试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试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徐娇娇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中的特殊群体,其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为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征进行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为国家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就业指导

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由于地域、历史等方面原因,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发展较为落后,这就造成其教育质量落后于汉族学生。特招政策给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了更多入学机会,但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稍弱,导致其就业困难。作为高职院校的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竞争力相对较低,就业难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有必要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与就业指导课程开展情况,解决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特征

(一)职业规划模糊

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其职业生涯规划表现出忽视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及社会实际需求的特征,或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够明确。我国各地区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明显差距,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经济等因素制约,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在受教育条件上存在着明显劣势,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困难依然显著[1]。另外,高职阶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自主性、自控力上存在困难,学业成绩难以均衡发展。

(二)就业能力不足

在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众多挑战中,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相对滞后引起的,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能力、语言能力等急需提升,其就业也面临一定的挑战。若一些少数民族学生长期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则可能会影响其最就业竞争能力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质量一般不高,学生语言能力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从而影响其就业竞争能力。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一)加强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要主动地为少数民族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其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提高人生目标制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开发。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更为个性化、理性的指导;其次,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和需求,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发展阶段相契合,更加合理、科学和人性化。例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使其建立起对职业规划的初步概念,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为大三学生提供职业辅导,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工作环境,提高求职技能。高职院校应利用网络平台,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渠道,助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2]

(二)搭建成长平台

为了助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多样化的成长成才平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锻炼与提升机会。通过“职业规划大赛”、“金牌实习生”、“面试模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性,有效唤醒学生的就业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就业准备。同时,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学生择业意识,如组建了“民族舞蹈团”“大学生义工团”等校级社团,引导学生参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要活动,增长学生见识,拓宽学生眼界。各专业也要积极组织各种院级活动,比如,经济学院可以积极举办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有展现本民族文化的平台,以尽快融入学校生活。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期末表彰仪式,以榜样和示范为手段,积极引导和鼓舞少数民族学生。

(三)扩大就业渠道

尽管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有留在发达地区就业的愿望,但实际情况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学生最终回到本民族地区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其就业渠道。首先,建立健全民族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各民族地区教育、人才服务等部门的沟通,在学生入学阶段,学校和政府部门应该提早介入,引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协作,建立实习和就业基地,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通过现代学徒制,和企业一起进行职业培训,使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从而增加其就业成功率[3]。最后,高职院校还应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学生继续深造,通过学历提升来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才梯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就业帮扶

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特长与就业意愿,同时面临不同的就业困境,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建立精准的帮扶体系,制定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并持续跟进。通过建立就业档案,对学生就业需要进行一对一了解,为其提供心理辅导、信心建立等就业服务,并全过程跟踪。通过学校和院系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将高质就业资讯进行发布,根据学生就业意愿,为其提供了一对一的职位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求职的外在环境,并督促其尽早有所行动;开展团体、个体化的就业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开设“学生成长研修班”,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并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为学生就业和成长提供关怀服务。

(五)实施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其就业成功率。特别是,要把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的地提高学生创业信心,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高职院校应着力建设创业实践基地,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资源等方面服务。另外,政府还应对少数民族学生创业给予更多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场地免费使用等。高职院校亦可以委派富有经验的教师来指导少数民族学生自主创业,提升其成功几率。

结束语

高职院校加强少数民族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个性化指导、强化实践环节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未来,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与实践工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钟岑,梁春发.协同育人视角下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教师博览,2024,(03):17-19.

[2]汪丽娟.广西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我国就业,2023,(07):41-43.

[3]许力文.基于SWOT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帮扶路径探索[J].理论观察,2021,(04):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