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进行英汉互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高中阶段进行英汉互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赖鹤翩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   530700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课标》里面没有提到关于“翻译教学”的要求,但实际上翻译是融入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中的,并且是更高层次的要求。翻译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课标》提出的“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在高中英语翻译教学中,语言能力包括地道中英文互译的能力;文化意识包含对中华文化的自豪和认同;思维品质涉及中英文双语切换的灵活度。由此可见在翻译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陈宏薇教授在她的著作中提出:“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

关键字:英汉互译;可行性;必要性

随着高考的到来,将英语翻译列入到高考新题型当中,翻译能力作为考察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逐渐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翻译的能力。本文将阐述高中英汉互译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述。

一、高中英汉互译教学的可行性

1.在课堂中切换中英文思维场景,让学生进行地道中英汉互译

在英译中练习时,让学生将“地道英文”进行字面翻译即“直译”,再翻译成“地道中文”即“意译”。在学生把字面意思翻译到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语境切换成 “中文场景”,学生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门,互相体会彼此分享的翻译,翻译课堂就会变得很有趣。课下教师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来确认学生的翻译是否合理,再及时给出反馈。部分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已经展现出很不错的“地道中文”翻译能力。

如在阅读中遇到user-friendly这样的词汇,有学生直译成“对用户友好的”,此时教师问学生:“如果是你的长辈在夸一个平板电脑好用,他(她)会用什么词呢?”有学生就提出可以翻译成“人性化”,全班学生都表示赞同。笔者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了“地道中文”对应的“地道英文”后,他们就能在中译英练习中自如地翻译出部分类似“人性化”的 “地道中文”。班上的某位学生对此的评价是:“通过这种中英互译的学习过程,我们能够有效避免中式英语,不再用中文的逻辑去讲英语。老师要求我们将英语翻译成我们中国人都能明白的文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中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才能准确地将这些地道中文翻译成外国人都能明白的英语。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宗旨就是用外国人能听懂的语言传达中国文化,也就是我们追求的英语学科素养。”

2.通过一词多“译”让学生了解中英文语言的差异,进一步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

中文的词义具有“笼统”的特点,而英语词义一般较具体。如“约会”一词,中文里可以指“恋人间的约会”“与律师或者牙医的约会”,还可以指“普通朋友间的约会”。简简单单的“约会”二字居然有三种含义,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有“date, appointment, plan, hang out”等等。有的学生将“和妹妹的约会”翻译成“a date with my sister”,结果闹出了大笑话。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翻译此类单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汉语词汇的内涵,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整理,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明白只有学好了中文才能准确地进行英语翻译。

3.通过翻译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度

开展“中译英”的主题式练习让学生观察中英文差异。学生可以总结出中文的动词词组在英语中可以用形容词表示,但是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在前面加上be动词。教师不应就题论题,点到为止,而应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共同要素,来构建英语思维,他们面对类似的翻译就不会一错再错。笔者为了检验这种教学方法,在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里进行了关于“中英文差异的分析与练习”的实验,让A班的学生进行主题式练习,然后归纳总结,而在B班不进行这些教学活动。在接下来的“中译英”小练习中,A班的错误率明显低于B班。

如:形容词词组“be ignorant of”的中文解释为“一无所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be guilty of (有负罪感)”、“be jealous of(嫉妒)”等词组中。

笔者计划将这样的实验流程和规范进一步细化,开展更为科学严谨的实验,以期获得更为科学有效的实验结果和数据,来证明教学效果。

二、高中英汉互译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沟通更加便捷、快速。英语的使用在日常生活和沟通中也变得愈发重要。如今,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都需要掌握-一定层次的英语技能。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随着高考的改革,考察翻译能力已经变成新高考题型的-部分。因此,进行高中英语翻译教学是必要的。

1.进行系统的翻译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的规律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拥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它们之间也有着不同的语法,句式和表达习惯等。例如: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而汉语则常用主动语态。如:“必须采取

措施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这句中文在译成英文时,由于我们不确定到底是谁必须来采取措施,所以我们应该将“措施”作为主语来翻译这个句子,即: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rom being polluted.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翻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并且通过对比来更准确的使用英语。

2.帮助学生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促进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翻译不仅仅是对原文本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要通对原文本语言文化背的了解,结合原文本的含义,通过准确的目标语言将其译成目标文本的过程。所谓原文本语言的文化背景,通常包括说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等因素。因此,在学习翻译的同时,学生既可以提升自身的语言技能,又可以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这样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自主的学习英语。

3.促进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打好基础

在英语五大能力“听、说、读、写、译”当中,翻译和口语、写作一样都是一种交际手段。这种手段并不会随着某一阶段学习的结束而失去其意义,它会在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因此,高中阶段对学生翻译能力有意识的培养,对其以后大学英语的学习,乃至华业后的工作中英的运用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奈特(2007)提出“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异文化的碰撞(邓巨,2007)。翻译教学有助于培养地道中英文互译的能力、对中华文化的自豪和认同及中英文双语切换的思维灵活度。

对于英汉互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一一尝试了上述各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翻译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具有“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邓巨. 苏珊•巴斯奈特翻译思想述评[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 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