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学未来的“可为”与“能为”——浅谈新形势下民办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民办中学未来的“可为”与“能为”——浅谈新形势下民办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策略

郑宝生     吴勉玉

福州文博中学  350002

摘要:当下中国教育进入公平、普惠、特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民办中小学也进入转型规范发展阶段。本文结合多年民办中学从教和管理经验,从守规则、循规律、重管理等方面,谈民办中学教育学质量管理的“可为”与“能为”,以促进民办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管理、规律

多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经历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过一条从“公办教育的补充”到“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道路。国家监督条例从1997年7月31日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到2003年9月1日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再到2016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次大修订,突出党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又历经2018年、2021年、2023年的修订。国家对民办教育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打击教育市场资本化运作,遏制民办教育的逐利行为,要回归教育的公益性原则,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和社会公平。随着人口基数下降,民办教育发展的“人口红利”“政策红利”逐步消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近几年一些民办中学“民转公”,甚至有一些民办学校倒闭停办。渐渐地,民办中学热度下降,不再成为学生和家长争相选择的目标,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也受到冲击……中国教育进入公平、普惠、特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民办中小学也进入转型规范发展阶段。新时代新形势下,民办中学有哪些“可为”和“能为”,才能未来可期?

本文结合两人在民办中学从教和从事教育质量管理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为例,浅谈民办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对民办学校更是如此。只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守规则,超前规划定位引导学校可持续发展

面对激烈竞争,学校工作要制订长期、中期、近期的发展规划,并始终围绕发展目标办学。学校的长远目标是“办百年名校”,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确立了要把文博中学建设成观念新、校风好、师资强、硬件全、质量高、特色明的福建省优秀民办中学的总体目标,每年都针对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设定工作主题,从2006年建校以来,每学年的学校工作主题分别是:

学年

工作主题

学年

工作主题

2006—2007

制度建设年

2007—2008

教学质量年

2008—2009

品牌建设年

2009—2010

质量提升年

2010—2011

达标工作年

2011—2012

队伍建设年

2012—2013

课程建设年

2013—2014

特色彰显年

2014—2015

达标晋级年

2015—2016

文化建设年

2016—2017

课堂效益年

2017—2018

教师能力提升年

2018—2019

办学条件提升年

2019—2020

学校文化提升年

2020—2021

课堂效益提升年

2021—2022

创标质量提升年

2022—2023

达标创建攻坚年

2023—2024

内涵深化提升年

学校一步一个脚印,积小步为大步,夯实学校持续发展的每一步,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从一般中学提升到三级达标高中、二级达标高中,目前正在创建一级达标高中的路上。

二、循规律,提炼办学理念保障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是循教育规律。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之道就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帮助学生锤炼应该形成的品德,充实应该学会的知识,掌握应掌握的技能,强健应该发展的体魄。教育质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优秀、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生活幸福,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成绩优秀。所以民办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唯成绩、唯升学,不能急功近利。为此,我校所属的教育集团提炼“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办学理念,学校学习领会政策法规和现代教育观,遵循继承传统求发展和体现时代精神的基本思路,贯彻集团的办学理念,提炼出文博中学的办学理念 “为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有价值的基础”。为了通俗易懂,把“为学生发展奠定有价值的基础”的办学理念,直观表述为“毕业能升学,同分更优秀,步入社会是中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发展奠定有价值的基础。我校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得到录取学校的较多好评。

二是循市场竞争规律。办社会满意的教育是民办校生存与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学校重视学生满意度和家长满意度的调查。民办学校是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自筹经费办学,自负盈亏,要以过硬的办学质量,良好的社会声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来增强学校的竞争力。董事长曾对“名校”作出阐述:能把二、三流的学生,通过几年的教育,培养成一流学生。服务好学生和家长,学校的价值和老师的神圣就体现在这里。

二、重管理,在“精准上”下功夫

(一)教师管理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是根本。由于政策因素所限,民办校教师和公办校教师最大区别是流动性强、事业发展空间有限、退休待遇没保障,难以有强烈的归属感。老师们也往往无法对学校长远发展出谋划策,因此民办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首先,办学者要“礼贤下士”,要像爱护花朵一样爱护老师,做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其次,要充分发挥人事管理机制的灵活性,打破公立学校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大胆实行低职高聘、优劳多得、多劳多得等用人举措。我校较多老师因个人档案等历史原因职称评聘受限,学校大胆打破用人瓶颈,实行低职高聘、最美老师评选、即时奖励等,以此调动老师工作积极性。第三,要重视团队建设,用团队取胜。在激烈的竞争中,特别是当下新中考新高考、全摇号、严监管,更需要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单兵作战难以超越,学校要重视各种团队建设,包括学科教研组团队、年段团队、学校管理团队等,各种奖励激励考核机制倾向团队考核。第四,教师管理要注重抓教师学习,强调基本功。教学工作很难用标准化考核,常常直接依靠优秀教师。所以教师职业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尽管你已经学历高年龄大仍要学习,对自己的学科专业要具备相当广度和一定深度的把握,就是要有比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才能游刃有余。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要有比较细致的了解,什么会懂,什么不会,什么是懂了又不会做,才能有的放矢。要重视教育智慧的学习:课堂语言有讲究。英国有个教育家说过:平庸的教师是叙述,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点拨)。要用一两个案例把知识点讲透,不要“贪多嚼不烂”;问题设置要巧妙,设计两类问题“面向全体”,一类启发式对“好生”,举手回答,所谓启发式问题,即:有趣味、有联系、有发展甚至有争议的问题;一类简单基本题对“差生”,点名回答,提兴趣、增自信。要重视板书,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仍要有板书。板书有控制节奏,促进思考和思维的作用,有经验的老师应该懂,什么时候PPT,什么时候板书要有所设计。

(二)教学管理

坚持常规是我们经常说的话,常规是学校基本面貌的保证。抓了不见得就立竿见影,因为教育的效果是延时的,但不抓很快就给你“颜色”,所以,任何一项常规工作都应遵循“常抓常新,守正出新”的要求。教务处要运用好教务管理四个支点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抓实备课:各集备组制订好进度表、教研组、集备组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执行;“集备”是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课程计划要周密(蓝图),课时目标要具体(可检验),知识能力方向明确(网格式),过程组织要详实(整体性),练习作业要精选(目标)。

2、抓紧课堂:根据省颁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制订新学年课程方案,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加强课堂管理,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通过随机听课、巡课、公开课、观摩课、赛课等手段提升课程效益。

3、抓好作业:随着中高考改革的变化,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核,不是题海战术能刷出来的。学校要严格执行“一科一辅”制度,要求分层次布置作业,重视校本练习的编印,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作业检查、优秀作业展等抓好作业关。

4、抓准评价:规范各级考试管理,做到考前有动员、考中老师下水考试、考后有分析。坚持用数据说话,做好教师学期绩效核算、班主任绩效考核成绩模块、毕业班中高考奖励计算等,旨在通过客观评价,奖勤促优,树立典型,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每位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5、重视阶段性回头看。老师们每节课教后反思就是一种“回头看”,趁热打铁效果好。学校还要总结性“回头看”,每年暑期精心组织新旧毕业班老师参加的毕业班工作研讨会,薪火相传,经验共享。

(三)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主要包括学生一日常规、思想品德、学习、健康、课外活动等方面的管理。它要求依法进行管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管理,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管理好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学校学生发展中心负责,本文不再赘述。

时代在变迁,要顺势而为。新时代新形势下,民办中学要与时俱进,“扛住就是本事”,守规则、循规律、重管理,做“可为”和“能为”之事,方能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18年修正)》.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2018.12.29

[2]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S]2020:10

[3]冯仑.《扛住就是本事》[M]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