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危险源主动辨识及预警系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危险源主动辨识及预警系统

李旭

合肥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线网二分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轨道交通突发故障具有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并且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疏散困难且影响范围广泛,也容易受到现场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操作技能熟练度的影响。危险源辨识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中处于重要地位,要在事故发生前提前预判,预先设计风险控制方案。因此要合理的选取危险源辨识方法,尽可能完全地找到所有的风险因素,并将风险因素进行分级,提前制定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将极大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危险源辨识;预警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期间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突发事件较易出现,可能会成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更严重后果。随着城轨交通在大建设、大发展,防灾、防事故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仍需提升。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主要典型事故,分析事故原因,并总结事故救援存在的特点及难点,并提出思考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安全。大量人口每天依赖轨道交通系统进行出行,因此,确保行车安全是保障乘客生命安全的基本前提。任何一起事故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不稳定等。通过加强行车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运营管理措施等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乘客的出行安全。其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秩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规模运输任务,对于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秩序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现存的问题及对策探究至关重要。如果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得不到充分重视和管理,事故频繁发生将会造成交通拥堵、停运、时间延误等问题,给城市的整体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和乘客缺乏安全意识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工作而言,安全意识与管理方法是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在实际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工作人员及乘客安全意识淡薄。另外,由于乘客可能不了解或不能正确使用紧急设备,如紧急制动按钮、安全锤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列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管理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产生影响

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辨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有效的方法减少或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将其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健全应急处置预案等,这些都会威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人员是否能辨识风险、管控风险,成为管理人员必须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2.3受城市规模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工程造价高且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为了使轨道交通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为更多的人提供快捷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避免造成巨额资源浪费,城轨交通的建设应当适用于城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超过200万、城市规模比较大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快速、旅游业发达、经济贸易活动强导致流动人口密集,城市道路比较拥堵,急需“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城轨交通来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以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交通条件,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节时、快捷、低碳、环保、节能和省钱的出行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点是要统筹和平衡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轨道交通的能力。城市建设既要做到量力而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市民出行质量和生活质量,又要做到城轨建设量力而行,进行科学、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城市建设。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3.1加大对工作人员及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等特点。为了保证乘客的出行安全与舒适,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必须做好工作人员及乘客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及乘客安全意识的培训力度,增强其自我防范意识及应急处置能力。在日常管理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制订培训计划,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设备维护和检修等方面的培训内容,确保工作人员熟悉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活动,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加强乘客的安全意识和乘车礼仪。城市轨道交通公司要创立和更新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将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深入挖掘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所蕴含的各种价值因素,把这些因素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从而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形成统一而有序的格局,实现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多种媒介,如宣传栏、宣传册、广播等,向工作人员及乘客传达安全知识和行为规范,提醒他们在乘车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在车站、列车和乘客通道设置明显的安全提示标识和导向标识,包括逃生出口、紧急报警设备位置等,提供清晰的安全指引。

3.2健全优化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理论体系

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想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层人员要健全优化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理论体系,逐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安全风险。首先,管理人员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指导原则和方针,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人员提供方向,使其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安全管理原则和方针。其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并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水平。

3.3实施经济合理的城轨建设模式

首先,协调城轨建设仅靠政府投资资金来源单一问题。设置合适的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引领作用,吸引知名人士集资、优秀企业募捐集资、拉动外企投资等多种方式进行融资,以国内外多方资本常态化投资,确保城轨建设和运营资金链的稳定性。坚持金融量力而行、稳中求胜的发展原则,综合评估城市整体金融承受能力,政府对总体城轨建设规划做出合理部署,鼓励现代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投资。其次,最大限度地节省城轨工程成本。城轨施工应制定比较合理又经济的建设方案,在人口分布密集的市区采用地下挖轨道,在郊外则采取钻出地面铺设高架轨道和地面轨道线路。综合评估技术综合指标,尽可能符合城轨出行便利功能和合理性价比的高度统一,做到资金统筹,使每分钱都运用得既合理又有价值。最后,城市要因地制宜,形成多制式交通发展与建设,即以地铁轨道为主,结合建设单轨、有轨电车、轻轨和快轨等多种交通制式协同运营,以满足市民快捷的日常出行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待解决任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培训教育、设备维护管理、科学运营管理和安全监管,才能够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益。同时,要加强与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事故和灾害,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参考文献

[1]只巍,蒋贵凰,吴羽琛,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3(8):66-71.

[2]李虹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8):229-230.

[3]刘钊,洪磊,贾萌,等.基于事故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教学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3):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