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分析

杨小梅

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塘围小学   邮编:529500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不但要落实好班级管理工作,还应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且因小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很容易因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产生思想偏差,为此需要班主任围绕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融入德育教育。本文将从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研究,推动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迈进。

关键词:幸福教育理念;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前言:幸福教育对比以往传统教育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情况的关注,有意识为学生传递幸福感,使其能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良好学习体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幸福教育理念下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让小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建立正确三观和高尚品行,并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这对小学生后续成长而言有着极为关键的影响。

一、打造幸福和谐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小学生认知及自主控制能力较差,班主任落实德育教育期间,应时刻围绕幸福教育理念,积极为学生构建幸福且和谐教育环境,以此达到德育和智育充分融合。而班主任构建课堂氛围期间,也应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入手,充分了解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及个人喜好等,以此为基础开展德育教育工作[1]。实际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不但要进行日常教育,还应创设出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活动,借此活跃课堂氛围。

譬如,尊老爱幼是我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为促使学生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美德,班主任应积极构建轻松愉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进来。如在班会课上选出若干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公交车让座情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小学生获得深刻体会和感悟。为此,可邀请学生分别扮演公交车司机、乘客、让座的人以及老人等,此时饰演老人的学生手中应拿着相应物品,随后司机在公交车上传播让座美德,此时有人主动为老人让座,老人露出感激的笑容。在此活动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上老人需要更多的关爱,让学生养成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此外,班主任还可借助先进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弟子规》《孔融让梨》等动画内容,随后让学生到讲台上与教师共同呈现出孔融让梨画面,借助师生有效互动和交流,不但可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还可使得学生将教师作为长辈,领会到孔融身上的良好品质,形成幸福感,以此实现预期教育效果,这要比以往口头传输方式更加有效。

二、设计恰当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改提出及推动下,要求小学班主任积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和合作意识,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领域对人才提出的必备要求。为此,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期间,应充分认识到促使学生形成合作能力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恰当创设出合作活动,让学生借助参与活动,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合作精神[2]。此外,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和探究,能够使得各主体之间友谊更加深厚,且在合作中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形成优秀品行和正确三观,并使其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得到稳步提升。

为此,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可围绕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及交流,如“街上看到摔倒的老人是否应该扶起来?在遇到残疾人乞讨时应不应该给予帮助?”这部分话题针对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不知怎样选择,此时班主任即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探讨及交流,随后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发言。最后班主任实施总结与归纳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到助人为乐是每个人都应做的事,然而在做之前应了解到哪些人是骗子,想要利用他人同情心谋取利益,哪些属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借助这种方式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并促使学生获得幸福感。

三、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形成自信心

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时,若想取得预期效果,就应对以往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实施优化与调整,有意识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推动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为此,需要班主任积极借助鼓励和肯定等教育手段,让小学生逐渐形成自信心,并提高其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也是促使学生形成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

小学生因成长环境存在差异,也会形成不同性格特点,为此每个班级都会存在一些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的学生,课堂上也很少会主动回答问题,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心思较为敏感。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观察和研究能够发现,其主要是由于缺少自信心,而若想将这部分问题有效解决,班主任应围绕幸福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用心观察学生,挖掘其潜能和长处,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如部分学生书写较为出色,班主任可让其参与到班级板报制作中;而一些学生运动能力较强,为此班主任应鼓励其融入到学校组织的各种运动会中,通过这种模式,使其逐渐形成自信心,能够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此外,班主任还应与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并不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与其共同制定学习小目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随后对其正确观点表示认可,让学生从中获得被肯定的喜悦和幸福感,逐步强化自信心,从而实现良好德育效果。

四、利用课外读物,渗透德育元素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扩充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的有效方法,课外读物中不但涉及大量有趣的故事,还隐藏着丰富人生哲理,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最佳路径之一。这就需要班主任进行主题班会时为学生挑选出恰当课外读物,促使学生借助阅读这部分文本,掌握其中德育知识,使其逐渐形成良好品行。此外,班主任还应充分发挥出自身引导职责,当学生阅读完文本内容后,可对其提出恰当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和探究中,实现对德育元素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如实施课外阅读主题班会时,班主任应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且有着德育教育意义的文本,例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随后提出相应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如:“请同学们阅读完成后思考一下,文本主要讲述了怎样的故事?阅读后得到哪些体会和感悟?”接下来,围绕学生真实情况使其形成阅读小组,利用小组成员通力合作掌握文本当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并说一说自身阅读后的感受。在小组合作阅读期间,针对无法充分掌握的地方可询问其他成员,使其建立起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品行,阅读过程中利用对故事主人公的分析和研究,意识到文本中传达的高尚品行,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从而获得幸福感。且能够积极学习这部分优秀品德,现实生活中自觉约束自身言行举止,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迈进,从而整体展现出课外读物育人价值,并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生身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军,对其展开德育教育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为此小学班主任应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信心理,重视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并提高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动及交流频率,通过恰当手段打造温馨班级环境,利用此种方法使得学生综合素养得到稳步提升,进而将德育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梁云霞.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0,(14):133.

[2]顾丽洁.浅谈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知识文库,2020,(09):53-54.

[3]任艳辉.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0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