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大思政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原梦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思政教育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旨在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素质。在这一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其思政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实践路径以及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探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大思政背景下的思政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7年年底,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在这一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任,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大思政教育背景为《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广阔舞台。

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非电类理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工电子技术通常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电工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在当今社会,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愈发广泛,技术不断突破,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也不断融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对简单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了解简单的电参量的测量方法,熟悉掌握基本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方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电气信息类专业是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电气信息类人才,对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是培养高素质电气信息类人才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这种融合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加强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不同专业课程具有不同的特色,也具有不同的“课程思政”资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改革围绕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主动适应新形势,在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层层推进、持续改革、不断提升,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

1. 优化课程内容:在保持课程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增加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如通过介绍电气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通过探讨节能减排技术,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分享科技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这些内容的增加,使课程更具时代感和实用性,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社会价值和责任。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电工电子技术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参与思政教育改革研究和实践,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还要注重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四、结论

在大思政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可以实现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改革不仅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探索新的实践路径和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电气信息类人才贡献力量。

五、展望

展望未来,随着大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快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交叉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电气信息类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电气信息类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课题来源:2023年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大思政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越超,毕倡源,王佳敏."课程思政"理念下电工电子技术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大学教育,2022(5):  39-41,52.

[2]袁军堂,殷增斌.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历程、目标任务与实施案例[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2-29.

[3]屈原,李波,朱志鑫.《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改革实践探索[J].时代汽车,2022(5):34-36.

[4]赵丽君,黄晶华,郭庆.新工科背景下“机器学习 + 课程思政”协同教学实践探索 

[J].创新教育研究2024(1):179-189.

[5]姚志英,曹海青.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23(21):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