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现代平台 推进融合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搭建现代平台 推进融合教育

董佰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特殊教育学校164700

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从教育角度来说,让特殊学生接受平等教育,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努力方向。

如何让特殊孩子接受平等教育,让他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是国家、社会、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其他一切关心特殊教育的组织和人士应该思考的。我们的国家对特殊教育极其重视,对特殊孩子极为关怀。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都要求普通学校接受残疾学生入学。“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凸显了国家对搭建现代特殊教育平台,紧跟高科技发展,推进融合教育的新要求。

对于现代融合教育,国家层面确立的目标、方向令人振奋,但是如何实现目标,将目标变为现实,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下面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出台融合教育政策

提起融合教育,当前社会环境下,更多的关注研究集中在特殊教育领域。似乎只是特殊教育部门更希望让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孩子在普通教室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最普通的教育。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已经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接受教育,也只能到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特殊”教育。让一部分特殊孩子进入到普通教室进行学习,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不可思议或者是根本不能接受的。

众所周知,融合教育是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让一部分特殊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接受相同的教育是对特殊孩子的一视同仁和尊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出台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对特殊孩子进入到普通学校学习生活做出明文规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特殊孩子,特殊孩子进入普通学校是正常现象,接受特殊孩子的舆论氛围,消除认知偏见。这样以来,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都能够接受特殊孩子,让自身条件允许的特殊孩子进入到普通教室学习,实现特殊教育的真正融合,融合教育的实施“有法可依”。

二、完善融合教育配套设施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旗)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 ……不难看出,根据人口情况,建设达标特殊教育学校或者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绝大多数地方已经达到要求,但是有特殊学生的普通学校资源配备标准主要是针对普通学生,多数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资源还不够齐备和完善,所以国家除了要加强对特殊学校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完善,更要对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备,让普通学校变成适应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发展的综合性学校。同时希望越来越多的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衔接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建立起来,让特殊孩子有学可上,有校可择,融合教育的实施“有备可用”。

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政策有法可依,设施完备之下,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师具备高水平,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设备和资源相对完备,教师的专业水平较高,对特殊教育孩子的教育教学驾驭比较轻松。但是对于普通学校的教师来说,因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若要更好地对特殊孩子进行教育,必须要掌握更为专业的特殊教育理论和方法,所以要加大对普通学校普通教师的特殊理论和知识的培养和训练,为融合教育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师资基础。

《行动计划》对新时代特殊教育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尤其是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更要解放思想,努力钻研,加强理论修养,提升业务水平。

同时希望国家层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更多适应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职业教育能力的教师进入特殊教育队伍,让教师更加高素质、专业化,培养更多地创新型、复合型教师。不断提高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让他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适当倾斜职称晋升政策,让他们成为社会上让人羡慕的工作者,让特教教师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融合教育的实施“有师可教”。

四、拓展融合教育教学内容

融合教育是以残疾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教育活动,实施融合教育是反对歧视,告别隔离教育、等级教育,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真正融合的最有效途径。融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让残疾和有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和普通孩子一样平等接受教育,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

《行动计划》提出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新表述。因此对残疾和有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的教育,除了要加强最基本的文化知识的教学,医疗康复以外,更多地要以这类孩子的生存、生活、发展为主要目标,交给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本领和技巧,结合每个孩子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技能教学和训练,让他们真正有所学,成长为“有用”的人。

特殊教育,关键的一环就是这些特殊孩子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是特殊教育的“果”。“果”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特殊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们谈特殊教育,说融合教育不是为了做样子,走过场,为的是把这些残疾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真正融入社会,实现社会的真正的公平正义,融合教育的实施“学有所成”。

五、倡导多元化教育理念

促进社会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和接受,为融合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研讨会、展览等,向社会大众介绍融合教育的意义、优势和实施方式,增强社会对融合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2.媒体宣传推广: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广泛传播融合教育的相关信息和成功案例,提升公众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3.学校示范引领:鼓励一些学校成为融合教育的示范学校,通过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影响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推动融合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4.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等参与融合教育工作,共同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社会共识。

5.政策支持保障: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和举措,为融合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融合教育的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逐步提升社会对融合教育的认知和接受度,为融合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融合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实施。

总之,融合教育的实施任重道远。要大力转变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残疾和特殊需要人群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学校、家庭、专业组织和人员要紧密联系,通力合作,为残疾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助力平台,让融合教育不断向前,为特殊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助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