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与堵——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疏与堵——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关系

陈刚

广州市第一中学十甫学校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青少年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阶段,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教学培养过程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同阶段,阐述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分析了当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教育

从事教育行业以来,感觉到正值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教师的我们掌握好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对日常教育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干预手段大致有围堵和疏导两大方向,在实际案例中要运用得当才能起到积极效果,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一)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一、成人感和幼稚情绪并存,青少年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社会认知,自以为已经长大了,可以摆脱家长和长辈的约束而独立于现实生活中,但是由于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一次次的窘况更显示出他们行为的幼稚性。

二、独立性与依赖感并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提高,领地意识也在逐步强化,生活上不大接受父母的照顾和干涉,将父母的关爱视作对自己的不尊重,可是事实上他们的生活能力还是不足,在关键时候还不得不依赖于来自父母和长辈的帮助才能渡过难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的矛盾感就越发强烈。

    三、行为上的情绪化和理性化并存,表现在日常行为中有时候冲动,不听他人劝说和教导,遇事草莽对待而犯下过错甚至弥天大祸的案例时而有之。但是他们在事后又往往很快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接受老师教育后能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情绪的波动经常冲击着他们的内心,时而像一匹不受约束的野马,时而像一只乖巧的小兔。

    四、开放和封闭的心理并存,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问题经常层出不穷,本来属于内向型心理的学生会变得更沉默寡言,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拒绝外面的世界,他们也有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分享的需要,只不过由于自卑、胆怯、顾虑而错过了一次次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五、对异性的渴望与压抑并存,在青少年的人生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着巨大的变化。随着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好奇心和好感与日俱增,对身边的异性同学或朋友免不了情窦初开。然而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大多数反对青少年过早的异性交往,所以他们不得不在盼望异性关注的同时又强迫自己远离异性。

(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一、在学习上来自于父母长辈的压力过大,在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前往往是事倍功半,力不从心,从而导致被动学习或者说是被迫学习,久而久之最后会发展到逃课甚至是弃学。

二、与人交往缺乏自信,拿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比较,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不会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矛盾,不甘于却又不得不接受事情的处理结果。

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问题,还没有学会如何与社会相处,在学懂规则、道德和法律的道路上还要不断地自我修正。

四、两性心理问题,早恋的甜蜜感,暗恋的羞涩感,不期而遇的性冲动在各种压力前无法排泄而陷入苦恼。

五、情绪的波动问题,因为学业成绩高低、家庭事务的变化、同学朋友的关系好坏、社会事件和舆论热点等等情况,会导致青少年情绪很不稳定,时而忧心忡忡、时而欢快喜悦、时而暴躁如雷、时而郁郁寡欢沉默无语。

(三)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有:

一、在学习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找准他们的学习动机,启发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学会巧妙化解,做到关关难,关关过。如果使用强制手段迫使他们去学习,也许在短期内有效果,但绝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会迎来他们更强烈的反抗。

二、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协调处理经常遇到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形成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冷静处理纠纷和矛盾的良好品格。不能用教条式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这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心。

三、青春期教育,这是让学生平静渡过心理冲击期的关键部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特殊的生理现象和心理问题困扰下,能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力,正确处理好异性间正常的交往。在发现孩子们有早恋、暗恋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切不可用棒打鸳鸯、物理空间隔离的简单粗暴手段,要将他们青春期旺盛的精力和躁动的思想引导到学习和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四、心理情绪教育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力的引导,让他们逐步塑造出稳健的人格,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杜绝冲动行事。老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中多与孩子谈论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空间,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潜移默化的把正确的人际关系教给孩子们,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生活中慢慢融入到社会当中去。

(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疏与堵的关系:

一、疏即是引导,引导的方法有很多种,既有引经据典,也有言传身教、旁敲侧击等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是要老师和家长持之以恒地重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生活和经历中不断积累教育的素材,并能运用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引导是否成功不在乎投入到教育中的时间长短,成功的引导教育只需要有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把话说到孩子们的心坎里就行了,没有什么教育比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更重要。

二、堵即是禁止,实施禁止的手段有很多,呵斥、谩骂、制止、暴力干涉是最为常见的。由于堵的效果往往来得比较快,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孩子,受到大人的一顿操作后会表现出驯服和收敛,因此有不少的家长热衷于使用堵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五)结语:疏与堵之于老师就如医生手中的两剂药方,堵常用于治标而疏主要用于治本。堵是可以起到快速见效的作用,但在孩子们心中就会形成一个结,用堵的次数越多,孩子们的心结也就越多,一旦形成死结的话,心理健康必然出现问题。疏的作用效果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就好像堰塞湖的泄洪口,能使一个人心中的郁结得到纾解,帮助青少年拨开眼前的迷雾,看到灿烂的人生前景,纠正偏航的人生轨迹,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