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践育人体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7
/ 2

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实践育人体系初探

郝爽

天津师范大学

摘要:“青马工程”立足于为党的事业和队伍输送新鲜血液的政治站位,政治忠诚是青马学员的首要标准,也是青年政治人才的最鲜明底色。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亟待解决,要通过搭建实践平台、创设实践基地、赋能实践队伍,积极构建体制完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青马实践体系,不断提升实践组织的实效性,扩大实践赋能的覆盖面,推动实践育人的常态化,引导青马学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关键词:青马工程;高校;实践育人

共青团十八大以来,“青马工程”按照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忠恕任事、人品服众”的培养目标以及“控数量、重实践、调结构”的工作方向,着力提质扩面。经过10余年发展,各级“青马工程”累计培养近200万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广泛传播,加强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成为共青团育人的一块“金字招牌”[1]。各高校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号召,组建校院级两级“青马工程”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对外交流等方式,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厚植实践育人沃土,开拓实践思路平台,广泛建立实践育人体系,将“青马工程”打造成主动了解、深入观察、努力服务的先遣队,引导青马学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一、“青马工程”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共青团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重要学习内容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极大丰富了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的时代内涵[2]。“青马工程”立足于为党的事业和队伍输送新鲜血液的政治站位,政治忠诚是青马学员的首要标准,也是青年政治人才的最鲜明底色。共青团作为主要思想阵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争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在新征程上书写人生华章的作用更加凸显,任务更加艰巨。

当前不少高青马工程培训存在同质化严重、培训模式单一、培养周期短等现象,在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而轻实践。而实践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青马工程”培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3]。通过加强实践,让学生在更多主体的培养下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青马工程”实践育人路径分析

(一)搭建实践平台——服务师生,青马担当

建立青马服务平台,制定值班制度。青马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是优秀学生骨干和追求先进素质良好的共青团员,高校可以此作为党团建设、师生服务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朋辈引领服务功能,持续落实“我为师生办实事”。依托青马学员数量众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在学生公寓、教室形成网格化服务站点,将“亮身份、树形象、做贡献”变为常态,为及时解决师生临时需求提供组织保障和暖心服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同时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并纳入考核体系。

(二)创设实践基地——目标导向,实践引航

1.开展志愿服务,用实践彰显育人成效。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实践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抓手,是参与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是展示青年志愿者良好形象,是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有效载体[4]。在高校原有寒暑假社会实践品牌工作基础上,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志愿服务周”等活动建设,组织青马学员以“雷锋日”、“消防安全周”、“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多次深入基层社区,开展系列“学思践悟筑初心,青马学员身先行”志愿服务,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宣传消防安全,送学上门,暖心助老,清扫路边垃圾、规范共享单车停放……将志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锤炼了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行,为提升居民文明形象、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贡献了青春力量。

2.发挥专业特色,用实践夯实责任担当。结合“扬帆计划”、“双减”政策,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密切沟通合作,输送人才。高校可与当地中小学协同发展,签订“双减”课后服务结对共建协议,并将其作为高水平实践育人基地,根据不同院系专业特点,组建生态文明课后服务实践团队、传统文化宣讲团、科普实践团等,每周前往实践学校开展“四点半”志愿服务课堂,用专业知识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科普教学,用实际行动助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党团队共建实践[5]此外,高校还可依托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积极对接科学研究院、律所、档案馆、自然资源局等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和机会,让青马学员投入真实工作环境,经受岗位锻炼,明确职业方向,不断提高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

(三)赋能实践团队——提升素质,助力成长

1.组建理论宣讲团。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等内容,精心设计主题微团课,从党史国情、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等角度开展微团课宣讲,用青春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呈现出最具新时代朝气的蓬勃力量。高校各级“青马工程”负责人对选题、课件制作、现场展示等各个环节认真把关,严格审核,确保宣讲内容有政治性,有启发性,有先进性,让“青马青语”广泛传播到校内外,将新思想传播给社会,将新青年的热血去奉献给祖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带来当代青年人的‘青春之光’。

2.组建志愿服务团。践行“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青年担当,引导各级青马学员将志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锤炼青马学员们爱国、奉献、自强、奋进的良好品质,从而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利用高校周边资源,走进社区、学校、村庄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劝导、植绿护绿、环境保护、敬老爱老、送教上门,用行动彰显青年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担当。

3.建专业实践团。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进一步推动实现科技助农、乡村振兴,组织青马学员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专业实践团,邀请专业教师悉心指导,进工厂、下车间、进乡村、上讲台,详细了解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与特点,以自身专业知识助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企业转型。

三、“青马工程”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关键点

实践育人,重点在“实践”,根本在“育人”。各高校应当着力构建体制完善、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青马实践体系,不断提升实践组织的实效性,扩大实践赋能的覆盖面,推动实践育人的常态化。

(一)摸清需求,促进实践育人精准化

高校应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与基层痛点,构建“学生+高校+地方+企业”四主体协同实践育人机制,加强互动,了解需求,到老社区助老,到中小学送教,到党建园地宣讲,让青马实践更具实效性,更契合社会发展需求,更贴合学生成长需要,更符合高校育人规律,切实让青马学员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让校企在实践中获益获利,实现共建双赢。

(二)立足专业,实现实践育人系统化

高校应始终牢牢把握实践育人航向,构建实践育人格局,带领青马学员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立足专业特色开展一系列生动实践,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从生态文明宣讲到科学知识普及,从现场义务诊疗,到建立助农平台,立足专业优势,持续开展创新实践,将实践论文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地上。

(三)整合资源,推动实践育人常态化

高校师生广泛发动周边资源,探索课余经常性实践、重点专项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为青马学员开展社会实践提供丰富平台,校企合作、校地联动,不断拓宽社会实践场域。理论学习、环保科普、劳动教育有了开阔的实践基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有了丰富的实践阵地,有效促进青马学员全面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美玲.现状、问题与对策--关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S1):41-44

[2]陈惠军.新时代深化实施"青马工程"的路径创新[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48-51.

[3]张燕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性学习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64-67

[4]张俊杰,刘育蕾,陈晓玲,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践行公益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7(12):37

[5]乐生煊.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育人路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4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