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1
/ 2

巧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刘田雨

临沂第九实验小学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突出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机会,并结合合作交流及及时的教学小结,阐述了一种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结合大量分析研究展示了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学生自主

一、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教学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生活背景,从而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在教授有关多边形面积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情景如“如何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花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面积知识,这种方法不仅使数学学习更具实际意义,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向未知领域探索,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之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至于难以触及,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而不是直接的答案提供者,在教授分数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如果你有半块巧克力,你会如何与朋友公平分享?”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分数的意义和用途,而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情境创设还需要注重实际操作和体验,动手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制作模型、进行实验等活动,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数学概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在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学生可以使用纸张、剪刀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各种图形,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它们的特征。

二、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到活动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在授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单元时而非仅仅讲述理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几何软件或动手制作模型来探索不同的几何形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并发现数学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可以利用软件探究如何通过改变参数来改变一个几何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或者通过制作立体图形模型来理解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教学中的问题设置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在介绍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讲解折线统计图问题时教师可以出示一组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实例,如食谱的调整、家庭预算的增减等,让学生讨论并寻找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升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在一个涉及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项目中,学生可以分小组工作,每个小组收集不同的数据(如天气变化、学校周边的交通流量等),然后共同分析数据最终展示他们的发现,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数据分析和制表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时反馈和形成性评价来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意味着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每个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挑战?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合作体验乐趣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探索数学世界,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数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在一次分数加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需要完成一系列以分数相关的挑战任务,这种竞争与合作的环境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合作中学习如何交流、协商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数学问题的探讨中学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同伴的意见,在探索几何图形的特性时小组成员可以一起讨论不同图形的属性,并共同完成一个图形拼图活动,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合作交流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项目中学生小组需要计划一次学校的运动会,包括时间的计算、物资的分配等,这样的活动让数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实际。教师在组织合作交流活动时,应注意平衡各个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角色分配和任务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决策过程,在一个小组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发言人等,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四、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及时进行教学小结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恰如其分的总结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为进一步的教学调整提供参考,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次精彩的教学小结。教学小结不仅仅是对课堂内容的简单概括,更应该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分析,在进行教学小结时教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困难和疑惑,在教授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反应,发现他们在何处容易出错,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回顾和强化。教学小结应该是一个积极向上的过程,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小结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在学完一节关于分数加减的课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教学小结也是一个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在进行一节关于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小结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和合作。

结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践探究式教学时,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合作交流,并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以此来优化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振萍. 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上旬,2017(7):11.

[2] 郑凤琴. 强调以学为主,构建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403-404.

[3] 毛云燕. 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中旬,2019(1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