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视域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公平视域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究

李付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学前教育公平涉及河南省千家万户孩童的利益,只有保证学前教育资源均衡设置才能确保教育均衡,尤其河南省省内的经济配置、设施配置以及人员配置。本文将河南省城乡之间学前教育配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经济配置、设施配置以及人员配置层面探究学前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以便能够为政府推动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公平视域;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课题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 2023 年度一般课题《公平视域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YB0485)。

2022年,党中央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均衡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国长期以来的发展结构是城乡二次元发展结构,但由于我国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渐加大。就我国而言,教育公平是民生公平的起点,尤其是基础教育资源,其是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的直接体现,政府要着力确保城乡之间基础教育资源合理分配。

一、公平视域下河南省学前教育配置研究

为了推动河南省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本文以河南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河南省内城乡之间经济配置、物质配置以及人员配置情况,分析河南省城乡之间学前教育资源分配差异,教育发展差距,以便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经济配置

根据国家规定,地方政府需要构建学前教育公平服务体系提升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尤其要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通过对河南省学前教育经济投入的调查发现,省内学前教育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于政府拨款、企业资助以及个人捐献等。近五年的学前教育经费显示,城市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明显高于乡村的财政投入,城市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约是乡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财政的6倍[1]。虽然政府对乡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拨款逐年增加,但是补贴乡村学前教育财政的效果仍不显著。

(二)设施配置

河南省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差异,以园内校舍建筑面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城市与乡村园内校舍的建设面积来看,河南省城市幼儿园校舍建设面积是乡村校舍建设面积的7.63倍。根据近些年的数据显示,乡村校舍的建设面积变化幅度高于城市园舍的建设面积变化幅度,但是其与城市幼儿园园舍的建设面积仍存在较大差距。而且通过对乡村园内运动场面积的调查显示,乡村园内运动场建设面积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就城市与乡村园内建设面积数据来看,虽然乡村设施建设变化幅度较大,但是相较于城市设施建设其仍无法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三)人员配置

在政策推动下,学前教育师资配置问题逐渐成为衡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的重要指标。自我国开始实行“国培计划”开始,就一直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输送教师资源,但从河南省城乡师资资源分配的调查情况来看,教师的学识水平、教育经历以及工作能力差异较大。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稳定,薪资待遇丰富,资质优质的教师倾向于留在城市教学;而乡村地区45.35%的教师来自于本地,其余教师则由一部分为支教教师,还有一部分为小学转岗教师[2]。乡村教师组成结构极为不稳定,再加上乡村无力支付教师高昂的薪资,教师流失率较高。

二、公平视域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策略

就河南省城乡地区经济配置、设施配置、人员配置的差异来看,乡村地区学前教育整体落后于城市地区,学前教育水平尚未达到均衡水平,为此政府要加大对乡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支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教师资源,调整乡村地区幼儿园布局规划,确保幼儿园发展达到均衡水平。

(一)实行专项财政计划

政府要想进一步扩大乡村地区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需要为乡村地区建设专项资金,关注乡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情况。首先,提高拨款力度,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物价水平以及人口规模,制定每年拨款标准,以便乡村地区具备充足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其次,乡村经费投入标准要与城市经费存在一定差距,乡村地区设立转型建设规划资金。政府可以适当采取倾斜的资助政策,重点扶持乡村地区学前教育项目的建设。

(二)健全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政府要按照幼儿园现有资源布局,基于河南省乡村地区人口密度,生源分布情况,建设乡村中心幼儿园,并由中心向四周辐射,为幼儿园办学提供一体化管理,也可在生源集中的地区设置学前班或村级办学点,适当提供学前教育场所,缓解乡村学前教育压力[3]。其次,均衡幼儿园设施配置,打破城区发展界限,将城市幼儿园设施向乡村倾斜。例如,将城乡划分成n片区,不同片区之间实现教育设备、 教学资源共享和交互,由此形成城乡教育设施互助联盟。

(三)平衡学前教师资源

优秀教师长期服务于乡村,才能推动乡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首先,政府要鼓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到乡村地区任职任教,协同乡村政府联合开展高校学生实习教学活动,并给予相应的优惠福利政策。其次,采取岗编分离制度,引导城市教师到乡村扶持教学,为愿意深入到乡村的教师提供晋升途径,评选优秀教师。还可以将乡村教学服务年限作为教师晋升的必要条件,通过硬性规定打通城乡教师交流渠道,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共享。最后,出台补助政策,对于学前专业毕业生到乡村任教的情况,为其设定快速晋升渠道,提高薪资待遇水平,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回到乡村。

(四)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

乡村学前教育信息化是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途径。通过推动乡村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差距。首先,政府要为乡村地区提供信息化设备,确保乡村地区每个班级都能够具有实用的教学资源。其次,为乡村幼儿园建设网络基础设施,连接网络通道,使乡村幼儿园具备信息交互渠道,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满足乡村多媒体教学需要,让乡村地区也具备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缩小与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公平发展,推进城乡学前教育生态资源的共享。

(五)调整幼儿园规划布局

调整幼儿园规划布局不仅要调整幼儿园场所布置,优化设施配置,还要根据学生资源确定幼儿园生源分配的合理性。首先,优化幼儿园空间布局,解决乡村幼儿园场所建设不足问题,缓解乡村幼儿园人员覆盖超载情况。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批复的方式,增加乡村幼儿园建设用地。其次,重点加强小微幼儿园建设,根据当地乡村地理分布情况,规划不同幼儿园的服务半径,确保适龄儿童能够在家附近就接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最后,合理分配不同生源,即便乡村地区幼儿园建设也存在不均衡性,需要政府制定规范的的幼儿分配政策,采取就近原则划分生源。

总而言之,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义务,关系着教育发展战略的践行,教育强国的建设,要想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学前教育差距,政府不仅要让城市反哺农村,让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流动,还要建设公平学前教育服务系统,助力城乡之间形成开放包容的教育发展格局,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公平,实现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

参考文献:

[1]王嫣,郭书君,张君凯. 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配置水平及空间差异研究 [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7 (02): 102-113.

[2]朱培源. 政策法制与实践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3]邱家俐,王雯. 大数据背景下县域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研究——以河南省S县为例 [J]. 河南教育(幼教), 2020, (11):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