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建设研究

陈丽;李俊荣

衡水技师学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技工院校师资队伍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工学一体化的教育理念,提出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措施,通过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更好的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期为我国技工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字: 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课题: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立项编号JRSJY-2023-1052) 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技工院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技工院校需要大量的优秀师资来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传统的技工院校多以单一专业为主,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局限性较大。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技工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能力,推动技工院校向工学一体化方向发展,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优质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二、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传统技工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教师往往来自同一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专业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使得部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教学质量。

(3)缺乏跨学科教师

技工院校的教师大多来自同一专业,缺乏跨学科的教师满足不同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指将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优质师资,打造适应技工院校教育特点和需求的师资队伍。这种队伍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教师,提高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1)培育师德师风,推进教师队伍素质提升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教师培训体系,形成制度化的学习机制。以教师党支部为核心,打造师德师风建设的坚实阵地,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标杆。通过组织教师参观党史教育基地,精选优质影视和文学作品,强化教师阅读和学习,引导价值观塑造。将师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纳入新教师入职及在职教师的必修课程,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开展校、市、省三级“师德师风标兵”评选活动,发挥榜样示范效应。同时,注重师德警示教育,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法德并重,提升教育实效。在教师评价、晋升、奖励等各个环节,坚决贯彻师德为先的原则。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建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开展改革试点,鼓励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科技发展、传统文化等元素,提升课程育人效果,培养教师的专业认同、教育理念和专业精神。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向互动,打造双师型教师

通过举办教育专著阅读、专家讲座、教学能力比赛等活动,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和课程开发知识,提升教学基本功。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开展专业技能测评,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组织专业教师与企业班组结对子,促进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培训企业员工等,增进交流,实现双方能力的互补和提升。课题组成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河北瑞丰动力公司、衡水京华制管集团的生产线和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企业人员和院校的教师共同参与,发挥学校教师理论、企业技术人员实践的各自优势,既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又参与到协同育人教育环节中,共同搭建科技创新的平台。

(三)竞赛促教,研究促改,培训提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转化大赛成果,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参加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推动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树立榜样,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围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开展教学改革项目,引导教师进行行动研究,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促进。推荐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和锻炼机会,将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

(四)构建教师成长阶梯,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新手、熟练、优秀、专家四个层次,并为每个层次的教师量身定制了专门的培养计划和支持措施。

对于新手教师,培养重点在于打好基础和熟悉教育工作流程。我们实施入职辅导计划,通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快速上手,了解学校的教学体系和企业需求。同时,开展微型教学活动,让新手教师在资深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模拟教学、反思日志等方式,逐步提升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能力,从而增强其职业适应性和自信心。

在熟练教师阶段,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执行力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课程执行和教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深入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此外,通过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让教师紧跟产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到了优秀教师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已有显著提升,此时应着重于深化专业知识和提升科研能力。我们为优秀教师提供课程设计和课题研究的机会,支持他们开展原创性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同时,通过学术交流、访问学者项目等,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其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学术地位的提升。

对于专家教师,他们的任务不仅是教学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引领和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因此,我们为专家教师提供了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如高级研修课程、国际研讨会等,以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领导力和影响力。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教育标准的制定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其专业智慧和教育成果惠及更广泛的教师群体和学生。对新手教师进行入职辅导、微型教学等,提升职业素养;对熟练教师进行课程执行、企业实习等,提升职业能力;对优秀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提高科研水平;对专家教师参与高层次培训、标准制定等,发挥引领作用。

(五)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教师队伍的高效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教师评价体系与认证制度。这不仅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任务的考核,还包括对教师一体化教师资格的认证。这样的制度建设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在评价体系中,应充分重视技工院校教师的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因此,教学能力和教学业绩应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流程,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同行评议,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监控和提升。

此外,企业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是评价教师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将企业实践作为教师评价的必备条件,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或合作研究,深入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样的实践经历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还能激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发明,从而推动教师队伍的高质量成长。

综上,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通过不断地努力,可以提高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