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并进式”书法素养增值新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3

“三线并进式”书法素养增值新实践

徐仙红

温岭市少年体育运动学校  317500

【摘 要】走进了小学必设课程的书法,必然紧跟语文学科,结合其他各科,在不断的书写实践中,丰富而细化,必然随着学段的上升,综合规划。本文从三方面阐述:规格线:依据学段,扣“学”感受美;渐进线:融合要素,勤“练”鉴赏美;增值线:多元激励,融“评”创造美。从“科学”到“审美”,由“技术”到“艺术”,由“练字”到“练心”,以书涵养,以字育人。

【关键词】书法教学;审美能力;书写能力

中华自古也有“文如其人,字如其表”的传统说法。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能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是何等的重要, 它既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内涵、文化素养,也体现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大家都明白,我们的基础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认和写,然后随着年级的升高,在读写的基础上再逐步提高要求,而读和写是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所有学业成长过程。

但纵观教学现状,笔者发现有着不良书写习惯的学生不在少数,如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字迹潦草,作业涂改不整洁等,这些问题小学阶段如果不加以重视,学生习惯成自然,以后就难以纠正。同时,随着电子阅卷的普及,无论是中高考,还是小学毕业考,对学生的书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也明确规定,书法将纳入考试范畴。

一、规格线:依据学段,扣“学”感受美

语文教材在各年级的教材中每学期都安排了两次的书法提示,各书法提示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和纠正着学生要写好字,但越到高段,我们越难纠正孩子的书写习惯。这说明,良好的书法素养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

1.始学:规中学范,写好第一笔

书法之行,始于第一学段,因为是起步,立好规矩很重要,包括写字姿势和书写的规范,宁可慢一点少一点,但不能有一点马虎,横竖撇捺的第一笔必须要到位,不可随意草率。由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书写作业时,无论是坐姿还是握笔方法,都需要老师反复示范,随时提醒,及时纠错。同时每次书写的字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关键是写好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借助田字格把握好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把每一个字写端正。老师尽量采取面批作业,不符合书写要求的当面指导纠正。这样婆妈式的提醒督促加严父式的强化训练,坚持一到两年,让规矩入心,就能成为习惯,笔者所带绝大部分学生到高段后仍能做到书写认真,字体端正。

2.进学:规中守则,把好每个字

进至第二学段,书法的要求也在加升。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每个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意在通过基础练习,在熟练中坚持书写的规则,有自我认识,守则守心,继续前提。

三年级开始,抄写生字逐渐脱离田字格,改用方格纸。书写时做到运笔自然有力,笔锋轻重有度,所有作业要求字体端正,页面整洁,尽量不用橡皮擦。为了达到要求,笔者利用每天十分钟的书法趣味课,教孩子们用毛笔画螺旋型的圆圈,由小及大,一圈圈往外扩散,再一圈圈由外往内紧缩,并且逆时针、顺时针不断变换方向,看看谁画的圆圈笔画匀称美观,这看似游戏,实则进行运笔训练,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比较中学会了运笔,能把握好力度。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手握笔有力,书写专注细致,书写速度快了,书写质量高了。对练好笔画的孩子,奖励他们用钢笔书写作业,大部分孩子对钢笔充满向往,主动习字的氛围浓了。进入四年级,笔者要求全班学生使用钢笔抄写,一开始用钢笔写字,难免会出错涂改。这不急,可以教给他们纠错方法,允许他们出错,但不允许用改正液。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好的钢笔正楷字帖给他们学习临摹,欣赏书法家的字体结构和起笔行笔,欣赏每个字的大小匀称。

3.升学:规中得章,写好第一行

进入第三学段,在书写的质量、速度与整体美感上,有了新要求。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字体秀美,有一定的速度。明显可见,其素养成份的提升。

46e7b542307b66a48e5edcc48a730466五年级后,笔者要求所有学科的作业都用钢笔书写,为了做到书写专注,字体秀美不涂改,笔者鼓励学生每天临摹小楷字贴《唐诗宋词》两首,对第一行要端正,整体就美观,匀称,布局合理。另外,教师需要示范写,一定要写好第一行,第二行就能够起对照练习,这样临帖一阶段,学生不仅书写速度快了,书写格式也能够美观起来,还能静心养性,班级也变得有书香气了。六年级,以电脑阅卷的书写高要求,笔者对作业提高要求,单纯抄写的作业,一面不能出现三处以上涂改痕迹,否则重新抄写。尤其是作文,书写工整没有涂改痕迹者才能得高分,这样就迫使孩子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书写。看似过高的要求,只要经过严格的强化训练,完全可以做到的。

    年级的上升,也是“学”之一线向上、一脉相承的过程。结合学习能力,按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书写的要求,明显的感受到由规范化到品质化的提升,越写越“漂亮”中,其实也是学生审美发现与辨析能力的并行提升。学而得法,序而有章,素养潜行。

二、渐进线:融合要素,勤“练”鉴赏美

    “学”为始,“练”紧跟。有计划有侧重的练习,是必须做好的第二条线。让学生在有新发现的同时,带着这种感觉走进练习。比对感悟,这是素养的审美实施;理清笔法缺遗憾笔,修正再练,这是体验后的有效提升,能够促进学生的鉴赏美的能力。

1.初练:百字功底,掌握基本笔画

第一学段,突出基本功。启功先生说“轨道居先,装饰居次,写字首先应练习‘轨道’——基本笔画”。基本笔画包括点、横、竖、撇、捺、钩,折、提,以及由此组成的常用字一百个。刚开始学写字,就以这百个偏旁部件书写练习为主。认真练好基本笔画是写好汉字的第一步,看似简单,要把它写到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写前笔者专门安排两节语文课教孩子们练习基本笔画,逐个检查他们掌握情况,做到人人过关。在此基础上,再开始生字的书写指导,先慢后快,循序渐进。在生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形象的语言,讲清每个笔画的书写要求,直观示范每一个笔画的运笔过程。

2.常练:集字成文,清晰字形特点

     升到第二学段,学生的识字量进一步提升。明白了字体结构之后,对形旁与声旁也有了明确地分辨与感知。尤其是形旁的意义,对理解字义,促进阅读极为重要。这阶段的书法,对书的内容不是问题,哪怕不认识的字,也能按字形特点,按结构的上下左右内外之侧重,

写出形来。让书写的字,体现着所写整体的意义感。

这个时段,关键在于多练,按照字帖多临多摹,老师可推荐给学生《唐诗宋词》《灵飞经》等小楷字帖,在班级内营造一股临摹展示的良好氛围,让大家相互欣赏攀比。同时将书法趣味课的内容改为以名帖欣赏和观看书法行家讲书写要点的短视频,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书法的艺术和魅力,产生向往学习的意愿。笔者也曾在班级内专门整理出一块书法展示栏,每日更换内容,大家有写好的临摹作品及时主动张贴,人人都有展示机会,人人都能欣赏评点。

3.熟练:活字作品,彰显整体美感

第三学段的书写要求,趋向于基本的章法与整体美感。但学生的作业时长在加长,书写的份量也在加大。完成作业,与书写并美不自然间成为矛盾。故笔者提出“作业即作品”,在教室两侧悬挂了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画像以及名言名句,教室黑板报张贴了学生优秀的书法作品,环境的渲染让学生觉得“大家”就在身旁。欣赏名家作品,首先看整体感,看作品的布局,空间,笔墨等。其次还要看笔法、线条、用笔技巧。学会了欣赏,才会在习字中得以借鉴。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扬帆前行。将每次的作业,各学科的作业,不管要书写的量的多少,均要以“书法作品”来自我要求,体现书写的质量,及学习的成效。

三、增值线:铺设激励,融“评”创造美

    学练并进的同时,结合必要的评价,是为理应铺设的第三条线。评价里复合着的心理学效应,对学生的书写质量及章法成品的宣导促进,能够以“评”促进书法的美,有着重要的意义。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每一次的书写都是一种审美创造。给予相应的评价,激发持续向上的动力。

1.进阶评:导向能力提质,小书童再升级

随着书写学练的进行,及年级的提升,设置有意思的书法名衔奖项。基础性的评价,随“百日字功”练习进行。在班级里开展一天一表扬的“书写好宝宝”评比活动,坚持一周认真书写作业的,发“书写好宝宝”小奖状,一个月书写有明显进步的发“书写进步星”奖状,坚持一学期认真书写的,期末邀请家长一起颁发“认真书写小明星“荣誉证书。中年级,趣味课欣赏名家钢笔作品,把学生优秀作业拍成微课视频展示等,并坚持一星期评比一次“优秀作业”,把优秀作业发送在班级微信群,家长点赞点评,一个月进行一次班内“优秀作业”互评互展,一学期进行一次“硬笔书法大赛”擂台赛。高年级,趣味课逐渐增加书法鉴赏元素,欣赏名家名贴,讲解汉字由来,了解汉字演变过程,体会汉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他们最期待自己的书法作品装裱上“书法展示墙”,最兴奋自己的作业被老师选中拍成抖音小视频发布出去。兴趣和激励成了孩子书写的兴奋剂,变枯燥为乐学。

2.协同评:指向督促机制,多方亲密合作

身边很多家长包括部分老师,一二年级的时候,大家还都比较重视书写,随着年级增高,大家关注的不再是书写,而是分数,往往觉得只要分数高,书写差一点没关系。大人一放松,孩子自然而然也跟着放松。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要统一思想,转变“重分不重字”的观念,从平时书写的“书写技巧、行款整齐、书写态度”三方面评价,充分认识到写好字是读好书的前提条件,字写认真了,学习的态度也端正了,成绩就自然提升了,变被动书写为主动习字。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我们要密切联系家长、同伴等说明规范书写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提醒作用,使家校形成同步的教育力量。

学业成长是一项综合要事。书写关联着任何学科,书写教与学也就成为一个永恒话题,无论教材怎么变化,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展,学生的书写都必须高度重视,必须常抓不懈,必须精益求精。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必须重视学生每天、每次的书写质量;自觉养成“提笔即练字”“作业即作品”的好习惯。久而久之,从“实用”到“科学”,从“科学”到“审美”,由“技术”到“艺术”,由“练字”到“练心”,到“练人”,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以字育人,以字化人,字如其人,人字合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04)

[2]孙晓军.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4

[3] 许  淼. 描仿入体  读临结合.[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3

[4] 黄芳. 如何在田字格中指导低年级学生写字[M].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25期.

[5]江平.镜面示范 因字选帖——小学写字教学效果欠佳的诊治方案[J].教学月刊,2013(4)

[6] 《小学语文有效写字教学的方法》,赵冬梅,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