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张林媛

郴州市卜里坪小学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摘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广大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从而让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变得更加充裕。如何借着“双减”的政策窗口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更多阅读条件,采取打造书香校园、开展早读午读、创建合作小组等策略,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存在局限性

语文新课标明确了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立足于教材内容,但不能局限于教材,不断拓展和完善阅读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阅读需求。但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存在极强的局限性: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照搬全书”的模式开展阅读。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限,单纯依靠教材开展阅读教学,致使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单一,制约了小学生的阅读面,阻碍了其思维发展,严重制约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开展教学。而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在优化阅读教学时,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向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灵活开展阅读教学。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始终束缚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对阅读教学方法研究不够,致使自身的阅读教学能力低下。

(三)阅读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受滞后的教学理念影响,设计的阅读目标不够科学:阅读目标停留在知识层面上,忽视了能力、思维、情感目标等,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阅读目标之前,对学生的学情研究不够,致使阅读目标与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致使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挖掘兴趣点,在热情中教学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使其在课程活动中保持热情的秘诀,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所以无法取得良好反馈,与教师并未深入挖掘学生兴趣点,没有在尊重学生兴趣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存在必然的联系。如何优化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活动呢?作为教师,应将挖掘学生兴趣点、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其学习热情置于首要位置上,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主动围绕其兴趣设计课程活动。

立足于此,在挖掘兴趣点、利用兴趣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热情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共性入手,在共性中寻求平衡,以多数同学感兴趣的要素为教学素材。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课文《草船借箭》时,我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示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顺势引出主人公诸葛亮和周瑜的相关小故事,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兴趣共性,教师便可将故事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使其在基于故事内容的想象中提高阅读动力与效率,以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二)着重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

笔者认为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培养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有效阅读能力、自主阅读习惯和终身阅读意识。特别是终身阅读意识,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存在意识层面的误区,很多学生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讨父母开心,实际上无论是学习、阅读还是体育锻炼,都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人生,保证学生在长远的生存、发展中紧跟时代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为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阅读习惯培养方面就要降低阅读教学的任务感,借助课堂辩论、朗诵、游戏等形式,尽可能将阅读教学以引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此过程中维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合理选用课外阅读素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有效利用课外阅读的激趣效能,教师可以将其设计为激趣情境,夯实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基础。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当注意合理选择阅读素材,确保阅读内容符合学生的偏好,由此才能顺利发挥课外阅读的激趣作用。在此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偏好以外,教师也要重视课外阅读文本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使激趣情境具备铺垫作用。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对儿童故事的偏好和课程内容,选择一个以大象为题材的儿童故事作为课外阅读内容,创设激趣情境,再借助大象这一关联点,提出“大家知道大象有多重吗?”引出曹冲称象内容,由此借助儿童故事引发学生关注,再利用儿童故事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联点,引出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动投入学习,提高其对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现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

读写结合的方式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无论是在日常教学中还是开展课外阅读时,均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中的好词好句,积累一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此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态度也是在欣赏文章时能给予的直观感受,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体会、感受,进行正面同化教育,这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而且阅读中的收获能够成为他们写作的素材,可指导学生对一些经典的写法、句段及时进行仿写,并常态坚持将课外阅读与写作相融合,学生还能有机会将阅读带来的收获进行记录与分享,真正做到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实现二者的共同进步,最终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突出人文性,在文化中教学

语文教育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其人文功能,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感悟和体验。是以,教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突出课程活动人文性。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提供了超出其文学水平的材料,导致学生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化研讨上,使其课文阅读投入度不足,严重阻碍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欲改变此现象,既需要教师深入分析班级学生文化储备情况与认知能力,也要求教师转化文化选择与整合方式。

简言之,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为目的,将文化渗透在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先设计问卷调查、文化竞赛、文化演讲等活动,根据学生在问卷中填写的真实信息和想法、在竞赛与演讲中的真实表现,了解其文化素养情况。随后,避免“大海捞针”似的文化选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甄别、整合文化的主渠道,在开展文言文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教学活动时,将对应文化要素渗透进来。学生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下读具有相同特性的课文,自然能够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课文,能够更深入地感悟课文文化内涵,最终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增强文化品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课程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注重语文课程教学价值的体现,从而更好地指引学生成长。语文教学活动当中课外阅读指导最为关键,教师应当不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来优化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借“双减”的东风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深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连忠友.小学名著阅读指导的“三大”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3(12):35-37.

[2] 郭燕梅.“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质量课外阅读的构建策略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