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品悟 在悟中积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2

在读中品悟 在悟中积累

陈必辉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第四小学  5161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写作成为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实现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被视为核心环节,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实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助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在读中品悟,在悟中积累”,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品悟;积累;优化策略

引言: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写作内容空洞无物等。因此,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品悟:让学生感受的力量

阅读,是心灵的触摸,是思维的激荡。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一种品悟生活、感悟世界的方式。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就是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广阔世界的大门。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甘甜的泉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鼓励他们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领悟文字的魅力。这样的阅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容,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聚焦于人物描写,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物描绘的理解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如描绘人物的肖像、性格、举止等方面。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名人传》,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人物描绘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当学生对人物描写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身边的人为原型,进行人物描写。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拓展到课外,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人,并将他们的特点和故事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课外也有了实践人物描绘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此外,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和交流,也是品悟阅读的重要环节。在分享中,学生可以畅谈自己的阅读感悟和体会,倾听他人的见解和想法,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这种互动与交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名人传》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而在学生进行人物写作时,教师可以组织作品展示活动。

二、积累:用摘抄拓展和沉淀知识

摘抄,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如同智慧的矿工,不断地从知识的矿藏中挖掘出闪光的宝石。对于小学生而言,摘抄不仅是积累优美词句的过程,更是拓展知识面、提升视野的重要途径。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记下那些触动心灵的词句、段落,这些文字如同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等待着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摘抄的内容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素养,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活动中,学生需要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读到的好词好句,以触动心灵的描写。《童年》是高尔基以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在艰苦岁月中的成长历程,作品展示了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关注那些生动描绘生活场景和人物性格的段落,当他们读到阿廖沙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求知、奋发向前的描写时,可以记录下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词句,以激励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同时,学生也可以关注作品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此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摘抄习惯,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摘抄分享和交流,让他们将自己记录的好词好句和心灵触动之处分享给同学,大家一起品味、欣赏这些优美的文字,感受作者笔下生动多样的世界,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去糟:用评价带动“学”的变革

在作文教学中,评价如同一面镜子,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评价,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能引导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自评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反思;互评则能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拓宽视野;而教师评价则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具体的指导。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借助评价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本单元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作。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如:写作主题是什么?写作是否在围绕中心意思写?文章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字迹是否工整。在学生写完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内评价,根据以上评价标准进行组内评选。最后,教师再由教师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指出学生出现的错误,并给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

四、生活:让写作聚焦真情实感

生活,是写作的永恒主题。每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都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真挚情感。对于小学生而言,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是培养他们写作能力的关键。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生活万花筒”的习作练习中,教材的主题围绕着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主题,鼓励学生们留心周围的环境,挖掘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丰富写作素材。而在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的习作练习中,教材主题则是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欣赏身边的美景。因此,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公园湖泊、花草树木,获取更广阔的写作灵感。在获得灵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文章变得写实、灵动。

此外,写日记、周记等也是培养学生写作习惯和表达能力的好方法。通过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学生可以逐渐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写作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还能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和珍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日记本,要求他们每天或每周记录一次自己的生活点滴、心情感悟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让写作回归生活,让真情实感流淌在笔尖,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结束语: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优化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品悟让学生感受“读”的力量,积累用摘抄拓展知识的沉淀,去糟用评价带动学的变革,生活让写作聚焦真情实感。这些策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完整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瑞瑛.日记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3(11):148-150.

[2]王惠.让作文返璞归真——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生活化[J].求知导刊,2023(3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