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3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

提供根本遵循

木合塔尔·托乎尼牙孜

中共温宿县委党校  新疆  843100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求解时代新课题,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新格局新高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科学统筹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系统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等,全面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出重要贡献。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并取得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继往开来中越走越宽广。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和实践规律,围绕百年奋斗主题并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有效解决中国重大时代课题的历程10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不断求解困扰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性课题,团结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最早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问题”,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两步走战略;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重要概念、“小康社会”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明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两个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得以有效探索并取得重大成就,建构生成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 5 个鲜明特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世界影响的独创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余年历程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与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开拓创新,让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基于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内在属性要求,在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中开创出一条“新路”。正是基于对中国式现代化形成的历史根据和特征属性的把握,党科学统筹现代化的“一般要求”和“本质要求”,有效用好对立统一论,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9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我国现代化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的深刻揭示,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纵深、时代意蕴和世界价值,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启和拓展,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理论创新,见证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在当代中国得以生根发芽和开花结果,昭示着马克思主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百余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一条基本经验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自身发展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码”。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同中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攻克难题、办成大事要事,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走越开阔,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彰显新时代党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清醒认识,揭示出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是党不断走向成功和胜利的“关键密钥”。“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对人类社会、人类文明形态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行”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作为一个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能力的科学理论,它内含“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理论趣旨,它的实践性、发展性使之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基本逻辑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升华的,全新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架构让这一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特别是“两个创造”的提出,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形态,生动彰显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价值自觉和理论自觉。

统筹两个大局、科学回答“四个之问”是对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探索和系统解答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和引领实践。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针对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复杂深刻变化,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也关乎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信仰和在当代的路径走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新的历史方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有机结合起来,聚力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顶层设计擘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蓝图,总体回应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时代挑战,以自我革命精神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深刻阐述“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本质要求和方法路径”,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十个明确”理论建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布局、“十三个方面成就”实践效能检验、“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凝练,彰显新时代新实践基础上的系统理论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了整合性概括和提升性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十个明确”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既对新时代新实践的新经验进行学理概括和理论创造,以全新的理论概念和理论内涵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形态,极大拓展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视野和空间。“十四个坚持”从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实践中来,深刻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内在要求和战略部署,体现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十三个方面成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有效彰显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与变革,生动体现出原创性理论建构与变革性实践突破的内在统一。“六个必须坚持”阐明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赋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根本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科学思想方法的智慧结晶和系统彰显,为我们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

)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是应时而生的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和生动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动式”推进和拓展出来的,是基于中国国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独立自主“生发”出来的现代化典范,既不依附他国、照搬照抄,也不搞教条式、片面僵化的发展路径,而是充分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开放式的大格局打破资本主义垄断式的现代化模式,以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重塑世界现代化版图。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现代化,是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有机统一起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地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出的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引领建构生成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科学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现代化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全新的理论体系、框架结构、战略目标和行动路径,打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错误迷思,跳出了“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唯一版本的陷阱,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和共存问题,深刻体现出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意愿和价值诉求,回应和代表了人类对现代化的共同期盼,代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

三、“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两个结合”既是并列式呈现,也是递进式拓展,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空间。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的解放,跳出了西方中心论范式,破除了历史虚无主义,让中国式现代化回归文化主体性,极大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空间。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它是特定历史生成的产物,并成为推动和引领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和科学方法。其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蕴含着“相结合”的内在要求。在较长的历史阶段,讲理论创新,更多的是讲“一个结合”,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实际上,“中国具体实际”内含社会实际与文化实际的两重意蕴。作为诞生于欧洲工业文明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牢牢扎根,一方面固然是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这种彼此契合呈现出双向互动和有机对接。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内含于“中国具体实际”的“文化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立的话语叙事被凸显出来,标志着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由“自在”走向“自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形成的,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基于中国特定实际和方位坐标、中华文明的演进规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等概念范畴,一以贯之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和用好“两个结合”科学方法论成为必由之路。既强调与时俱进,始终同中国具体国情和实际相融合,又突出守正创新,始终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让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彼此契合”中实现“相互成就”,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当今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呈现,让中国式现代化在“结合”中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强大的生命力。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正式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到把“两个结合”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为什么结合”“结合什么”到“怎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深邃的理论思考、宽广的历史视野、强烈的文化创新自觉,清晰勾勒出“两个结合”的理论框架,建构起基本的理论内涵,让“两个结合”成为推进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论。

)“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有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方向、新路径、新空间。“两个结合”接续历史文化传统,紧扣时代现实需求,让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张力持续激发,并不断转向生动的社会实践,这让“两个结合”成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两个结合”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逻辑向度,既是对根本路径和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也是对文化自觉、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呈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创新和实践创造之间合目的性的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其深刻内涵、价值指向和路径方法,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方向、新路径、新空间。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既让马克思主义全新激活并赋新中华文明优秀因子,让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更加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极大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让中国式现代化集聚深厚底蕴,呈现出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人类文明新范式。

四、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贯通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域过程和“大逻辑”,“两个结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建构和拓新的原点。“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呈现,是我们运用创新理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总钥匙”,是我们加快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新的历史阶段,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继续回答和求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两大基本问题,需要我们牢牢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式”形态及其本质要求,创新用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去破解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之路上的“问题集”,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内涵要义、价值特征和实践要求的探索,全面、系统、整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集成式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范希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2023 -10-05].http://www.people.com.cn/n1/2023/0330/c363567-32654470.html.

[2]颜晓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创新[ J].红旗文稿,2023(7).

[3]宇文利“两个结合”的思想意蕴[J].甘肃社会科学,2023(2).

[4]傅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N].人民日报,2023-11-13.

[5]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J].求是,20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