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分析靶向投送——少先队员红色基因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3
/ 3

精准分析靶向投送——少先队员红色基因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探究

史卜昆,李长胜,于福峰,王小欢

范县金堤路小学,河南濮阳457500

摘要:少先队员身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者角色,亦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当前,如何提升学生思想觉悟,护航小学生传承红色精神血脉,激起学生身为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深度剖析培育少先队员荣辱观的重要性以及深远含义,结合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及思想特征,以科学的方法制定相应对策。鉴于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加强少先队员荣誉感培养的具体路径和实效方法。

关键词:少先队员;光荣感;红色基因

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少先队员教育亦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和动态。全面发展儿童入队背景下,如何有效培养少先队员的荣誉感,提升学生的思想修为,已经成为当下少先队建设的显著战略目标。对于少先队员而言,荣誉感即是源于对集体的高度认同所涌现出的朝气勃勃的心理状态。弘扬红色基因,提升少先队员的精神荣誉感,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著议题。

一、提升少先队员荣誉感的必要性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小学阶段的政治启蒙及价值教育具有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在少先队教育体系中,强化青少年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尤为必要。少先队作为具有强烈政治属性的团体,激发少先队员的荣誉感有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从而强化学生自豪感。此外,提升少先队员的荣誉感还有助于凝聚人心,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爱党爱国、建设美好中国的信念,早立鸿鹄之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力奉献。

二、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意义

(一)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明,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根本宗旨,以构建全面、综合发展之现代化人才为当前教育重点任务。在此大背景下,发扬红色基因的少先队工作尤显关键,其不仅利于实现教育根本宗旨,更对培养党的优秀接班人产生深远影响。红色基因源自烈士们洒满热血的土地,经过几代人艰辛努力,终成不朽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是引导少先队员学习先辈高尚品质,融入当代精神,培育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未来青年。在烈士的英勇壮举中,少先队员能更深层次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先烈事迹的过程里,少先队员能深入领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团结精神。总而言之,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达成教育根本任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基础。在新时期,我们应紧密围绕这一目标,大力强化少先队工作,推动教育事业繁荣灿烂。

(二)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加强对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塑造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阶段并面临变革的关键时刻,机遇与挑战同在。由于当今少儿享受到更加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可能对于当下的幸福时光有所忽视,并且其对于生活价值观及奋斗目标缺乏清晰理解,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似乎存在短板,因此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并不如预期。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少先队员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需求尚存一定差距。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应将‘引导及培育少年儿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视为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重心,持续性地深化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迪和价值观塑造。红色基因教育便是有效途径,因为红色基因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它沉淀了革命志士们在革命斗争中所展现出的英勇顽强精神。红色基因教育涵盖多元元素,历史文物、革命英雄的生平、革命根据地遗址等均为此类教育资源的宝贵来源。因此,少先队应该全面发挥思想引导的功能,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教授少年儿童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到的价值观,以此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意识,从而更好地规范他们的行为准则,激励学生由衷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心全意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这样,少年儿童就能亲身实践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传承红色基因还能显著丰富少先队的教育资源

红色基因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勇于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传承了中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更象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砥砺前行。历史文物、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以及革命老区遗址等都深刻体现了红色基因的实质内容,这些都是当代少先队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有力证明。随着时代发展,少先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需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趋势,善用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全面发挥思想引领的力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感悟,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国家复兴的远大志向和价值观。在这当中,少先队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掘、应用红色基因,提升红色基因的感染力和共鸣效果,做好广大少年儿童的思想领导工作,使少先队工作与红色基因紧密相连,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忱,培养学生的崇高政治信仰。总的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因是最为珍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必须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少先队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三、少先队员红色基因传承的方法探究

(一)充分发挥少先队辅导员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少先队辅导员对于少先队组织的运作和活动,以及活动主题的升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作为接近少先队员的角色,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挚友”,又是学生的“良师”。因此,我们需要挑选出素质优良、尽职负责的少先队辅导员,并且相应提高他们的待遇福利,完善奖惩制度,以此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工作效果。同样,也应该重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优化管理体制和支持体系。我国在普遍采用班主任兼职少先队辅导员的模式,以此结合中队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策划。但是这意味着在工作量较大且缺乏管理系统的情况下,辅导员的作用可能会受到忽视。因此,弘扬红色文化,讲解红色故事,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使之成为教育的鲜明底色是培养少年儿童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习总书记在党史教育会强调“重视青少年学习教育,讲述党的历史、革命事迹、英勇故事,加深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世代传承红色基因。”鉴于现代少年儿童对于革命先烈英勇抗战的历史和新中国的组建历程了解甚少,我们必须确立使其理解并接受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目标,以确保红色基因得以延续。同时,我们还需将少先队员的工作融入到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教学体系和全员育人的教育模式之中,从而培育新时代有担当的少年序列。

(二)创建和完善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在少儿阶段,他们正处在身心健康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对优良生活习惯进行肯定与强化,能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应依据儿童成长特点与能力进行教学分析,主动催生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以助于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并提高荣誉感。各校需根据自身条件,切实建立和完善激励体系。如,结合地区文化特质与校园风尚,为学生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奖牌;将红领巾奖励计划中的评选规则细化,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推动学生进步与成长的动力。此外,推广分批入队、推优入团的措施也是必要的。虽然全面入队目前已成教育趋势,但此举可能会降低学生的荣誉感与责任心。因此,学校可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实施分年龄段、分年级入队。这样既能增强先入队者的自尊与责任,又能激发后入队者的热情,有利于提升全校儿童的荣誉感。

(三)探索新颖的少先队教育模式

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我们应当注重其实效性,专注于改良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方法。借助少年儿童独特而易懂的眼光,凭借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演讲比赛、知识竞技、红歌演唱、绘画展示、情境剧演出、红色故事大赛等,开展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直接感受红色基因的教诲,从而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除此之外,少先队还可以借助班级板报、校园公告栏、校刊报纸以及红领巾广播站等平台,广泛传播革命先辈、英雄人物、优秀案例、时代先锋的故事与形象,鼓舞少先队员崇尚英雄,朝着美好前景努力,提高学生对红色基因的理解与传承能力,争取成为新世纪的优秀少年。学校还应当注重打造理想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通过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增设“红色文化角落”,在操场布置革命先驱和时代榜样的雕像,配合在国庆节、建队日等特殊日子里悬挂横幅、彩旗、海报、图片等装饰元素,创造丰富直观的视听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红色文化之中,最终实现党和国家的目标——将红色精神融入学生的血液中。最后,少先队也可以邀请革命前辈进入校园,分享他们参加战斗、见证历史的真实经历。学校还可以安排少先队员定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革命纪念馆,让学生亲近历史,领悟红色文化精髓,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提升学生对红色基因的深入认识和感悟,从而孕育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沉热爱之情。

(四)加强少先队员的红色实践活动

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致力于全面构建校内外相互辅助、紧密结合的少先队实践教育体系”的战略构想,这无疑向少先队明确指明了新的责任与方向——需引导并激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实际操作,从中学习和发扬红色基因;此外,学校也需要凭借各种丰富资源和设施,如光荣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历史博物馆、革命战役纪念地以及基层党群活动中心等途径,全力创建校外的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组织安排有意义的红色讲解、文艺演出、实地参观考察、亲情陪伴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外观赏和亲身感受的过程中,接受革命的洗炼,加深对传统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认知,最终实现将红色基因深深植入内心深处,并付诸实践当中。

(五)发挥少先队教育的独特优势

鉴于少先队员年轻特质,理论灌输难以有效灌输政治观念,而应以活动作为媒介,引导少儿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并感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要激发少先队员荣誉感,须尽显教育之长处。为此,学校需着重以下几点:首先,重视少先队员在组织教育中的角色,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其次,通过队前教育、年度会议及实践活动,让少儿深入理解少先队组织和其发展历程,逐渐树立起少先队存在必要以及为何要加入少先队的认识,从而奠定组织认同的基础。再者,增强少先队礼仪教育,传播少先队文化,通过网络平台推广模范服仪,并兼顾线下组建团队室和广告牌。教师需标准化少先队的各类仪式,如入队、离队仪式,以及欢迎队旗、歌唱队歌曲和离队旗帜等环节。这其中,正确地穿戴红领巾、合乎队礼,准确辨认队徽、队旗、委员会标志等少先队员基础标识,便是少先队员荣誉观的具体表现。

(六)全力构筑少先队网络媒体的优势地位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以其惊人的速度迅速崛起。在这样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少先队主动借助新兴媒体,包括抖音、微信、微博、QQ群等,以此开展各类网络活动课程;同时,还要大力推动建立专门的网上学习平台,努力构筑起在线少先队,把红色基因纳入到这些平台当中,全方位拓展传承红色基因的渠道。学校有义务将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领巾活动、党的“二十大”会议、疫情防控胜利在内的广大青少年所关心的热门事件推送到互联网空间中的少先队平台上,激发学生们以此平台为依托进行热烈讨论;必要时,校内外的少先队指导教师甚至可采用创作微视频、微动漫、微电影、微课等创新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解析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相关知识,使之更为通俗易懂。另外,我们同样须重视对中国少年先锋队网、中国共青团网等网站的构建和运营,以此作为线上红色基因教育平台,站稳脚跟,高度发挥少先队在全媒体时代的思想引导力,进一步丰富线上和线下活动载体,从而丰富和完善全媒体时代下少先队落实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行动的措施。

总括而言,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待少先队事业肩负着面向未来、开拓未来的重大历史责任。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需依据当下的少儿特征与时代情况切实做好相关教育工作,使红色传统流传下去,让“红领巾”更加鲜亮璀璨,提升广大少先队员身临其境的荣耀感,以此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洪心怡. 传承红色基因 切实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J]. 女人坊, 2021(17) : 1.

[2]史灵燕. 把红色基因的传承写进少先队员的心里——宁波市北仑区霞浦学校

青少年红色基因教育的校本化研究与实践[J]. 少先队活动, 2019.

[3]徐宁. 精准分析靶向投送——少先队员红色基因传承的方法与途径探究[J].少先队活动, 2019(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