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俗音乐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3

潮汕民俗音乐研究综述

陈绣洁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广东佛山  528231

潮汕民俗音乐是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本文献综述将介绍潮汕民俗音乐的历史渊源、音乐特点、演奏形式以及其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一、编写文献总体情况

(一)作者和机构分析

目前,关于潮汕民俗音乐的研究文献涵盖了广泛的学术领域,包括音乐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潮汕民俗音乐的作者和机构来自于不同的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67%公开文献来自于各大研究机构发布,其中,地方研究文献占重要比例。

在音乐学领域,许多音乐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潮汕民俗音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者致力于探讨潮汕音乐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历史渊源等方面。他们可能来自音乐学院、艺术研究机构等,代表性的机构包括中国音乐学院、广东音乐学院等。

在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领域,研究潮汕民俗音乐的学者常常关注其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可能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潮汕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扮演以及文化认同等问题。相关研究机构可能包括民俗学研究所、社会人类学研究中心等。

(二)研究文献关键词分析

在研究潮汕民俗音乐的文献中,常出现以下关键词:

潮汕民俗音乐:这是最核心的关键词,直接反映了文献研究的主题。

音乐特点:研究者关注潮汕音乐的独特音乐特点,如曲调、音色、节奏等方面的分析。

历史渊源:这一关键词反映了研究者对潮汕音乐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关注。

演奏形式:研究者对潮汕音乐的演奏方式、表现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社会作用:关键词体现了研究者对潮汕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以及文化传承方面的兴趣。

地方文化:研究者可能从地方文化的角度,分析潮汕音乐在地方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传承与保护:关键词反映了研究者对潮汕音乐传承与保护问题的关切。

社会庆典:研究者可能探讨潮汕音乐在社会庆典和仪式活动中的应用。

文化交流:关键词体现了研究者对潮汕音乐在地域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的兴趣。

总体来说,研究潮汕民俗音乐的文献涵盖了多个学术领域,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涵盖了音乐特点、历史渊源、社会作用、传承保护等多个方面。这些关键词反映了对潮汕音乐及其在地方社会中作用的深入研究。

二、历史渊源

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东部,是一个沿海地区。早在唐代,潮汕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音乐传统。海洋文化的影响促使潮汕人民以船歌、渔歌来表达对大海的赞美和祈福。此外,从宋代开始,随着政治经济中心南迁,潮汕地区逐渐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从而促进了潮汕民俗音乐的多元融合。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背景造就了其与其他地区民俗音乐的区别。潮汕地区的海洋贸易和文化交流使得民俗音乐中融合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如山歌、船歌、潮州戏曲音乐等。

潮汕地区讲究宗族文化,各族群和家族都有自己的音乐传统。在潮汕音乐中,可以发现潮安音乐、潮州音乐、揭阳音乐等不同地方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传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典和仪式,潮汕民俗音乐在这些场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作为一个沿海贸易区,古代就有着广泛的海上贸易往来,与周边地区和南海岛屿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使得潮汕民俗音乐吸收了来自闽南、客家、海南等地区的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潮汕民俗音乐的传承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和家族内的传统教育。在过去,这些音乐知识主要由老一辈传给年轻一代,保持着音乐传统的纯粹性。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潮汕民俗音乐也面临着传承困境。有关部门和文化爱好者纷纷努力记录和保存这一独特的音乐遗产,以保护潮汕民俗音乐的独特魅力。在现代社会,潮汕民俗音乐也逐渐融入了新的元素和表现形式,融合了现代音乐和舞台表演的元素,使其更加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更好地传递着潮汕地区的文化内涵。

三、音乐特点

潮汕民俗音乐以其丰富多样的曲调、独特的音色、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深厚的地方文化内涵,成为潮汕地区人们传承文化、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同时,潮汕民俗音乐也在现代社会得到继续发展和创新,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以下是潮汕民俗音乐的音乐特点:

曲调多样:潮汕民俗音乐的曲调非常多样,包括欢快明快的节奏和欢庆的曲调,也有哀怨悠扬的抒情曲调。这种多样性反映了潮汕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情感和生活面貌。

独特的音色:潮汕民俗音乐常采用传统乐器演奏,如笙、箫、管、筝、三弦等。这些乐器都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为音乐增色不少。

节奏感强:潮汕民俗音乐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常常伴随着明快的打击乐器,如锣、鼓等。这种鲜明的节奏感使得音乐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口传心授:潮汕民俗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在过去,这些音乐知识由老一辈传给年轻一代,形成了家族内部的音乐传统。这种传承方式使得音乐保持着原汁原味,充满了朴实和真挚的情感。

民间参与度高:潮汕民俗音乐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艺术,广泛参与于民间各类庆典和节日活动。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婚礼等庆典中,民众常常自发地组织合奏和歌唱,共同庆祝。

舞台表演:潮汕民俗音乐通常伴随着舞台表演,如潮州戏曲音乐,这种形式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增添了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表现生活情感:潮汕民俗音乐常常表现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感,反映他们对家乡、亲情、友情、爱情等的思念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节日和习俗:潮汕民俗音乐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密切相关,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以及婚礼、丧葬等仪式活动。音乐常常被用于祈福、祭祀、庆贺和纪念等场合。

地方特色:潮汕民俗音乐在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潮安、潮州、揭阳等地的音乐各有千秋,反映了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间传统。

四、演奏形式

潮汕民俗音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庆典、仪式等密切相关。通过集体演奏、独奏表演、舞台表演等形式,潮汕民俗音乐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也在传承和弘扬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集体演奏:潮汕民俗音乐常常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演奏,特别是在传统的节日庆典上。例如,春节期间,潮汕人民会在街头巷尾组织合奏,用音乐欢庆新年的到来。在这种场合,常常有多种乐器参与演奏,如笙、箫、管、筝、三弦等。合奏中乐器的组合和协调发挥着重要作用,营造出欢乐热烈的氛围。

独奏表演:潮汕民俗音乐中的某些乐器也可以进行独奏表演,展示演奏者的技艺和情感。例如,笙、箫等乐器都有独奏的传统,演奏者通过巧妙的技巧和表现力,将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舞台表演:潮汕民俗音乐常常伴随着舞台表演,特别是潮州戏曲音乐。潮州戏是潮汕地区的传统地方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表演中,潮汕民俗音乐会伴随着角色的演唱和动作,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听的盛宴。

庆典和仪式:潮汕民俗音乐在庆典和仪式上也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婚礼仪式中,潮汕民俗音乐会伴随着新娘出嫁和迎亲的过程,增添喜庆气氛。而在丧葬仪式上,音乐则会表现出哀怨悲伤的情感,表达家属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传统节日活动:在潮汕地区的传统节日中,潮汕民俗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端午节期间,潮汕人民会在龙舟赛上演奏潮汕特色的船歌和鼓乐,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祈福活动:潮汕民俗音乐也常常在祈福活动中得到应用。例如,庙会活动中,潮汕人民会用音乐祈福,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和庇护。

五、社会作用

潮汕民俗音乐不仅是传承和弘扬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当地居民精神生活、促进社交活动和增进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元素。通过潮汕音乐,人们更好地感受到家乡的情感,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潮汕民俗音乐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以下作用:

传承地方文化:潮汕民俗音乐作为潮汕地区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民间传统。通过口耳相传和代代相传的方式,潮汕民众将音乐的知识和技艺传承给后代,保留了当地独特的音乐传统和文化内涵。

弘扬地方风情:潮汕民俗音乐在各种社会庆典、传统节日和仪式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为这些活动增添了欢乐热烈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地方风情和独特魅力。这些音乐表演激发了当地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丰富社会生活:潮汕民俗音乐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家庭聚会、社区活动、庙会节庆等场合欣赏潮汕音乐的演奏和表演。音乐的活动性质使得社交更加融洽,增进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交流。

社交和交际活动:潮汕音乐常常成为社交和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婚礼、生日庆典、家族聚会等场合,潮汕音乐会伴随着人们的欢笑和祝福,拉近亲朋好友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传统节日和庆典:潮汕民俗音乐在传统节日和庆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潮汕音乐常常作为欢庆的音乐形式,增添了节日气氛,促进了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

宗教仪式:在潮汕地区的宗教仪式中,潮汕民俗音乐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庙会活动中,潮汕音乐会伴随着祭祀和祈福的过程,使得仪式更加庄重和神圣。

文化传播和交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汕民俗音乐逐渐与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融合,为文化多样性和交流创造了契机。通过音乐表演和交流活动,潮汕地区的音乐文化得以传播和推广。

综上所述,潮汕民俗音乐作为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的独特音乐形式,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表演形式。它在当地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交流和凝聚的重要纽带。

参考文献

[1] 杜松年. 潮汕大文化[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陈天国, 苏妙筝著. 潮州音乐[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3] 余亦文, 王培瑜,陈纤. 近现代潮汕音乐[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4] 郑志伟. 潮乐文论集[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5] 谢丽清. 潮州弦诗乐的音乐形态与社会功能

[D]. 星海音乐学院,2010.

[6] 黄晓云.古乐新享——潮州音乐中弦诗乐与锣鼓乐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方式与社会功能[D]. 星海音乐学院,2012.

[7] 闫旭. 潮州音乐作乐实践中的社会圈层[D]. 上海音乐学院,2019.

[8] 陈蔚旻. 潮汕采风拾遗[J]. 中国音乐,2001(04)74+43.

[9] 陆小玲,张玲玲.多采的乡音——潮汕乡土音乐教材的人文价值描述[J]. 中国音乐教育,

[10] 陈天国,苏妙筝.从潮州音乐谈中国传统音乐的社会功能[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1)12-15.

(作者附言:本文为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潮汕民俗音乐复兴、编创、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1GX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