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总校制办学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以总校制办学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姜祖娣

三明市沙县区三官堂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农村教师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城市和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生活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导致了城乡教师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出现。本文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针对当前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出现差距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促进师资力量均衡;优化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加强校本培训制度的完善等措施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改善办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总校制办学;城乡教师;均衡发展;实践研究

近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教师资源配置方式和制度的改革。但由于城市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农村基础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而造成了人才浪费现象出现并引起了学生不满意度上升趋势。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城乡教学质量差距问题研究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以总校制办学促进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

一、我国城乡小学教师均衡发展的特点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教育公平理念下,我们要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化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学校管理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实行“校管一体”来提升教师素质水平。一是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设施建设以及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计划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三是推进中小学公用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工作,切实改善城乡学生受教育的条件和环境状况。

二、城乡小学教师均衡发展的现状

(一)教师队伍城乡结构失衡,师资配置不平衡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小学存在着师资编制不合理、学科专业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公平分配与有效管理,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外流;另一方面由于乡村经济落后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致使很多老师不得不选择去大城市发展,使得一些素质较高、能力强且有经验者得不到施展。

(二)城乡小学教师待遇差距大,工作环境不理想

首先,教师的工作环境差,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以及城乡生活条件落后等因素,导致很多小学没有良好的办公场所和食堂设施;其次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了对孩子身心健康方面教育问题所带来压力与负担。同时由于城市经济快速崛起使得大量劳动力外流到周边城市,以寻求更好地就业机会,这就造成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差强人意、生活环境差等情况越来越严重。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包括了教学方法,学习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精神。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专门进行城乡基础课程改革建设工作或相关培训计划;部分地方也不重视农村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人文关怀和科学发展观理念的贯彻落实,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进而严重制约农村小学均衡全面发展进程。

三、以总校制办学促进城乡小学教师均衡发展的策略

(一)总校制办学,打破校际壁垒

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区域经济差异所造成。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缩小各地区之间的贫富分化、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基础建设为核心目标;其次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职业学生入学机会等政策性限制;再次建立统一评价标准体系来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二)构建多维立体的教师交流平台

首先,学校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城乡教师交流平台,让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层次以及学历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学习,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沟通和互动。其次还需要考虑到农村小学和初中阶段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性:第一点是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薄弱导致了教学质量下降;第二点是因为经济条件差而造成了学校资源不足,所以要想缩小城乡间教师差距就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有效地交流平台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促进师生双向流动学习。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

教师培训是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可以使城乡学校间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新知识、先进经验。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参与职业规划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认识。其次是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学生为本,根据每个年级阶段不同层次和学科特点,设计合理有针对性、多形式适应农村小学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最后还需要加强校本教研力量建设,并建立长期有效机制来推动其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自我完善。

四、结语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为未来成为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本文以培养高质量、有创新能力、具有高尚情操与职业道德素养人才作为目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好教师人才供给问题。

参考文献

[1]苗春燕,佘菖泓.山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74-78.

[2]王晓国.城乡学校联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清风,2020:3.

本文系三明市沙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2年专项课题《以总校制办学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SXZXKT—223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