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前调研,巧设核心问题,让深度学习计算教学中真正发生---以“五上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基于学前调研,巧设核心问题,让深度学习计算教学中真正发生---以五上第一单元小数乘整数教学为例

刘贞丹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小学 523000

【摘 要】古人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是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乃至高中,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核心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习。本节课以“小数乘整数”一课为例,通过以下四个维度进行了思考和设计。(一)进行课前的学情调查,精准定位学生的认知起点;(二)巧设核心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三)沟通联系,分析算理,对比、优化算法,让深度学习在计算教学中真正发生;(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 学前调研 核心任务 计算教学

【正文】

计算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整个小学阶段,12册的总课时大约有622节,其中计算课就有269节,约占总课时数的43.2%。了解学生已学会什么,还要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来设计课堂核心任务,明确目标,突破新课的重难点,消除计算课原本的枯燥,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一些趣味性,让深度学习在计算教学中真正发生。

(一)进行课前的学情调查,精准定位学生的认知起点;

小数乘整数笔算乘法是小数乘法这个单元里面的一个起始课,但是它有前面口算乘法、整数乘法笔算的知识作为铺垫,对于孩子来说,知识上的迁移应该是问题不大。为了能更好地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课堂学习任务,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对已学知识和未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抽取了五年级一个班(56名)的学生进行课前调查。课前,我给孩子出示了下面4道笔算乘法的练习题,请孩子们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独立完成。

125×3= 24×76= 234×17= 7.5×4=

调查的情况如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正确率为96.43%,其中有2名孩子因为没有进位导致结果错误;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正确率分别是87.5%和82.14%,其中分别有7名孩子和10名孩子因没有进位、两步乘法结果相加算错等原因导致错误。第4题是属于新知,前测题中之所以出示这个题目,目的在于了解孩子遇到新知会不会运用旧知的迁移来解决,还有对乘法算式中有一个数是小数,孩子们在做题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题的出错率是超过一半,出错原因是孩子不知道数位怎么对齐,有些孩子是把个位的7和4对齐,导致不知道怎么计算出结果,有些孩子知道末尾对齐来计算,孩子说把7.5当作整数看,那5应该和4对齐,但是算出结果后没有点上小数点,还有一些孩子直接说不会做,只有34.58%的孩子做对,这部分孩子是基础比较好的孩子,但是这部分孩子真的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通过访谈,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并不具备自发解释算理的能力,对算理的理解以及如何处理小数点仁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巧设核心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学前调查情况,我精心备课,巧设了以下几个核心任务,层层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1.利用希沃游戏,复习旧知。

上课伊始,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氛围,唤醒孩子已学的知识,我创设了希沃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复习旧知,为后面新授课做好铺垫。

2.4表示( )个0.1; 3.05里面有( )个0.01

30个0.1是( ); 156个0.01是( )。

130个0.01是( ); 8.09里面有( )个0.001

2.创设故事情境,提出核心问题。

复习旧知之后,我用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一写你是怎样列式的?是怎么算出结果的呢?说一说你的想法。

3.孩子们兴致勃勃,交流算法。

对于这个题目,很显然在列式层面上难不倒大家,孩子们都能列出算式是9.5×3,表示3个9.5元是多少。老师将孩子们的做法进行归类总结,最终挑选出以下3种做法:

方法一:学生根据以前学的连加9.5+9.5+9.5=28.5算出了9.5×3是多少,这些孩子很棒!会运用旧知解决新知。

方法二:有些孩子想:9.5×3,其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又想到小数乘法还没有学,于是孩子灵机一动,结合情境,想到把9.5元变成95角来计算,运用单位换算的知识,这样就把9.5×3变成了95×3,笔算出结果,再换算成元作单位。

方法三:孩子利用拆分的方法,把9.5元拆成9元和5角,也能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沟通联系,分析算理,对比、优化算法,让深度学习在计算教学中真正发生;

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1]因此,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来突破这一难点:(1)3乘5是表示什么?3乘9又表示什么?(2)如何处理小数点问题?(3)如果9.5×3没有实际情境,只是一道纯碎的计算题,例如0.72×5,你又该怎么理解和计算?学生边说,老师边在黑板上记录,过程如下:

孩子们,请你们对比一下上面的计算过程,说一说你的发现?当孩子明白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后,我们再通过几个题对比、再次发现这个规律,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顺序性和运算的一致性会更好。老师还有一个提醒,算出来小数末尾有0的,我们要把0用斜杠划掉,过程如下:

看来,这题也难不倒大家,现在,请孩子们算一算课件上两个题:

2.3×12= 3.13×53=

通过练习巩固,再进行对比:

对比以上4个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其实就是想让孩子明白算理,从而突破小数点的位置。

(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计算课教学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使不同的孩子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1]是的,这个就需要教师读懂教材和精准定位孩子的认知起点,实现小数乘法运算的一致性,提升教材学习的本质,难点在于理解算理,处理小数点问题。

综上所述,教学要想促进孩子真正深度学习,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也就是学前调研(精准定位孩子的认知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内容的本质,回归到新课标中,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学习,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计算教学运算的一致性。因此,立足深度学习,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莫过于老师的学前调研、精心备课和对新课标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解读版)

[2]让深度学习在计算教学中发生[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教育)刘燕,2021,(9)

[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