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同词异曲的版本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2
/ 2

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同词异曲的版本比较分析

吕一鸣

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由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词,王龙、李砚等作曲家创作。本文以王龙和李砚同词异曲版本的《锦瑟》作为研究对象,对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等艺术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同词异曲;版本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使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七言律诗,作曲家王龙和李砚通过当代作曲技法将古诗词《锦瑟》改编为艺术歌曲,形成两个不同音乐版本,我们对此进行比较分析。

一、《锦瑟》内涵解读

《锦瑟》是李商隐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一首“隐题”的无题诗,关于这首诗的主旨及情感内涵,人们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观点认为此诗是诗人为了追忆逝水年华而作,感慨人生短暂与不易。有的观点认为是诗人为悼念自己的亡妻而作,内心情感万般悲伤落寞。“锦瑟无端五十弦”表现作者才华出众。“一弦一柱思华年”追忆美好的年少青春时光。“庄生晓梦迷蝴蝶”运用典故表现一切都如美丽的蝴蝶一样会随着梦醒而消失。“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作者对于现实失落的描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通过描绘明月沧海蛟人流下的滴滴眼泪,来表现自己心中的悲苦与伤感,借用蓝田、日暖和玉石去宣泄心中的苦痛。“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感叹时光的流逝,将心中悔恨无奈和坎坷经历的悲伤之情推向高潮。

二、艺术歌曲《锦瑟》音乐特征分析

作曲家王龙和李砚运用当代作曲技法将古诗词《锦瑟》的不同演唱风格和音乐版本分别呈现。

(一)王龙作曲版本的音乐分析

1.曲式结构。单一部曲式。节拍为4/4拍,节奏速度为“♩=60”,调式为民族五声bE宫调式。全曲总共54个小节,由前奏、A乐段、间奏、A'平行乐段和尾声五个部分构成。

2.旋律形态。前奏(1-4小节)主要是钢琴伴奏,钢琴伴奏高音声部密集节奏型与低音声部缓慢节奏相互配合,通过“一问一答”的旋律呈现进行前后呼应,给人一种回忆过往的画面感。A乐段(5-28小节)由a乐句(5-12小节)、a'乐句(13-20小节)和b乐句(21-28小节)构成。a乐句和a'乐句的旋律基本相同。在“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思”字音乐旋律中加入变宫使其旋律色彩更加丰富。“庄生晓梦迷蝴蝶”采用两个不同的修饰符号进行间隔,加强惋惜的语气。间奏(29-32小节)主旋律与前奏4小节相同,但是节奏型与伴奏织体有所改变,增加和弦。

3.和声织体。前奏(1-4小节)采用分解和弦与柱式和弦相结合的伴奏织体,柱式和弦采用反向音型,通过先低再高的八度反向重复,以突出前奏旋律的呈现。如A乐段(5-28小节)a乐句主要以分解和弦为主,柱式和弦为辅。b乐句节奏音型开始以四十六音符为主,让音乐更加流动。间奏(29-32小节)延续了b乐句的节奏音型,低声部旋律在前奏的旋律上扩大一倍,为A'乐段的反复出现作以铺垫。尾声(53-54小节)钢琴伴奏通过琶音式的柱式和弦和下方八度音程的结合,形成尾声八拍长时值的和声效果处理。

4.配器风格。除了钢琴伴奏,作曲家还将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相结合,加入大提琴与古筝来丰富作品的音响效果和音乐色彩。作曲家在前奏部分运用大提琴与钢琴在音乐表达中交相呼应,在钢琴优美旋律呈现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大提琴的旋律线条,从而让追忆过往感伤的画面得以形象呈现。古筝旋律跟随钢琴主旋律进行,刚柔并济的音响效果表达将全曲音乐表现推向高潮。

(二)李砚作曲版本的音乐分析

1.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结构。节拍为4/4拍和2/4拍,节奏速度为慢板,调式为g和声小调。全曲总共50个小节。由前奏、A乐段、间奏、B乐段、间奏、B'乐段、C乐段、尾声八个部分构成。

2.旋律形态。前奏(1-5小节)开头为弱起小节,节奏型主要以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组合节奏为主,钢琴伴奏双声部都为高音谱号区域,节奏速度稍慢。A乐段(6-15小节)结构是由'a+b。a句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为主,音乐旋律采用弱起小节,彰显着旋律舒缓优美的节奏行进。间奏(16小节)旋律为B段的进入做以铺垫。B乐段(17-25小节)由“c+d”构成对比乐句。c句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为主,旋律主要以小跳和级进音程为主。d句节奏型变为三连音,旋律加入长音。间奏(26-29小节)的间奏是B段的延伸。C乐段(39-47小节)将B乐段的音乐旋律重复一次。尾声(48-50小节)再次用和声小调特性音的旋律呈现,强调“只是惘然”的内心情感。

3.和声织体。前奏(1-5小节)和声织体采用分解和弦,伴奏和弦都在高音区进行。A乐段(6-15小节):a句的伴奏织体主要以分解和弦为主,第6小节从主和弦开始,人声演唱在弱起拍进入,伴奏织体加入经过音和弦,在伴奏长音保持时人声演唱再次进入,伴奏和人声形成一唱一答的呼应模式。间奏(16小节):伴奏织体运用下属和弦到属和弦的柱式和弦进行音乐创作。B乐段(17-25小节):c句开始回到g和声小调,伴奏织体以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为主。间奏(26-29小节)第26小节开始短暂性转调,转入

bB大调,伴奏织体采用柱式和弦加分解和弦,第27小节升高F音,转回g和声小调,第二十九小节落到属七和弦,半终止和弦的出现引出反复的B段落,使其间奏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乐段(3 0-3 8小节)与B段的和声织体完全相同,引出延伸性尾声。C乐段(39-47小节):伴奏和弦织体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核弦,和弦走向与人声演唱主旋律一致。尾声(48-50小节):最后一句乐汇和声解决,落入主和弦,全曲结束。

4.配器风格。除了钢琴伴奏,作曲家在歌曲前奏部分加入箫的演奏,第一句音引用g和声小调主音,八度跳进后围绕A段b句“庄生晓梦”三连音的节奏旋律两次展开。两次间奏的连接再次加入箫的旋律进行伴奏配器。尾声演唱结束后箫声紧跟其后,再次回应“惘然”二字,全曲结束。

三、不同版本《锦瑟》音乐特征的异同

(一)相似之处

通过音乐形态分析,两首《锦瑟》的作曲风格较为相同。一是节奏节拍均为四四拍,且都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进行结合,运用民族唱法进行演绎。二是编曲都较为简洁,没有复杂的音乐元素,使得歌曲风格朴实自然,符合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点,也与古诗词意境环环相扣。三是配器风格都采取以钢琴为主的配器音响,为声乐演唱作以和声的贴切配合。

(二)差异之处

从具体的音乐创作来看,旋律节奏有较大的区别。一是王龙《锦瑟》主要以八分音符节奏为主,基本为一字一音的旋律与节奏相互配合。而李砚《锦瑟》主要以四分音符节奏为主,出现一字多音的节奏型相对较多。从配器上来看,王龙通过将西方乐器大提琴和民族乐器古筝结合到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中,衬托主要情感基调。而李砚通过融入民族乐器箫,在钢琴伴奏的基础上加入音色低沉的箫声,直接从听觉上给人悲伤落寞的情感,烘托作品的情感色彩。

结语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词艺术和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同词异曲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体现了当今社会的作曲技术与古代诗词的完美结合。王龙作曲的《锦瑟》为单一部曲式结构,李砚作曲《锦瑟》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想要唱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者不仅要具有演唱技巧,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运用艺术的手法把握和处理好诗词的艺术情感。

参考文献

[1]徐庆云.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技巧研究[J].参花,2023(02):89-91.

[2]苏敏.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的音乐特点与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22(15):125-127.

[3]滑静,朱永婷.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演唱分析[J].当代音乐,2022(03):10-12.

作者简介:吕一鸣,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重大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宣传等,擅长作曲、导演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