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21
/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探讨

于萍

建平县第二小学

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的过程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中。然而现阶段我国小学老师往往给学生布置大量且重复的作业,严重压榨了孩子们的时间。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作业设计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文中,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策略

引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双减”政策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双减”政策下,各科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需要进行优化,所以想要实现减负增效,就需要让教师重视改革和创新,通过创设高效课堂,将语文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并且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挖掘出来,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也能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负担。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减负增效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意义、原则和策略,以供参考。

1.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所学的内容属于日常对话及交谈的载体,且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素材丰富,文本内涵深刻。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字内容进行还原、创造,在丰富的情境中感受阅读文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与学生实际生活、教材文本内容等相结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学习中有更丰富的体验,有效学习课堂知识。教学情境包括问题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等,语文教师需要与实际授课内容相结合,选择适宜的情境开展教学,必要时也可结合多个情境教学,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以《少年闰土》这一课为例,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为:对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且理解文章中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时需开展“精读课文,详细解读”的活动。此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最先看他的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外貌”“穿的衣服”等。教师接着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穿搭中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吗?这和人物生活环境、身份有什么联系吗?”学生纷纷回答“可以的,外卖哥哥就穿着特定的衣服”“跳芭蕾舞的哥哥姐姐们穿着舞鞋”“学生穿着校服”,等等。教师继续问:“那我们对闰土也是从他的外貌、穿衣打扮等方面认识,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描写了闰土的外貌、穿着呢?闰土的外貌、穿着和生活环境与身份有什么联系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还可以引起学生对闰土的好奇,使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思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预设问题,组织交流讨论,培育语文思维

“增效减负”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需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帮助其摆脱对教师的盲目依赖,改变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等现象,结合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行表达。“提问”便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设计与学生认知思维相吻合的且具有深度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获得经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展示《动物世界》老虎扑食的片段为切入点,在带领学生解读“窝囊”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窝囊’形容胆小、怯懦,与威风凛凛的老虎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文章标题中要用‘窝囊’来形容老虎呢?”在问题中,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参与到文本阅读当中。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大家了解到文中的此老虎并非彼老虎,作者以自己扮演老虎的表演经验为主线,讲述了一次失败的演出经历。为进一步掌握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水平,教师还需要继续追问,提出以下问题:在文中“我”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你认为作者的演出“窝囊”吗?假如你是作者的朋友,你会如何对其进行开导?递进式的问题能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能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如上,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在探究中发展语文思维,逐渐提高学生学习效能。

3.注重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

语文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后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开展相应的课后教学活动,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并且在参与课后活动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提升自身学习技巧,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一方面需要重视课后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另一方面应该注重语文知识的融合,保证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后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举办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故事分享给其他人,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还能让学生学会分享,并且有效地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知识繁琐、涉及范围广、教学方法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语文有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实施分层教学、调整课后作业等方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育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2(07):129-131.

[2]高宝芬.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1):25-27.

[3]祁婷.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