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育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大学语文教育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

袁泉

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教育如何有效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首先强调了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指出其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以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这些策略旨在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环境中焕发新生,并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学方法

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交汇点上,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镇,承担着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精神的灌输。本文旨在探讨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深厚而广博,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文明的基石。其中,文学、历史、哲学等元素,不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也是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传递载体。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挖掘和弘扬这些文化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对于当代大学生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复杂的国际环境,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因此,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还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大学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培养策略

(一)纵览古今,汲取智慧之源泉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对古典文学的深入教学至关重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古典文学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还融合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鉴赏能力。《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仅展示了周代以前的社会风貌,更是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集大成者。学生通过学习《诗经》,能够理解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领略先民们对生活美好的追求。《楚辞》则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浪漫主义风格,其对自由意志和个性的强调,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红楼梦》和《水浒传》这类古典小说,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深刻揭示了社会与人性的复杂性。《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个体命运的悲剧,引导学生对人性的多面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水浒传》则通过梁山好汉的故事,展示了草根反抗压迫的勇气和正义感,激发学生对社会公正和英雄人物的深刻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以及这些观念和标准如何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大学语文教育能够有效地将古典文学作品转化为生动的文化课程,让学生在欣赏文学艺术的同时,深入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智慧和文化价值观的传承。

(二)融合现代视角,激发创新思维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关键。这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还要求教学方式与时俱进,以适应当代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需求。例如,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传统文化。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对文化现象的深入理解。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也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通过线上课程和互动讨论,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博客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展示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交流。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如VR和AR,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亲身体验古代文化场景,如走进古代书院、体验传统节日等,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极为有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激发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创新思维。例如,鼓励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或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传媒中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传统文化的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创新实践中。

(三)实践于生活,培育文化自信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安排学生参与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此外,组织传统艺术表演,如京剧、国乐演奏会,或安排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和历史博物馆,也是极好的实践方式。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传统文化知识,比如练习书法、国画,或是学习传统戏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还能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例如,通过书法练习,学生可以领略汉字的艺术美感,体会传统文化的精致和深邃;而通过学习国画,学生则可以理解中国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感受传统艺术的韵味。大学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研讨会,邀请文化学者和艺术家与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交流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和见解,还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大学语文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本文提出的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激发他们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和创新能力。未来,我们期待大学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更加积极和关键的作用,为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慧.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现途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9(6):2.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6.061.

[2] 朱淑娟.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 37(3):3.DOI:10.3969/j.issn.1009-9042.2021.03.008.

[3] 付东博.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现途径[J].求知导刊, 2017(28):1.DOI:10.3969/j.issn.2095-624X.2017.19.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