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2-02
/ 2

学习强国有感

王毛毛

武功县普集街道办南仁初级中学  邮编:712200

“强国有我,请党放心”这句话常在耳畔响彻、回旋,这也是中国青年、中国未来在建党百年大会上的誓词,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青年人要有时代担当和使命感!

自进入学习强国平台之后,始终听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不是从天而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些温暖而亲切的话语都是习近平主席的寄语。这些寄语也深情地体现了习主席的家国情怀和治国理念。

此时,我由衷地感慨,身为一名教师,也是中华儿女的一员,虽不是党员,但我的灵魂早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习主席的名言已成为我人生的灯塔,照亮了自己的人生路,这些话语已默默地融入、践行到我的工作学习之中。

第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有教师自身树立了正确的三观。那么,才能给国家、社会培育出栋梁之才。人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员、干部及广大教职工,先正其身。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师首先正己身,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师表榜样。教师始终要做到敬业爱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所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明镜。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经常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向学生讲解,或给学生播放微视频讲座,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建立家校合作,正确塑造学生的三观,而且育人工程要从一个孩子的幼年阶段抓起,从小让孩子接触古圣先贤文化,比如说《孝经》、《弟子规》、《论语》等。而学习继承传统文化就是育人的根脉,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从根脉上断裂,那么这个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其灵魂所在。而教育也就失去了育人的意义

第二: 教师要有担当良心、职责和使命感。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教育行为皆是为了学生健全成长,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连接双方”的关系“学生”和“价值”。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良心工程,始终要不忘教育初心,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呕心沥血,也为了一方百姓,为了子孙后代。所以,教师的职责任重而道远,要用一颗赤子之心对待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要真正做到爱生如子,用博爱去对待每位学生,要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体现教育的本质,要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不仅要受教育者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奠定乐观积极地挑战生命历程的思想基础。教师的使命要使人成为人的过程,是鲜活生命的成长历程,受教育者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理应受到关注和敬畏。个性化教育的真正意义恰在于教育核心价值的回归与学生个性的释放。

所以教师在教育的工程中,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进一步雕塑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成长 良好的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成长,在教育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不自觉养成良好的素质观和道德观。

教师不仅是文化科学的继承者,同时也是文化科学的传播者。教育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优秀的教师,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也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我们只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才能为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第三: 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教育是需要奉献的事业,也是值得奉献的事业。教师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有一颗奉献之心,常怀奉献精神,常做奉献之举。以高尚的师德感动,感化学生,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其次教师要爱学生,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要通过自己和风细雨的思想工作化解学生的困惑。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爱心培育爱心,以真诚呼唤真诚,在学生干渴的心田上不断浇灌精神的甘露。培养学生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顽强拼搏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一个有奉献精神的教师,应该是更加热爱生活,更加能享受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感染学生。教育这条路,注定是一条清苦的路,奉献的路、寂寞的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具有敢于吃苦,乐于奉献,耐住寂寞的精神与意志。对于教师而言,什么才算是奉献?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严谨治学,勤于求索,不断进取。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这就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最无私的奉献。让我们全体教师携手共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四: 教师的思想观念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在政治、经济及信息全球化飞速发展之时,作为培养人为核心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在教育改革的当下,教师应适应和遵循社会发展变革,方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应高度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而教师专业发展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育行业中,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课程改革,主要的践行者还是教师。学校发展的维护者是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关心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才是教育改革有效落实的关键。教师要随时把握学生学业要求,悟透新课程标准,领会教育新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学习方法变革。

教师必须有未来社会发展所要求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思想上更新观念,行动上勇于创新,学习上力争上游,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应该有更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做到以人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展示当代教师的崇高形象。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科学的预见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实践与交流能力,捕捉和使用现代信息的能力。以教学为己任,努力钻研业务,掌握教学规律,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