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陈华

聊城市冠县烟庄街道办事处赵辛庄小学 山东省聊城市 252500

摘要: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的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可能会对数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分析与讨论中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是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基于此,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数学教师的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数学思维是抽象的,包含数学逻辑、创新、空间和应用等思维。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意义

在解题过程中,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应用公式等解答问题。培养数学思维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要点,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小学数学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为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需要系统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重要意义[2]

第一,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够提升小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能力,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即使遇到一些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应用数学思维来进行解答,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定理及数学规律,这些知识点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更好地进行学习、理解。

第二,活跃的数学思维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发散式”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找到答案。学生还可以拓展思维,借助生活经验解答数学问题。活跃的数学思维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引导学生思考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3]

例如,教师在教学“混合运算”时可以结合内容提出以下问题:

  1. 比较回顾,练习巩固。

78-16+4  84÷6×2

78-16÷4  84+6×2 

78-(16+4)  84÷(6×2)

2.比较大小,练习铺垫。

78-16+4  84÷6×2

78-(16+4)  84÷(6×2)

在第一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每组数中各题的计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分别要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在第二题中,教师在学生比较大小后可以引导其说出思考的过程。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问题的多样化和层次性。多样化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更加丰富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层次性问题能够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表达欲,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遇到许多问题,但部分学生由于不会提出问题,导致出现问题滞留等情况。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在启发式教学后传授学生多样化的解题方法,如翻阅教材和查找资料等,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4]

(二)巧设问题,引导深入思考

设问与教学息息相关,好的设问能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解决方法,解除疑虑。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学生置身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生在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中,既复习了旧知又习得新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

例如,教学《千克与克》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巧设问题引出千克与克的知识:“小乐要帮妈妈买一斤面粉,称重时应该用什么重量单位呢?”学生初接触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还不能区分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克,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下一个问题:“我想知道一桶花生油和一盒饼干的重量分别是多少,有谁可以告诉我吗?”接着,教师出示图片,一桶花生油5千克,一盒饼干120克。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问题。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学生掌握了千克和克的用法。最后,教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如一支牙膏、一根火腿肠、一袋大米、一袋盐等。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生活中比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需要用千克作单位。问题的提出,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方向,在层层解疑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推动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相互合作交流,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帮助不同学习基础和水平的学生在同一小组中学习知识,就同一数学知识点和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思考和学习。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推动合作交流,还能够帮助学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拓展数学资源,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提升思维能力,更加积极地探索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开展“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活动,运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建数学模型。小组成员之间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搭建各种奇特有趣的数学模型,经历比较、观察和说明等过程,促进空间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学会听取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基础较好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在帮助其他基础较弱、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能够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帮助下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彼此,从而改变自己错误的学习思维。合作交流能够推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创新、逻辑和空间等思维能力,让学生之间建立更加友好、和谐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循序渐进,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探索高效有用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艳艳.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10.

[2]韩玉婷.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下旬),2021,(09):41-42.

[3]刘艳苓.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34):92.

[4]宋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