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31
/ 2

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作用分析

张玲莉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10

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检验中采用末梢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的效果。方法:对在本院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调查,按照采血方式的区别分组,末梢采血的病例数是1026例,静脉采血的病例数是25168例。结果:静脉采血法的RBC、Hb、PLT较高,WBC较低,与末梢采血之间存在差异,P<0.05,而两种采血方式的pdw和eo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末梢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较为常用,其中静脉采血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末梢采血法,临床价值更高。

关键词: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血常规检验;临床价值

血常规在临床上是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包括检验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指标,将检验结果和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疾病,为医生的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因此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血常规的检验方式较多,如末梢采血法、动脉采血法、静脉采血法等,常用的是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但是容易受到温度、操作技术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采血方式,保证采血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的是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用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的作用,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时间是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按照采血方式的区别分组,末梢采血的病例数是1026例,男性491例,女535例,年龄在0-4岁(2.13±0.06)岁,静脉采血的病例数是25168例,男性10284例,女14884例,年龄在18-80岁(44.06±1.35)岁,基线相比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调查,均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来诊断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精神正常;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妊娠哺乳期的女性。

1.2方法

末梢采血法:选择患者的右手中指,首先对指腹进行按摩,使其处于充血状态,进行常规消毒,采用末梢采血针刺入指腹进行血液的采集,采集结束之后,采用无菌棉签对针刺口进行按压,一般是5min,以不出血为宜,为了确保检测结果,需要保证采血处不可有冻疮、炎症等。静脉采血法:叮嘱患者在检查前空腹8h,清晨空腹情况下进行采血,采血前需要静坐10min,对患者左肘静脉进行穿刺,先消毒,采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样本,将双向针的一端刺入在静脉,另一端连接真空管,在血液流入真空管后拔除两端针头。

1.3观察指标

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计数(WBC)、嗜酸性粒细胞(EO)。

1.4统计学分析

以上数据在软件SPSS26.0中分析和处理,给予(±s)表示,组间对比形式是T检验,在P<0.05,代表组间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静脉采血法的RBC、Hb、PLT较高,WBC较低,与末梢采血之间存在差异,P<0.05,而两种采血方式的pdw和eo相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比较(±s)

采血方式

例数

RBC

×1012/L)

Hb

(g/L)

PLT

×109/L

PDW

(%)

WBC

×109/L

EO

×109/L

静脉采血法

25168

3.74±0.46

14.87±1.03

229.53±50.42

13.43±1.38

5.51±1.01

0.64±0.18

末梢采血法

1026

3.48±0.42

10.49±1.24

181.29±46.15

12.93±1.42

6.75±2.61

0.66±0.19

t


2.455

10.248

3.072

1.746

2.597

0.951

P


0.012

0.001

0.001

0.072

0.001

0.315

3 讨论

血液是机体内在血管和心脏内循环的一种黏稠的红色液体,机体活动是离不开血液的参与的,其作用是贯穿整个机体,可调节体液渗透压、呼吸等,并可承担着机体的新陈代谢,稳定机体内外环境。若是造血系统出现病变情况,可引起血液循环功能的异常,并可影响其他器官组织。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诊断方式主要是血常规检验,可对血液中的成分、含量以及血细胞数量等进行了解,可对疾病进行很好的诊断,利于疾病的治疗。若是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越高,则诊断的准确率也越高。因此,临床上对于疾病的诊断采用血常规检验的方式极为重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静脉采血法的RBC、Hb、PLT较高,WBC较低,与末梢采血之间存在差异,P<0.05,而两种采血方式的pdw和eo相比无差异,p>0.05。证明静脉采血法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较高,可对各个指标成分进行很好的测量,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各个指标存在差异,可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直接的反映

[1]。红细胞计数过少,提示可能有贫血症状,白细胞计数较多,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炎症等,血小板计数过少,提示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检验中各个指标若处于正常参考范围之内表示正常,否则表示存在异常情况。因此,为了确保得到准确性的血常规检验数值,进一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直观的了解。但是在检验过程中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采用的检测仪器、检验人员、外界温湿度、血液保存时间长短等,均可影响到检测结果。现阶段,对于血常规检验的方式较多,常采用的是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末梢采血的部位是毛细血管,出血量较少,因此增加了采血的难度。在采血中,工作人员需要挤压采血部位,这会造成组织液的感染情况,影响检验结果。而且环境温度和湿度等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末梢采血一般在指尖、耳垂进行,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较差,若是冬季,指尖和耳垂的温度存在差异,可影响检测结果。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性的应用。静脉采血的特点在于(1)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时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但是静脉采血很容易达到这个标准。(2)静脉采血的部位是在肘静脉,肘静脉血液标本的白细胞、红细胞等成分相比于末梢采血的血液标本稳定性更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小,可真实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状况进行反映。(3)静脉采血可重复性高、可进行多次检测,这是末梢采血所不能满足的。肘静脉采集的血液标本可在真空试管内进行储存,尽量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样本质量更高,检测的准确性更高[2]。末梢采血的血液标本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较长,可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样本成分容易受到污染,可能含有毛细血管液、组织液等,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静脉采血中常采用的是抗凝试管,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含量不受放置时间的影响,经临床反映可知,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可直接对患者的疾病诊断和预后效果造成影响,因此,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检测结果的误差情况,在血液采集之前需要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在检查前需要禁饮食8-10h,在清晨空腹情况下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液,避免在同侧上肢进行肘静脉抽血。血液标本在采集之后需要尽早进行检测,避免长时间的保存,血液的采集是为了临床实际需求进行的,需要采集充足的血液样本,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般血液标本在采集后2h内完成检测,以免受到溶血情况的影响。血常规检验中,要加强管理血液采集工作,以免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3]。在对标本进行管理的时候,特别是检测前期,有必要分析标本环境,并且要根据具体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综上,末梢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较为常用,其中静脉采血法的检验准确性高于末梢采血法,临床价值更高。相比于末梢采血来说,临床上建议给患者进行静脉采血,以确保对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杜一娟.应用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为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疗效评价[J].饮食保健,2021,5(36):257-258.

[2]王璐璐.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0,31(7):65-68.

[3]任焱,刘江勇,牟昌明.分析静脉采血法与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