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真实问题情境提炼“主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25
/ 2

围绕真实问题情境提炼“主问题”

郭劭扬

山西省阳城县芹池镇初级中学校 邮编:048105

摘要: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小学教育面临更大的挑战,减负还要提质增效,为此我们阳城县教育局全域推进“学本教学”实施,从自学互学展学的形式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导学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学本教学”的实施最大的困难在于问题导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基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任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让学体验成功感受。真实情境下学习“主问题”的设计如果能体现“真实性”、“完整性”、“必要性”和“层递性”,就能够像初中物理课标中所提倡的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体现“做中学”、“用中学”,加强学生的深度学习体验,从知识到思维再到能力,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本教学,真实任务情境,主问题设计,深度学习

一、真实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本教学实践在我县的推进,极大激发了师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推动学生的深度自学,导学问题的设计优化是根本,围绕真实问题情境巧妙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真实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真实情景、自己熟知事物,有着强烈兴趣和认同感,盼望与他人分享,这种期盼是我们教学的切入点,我们抓住这个希望的火苗,就能在整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保持长久兴奋感,学习效率将会有极大程度提高。

太原万柏林区李亚辉老师的《汽化和液化》课,用孩子们了解的“杏花村汾酒”真实酿造过程来导入,用汾酒蒸馏的真实过程推进学生对于汽化的温度和现象特点、液化的条件等知识点的探究学习,还让学生品味课堂上真实制作出的汾酒来体验劳动成果。实实在在的探究学习,真情实感的交流,成功快乐的体验,这种真实情境学生喜欢,这种真实情境学生愿干,这种真实情境学生体验深刻。

(二)真实问题情境更能体现“我要做”

一般问题导学中的问题学生自愿了解者少而强迫多,学习过程显然缺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效果将大打折扣。我们课题小组录制初二物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学本教学模版课实录时,第一稿按课本设计,只把学习方式变更为自学、互学、展学模式,研讨发现几个情境任务间缺少有机联系,没从学生需求出发,各个情境任务抛出很突兀,过程缺少统一感。

第二稿设计思路更改为以学生假期到“皇城相府”研学的真实情境展开探究,学生以导游身份设计游览路线,根据图上路线求得真实路程计算游览时间,途中发现镇府之宝“康熙字典”,引发了解测量一张纸厚度的想法,在雄伟的“石牌楼”前尝试用身高估测其高度。这样整节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学生熟知的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为达成目的而深挖课并获得能力习惯,“做中学”和“用中学”得到很好应用。

(三)真实问题情境使“抓手”更有效

怎样让导学问题既重基础又促思维,学生既容易完成又有素养提升,以真实问题情境为中心的“主问题”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难点。

初中物理《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知识看似难以深入,但用“往手上吹气哈气”的真实体验来理解显然就深刻得多,利用真实问题情境这一“抓手”,教学过程变得有趣轻松效率大增。

(四)真实问题情境成功体验明显

课堂学习不能像工厂体验,结束时都能交出一件完美工艺品,但孩子们经过学习填写完一整张的“导学单”,同样也算得上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如果能够给这份答卷中增加一点其它佐证,这节课的味道会出现意外惊喜。

上文提到的品味“汾酒”、设计好的导游稿、往手上吹气哈气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它们都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具体任务的收获,从一个成功走向下一个成功这样才真正高效。

二、围绕真实问题情境提炼“主问题”的教学策略

(一)导入铺垫体现“完整性”

较好的真实问题情境是一节课题围绕一个完整任务,随着任务推进层层展开,每一环节都是必要步骤,这样的任务才更显真实贴切,更统一突出,更流畅。导入环节就要把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和盘托出,让学生心中有数。我们工作室设计的初二物理《从全球变暖谈起》导入是:

一、情境导入:

你会怎样感知全球变暖?

课本中描述全球气候近20年来已明显变暖,你的爷爷奶奶也说家乡现在的夏天真热冬天不冷了。

1.你相信这些说法吗?测什么数据才能进一步了解?

2.用什么工具测量?如何测量?

3.全球变暖会使地球上的水发生哪些变化?了解这些你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导入设计包含了“温度的概念”、“温度测量的必要性”、“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下一节物态变化的学习铺垫”等几个必要的学习环节,不仅涵盖全面,而且自然贴切,更符合人们接受新观点的一般过程,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二)整体思路体现“真实性”

真实的情景能使学生信服,激发学生了解探求的欲望,但完全真实的问题情景存在的可能性不大,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加工,使其更趋合理化,就像小说中的情节一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的加工再现,是能触摸到的艺术升华作品。还是《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中:

第二学程: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主问题2:

(1)蒸馒头要先烧开水馒头才能入锅,回顾烧水过程,思考从冷水到烧开,水的状态如何变化?这一过程属什么物态变化?实现这一变化水吸热还是放热?

(2)刚开始烧水和水烧开后这俩过程中都有汽化现象,但其温度条件、现象又有哪些不同?

这里蒸馒头烧水的过程,放一起比较,又都顺理成章的,非常符合问题情景的真实性,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喜欢,代入感强,进入沉浸式学习比较容易。     

(三)问题设计体现“层递性”

“主问题”要体现问题的“层递性”。围绕任务的解决先从“发现认识”到“探究结构原理规律”,最后“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章节主题是大情境,教学环节是小情境,是具体分解步骤,它们都具有“层递性”特征。还是《从全球变暖谈起》:

第一学程:了解温度和温度计

主问题1:

(1)全球在变暖,家乡在变暖,我们感知它的具体指标是什么?完成活动一的体验,你认为感觉可靠吗?如果不可靠应该怎怎么办?

(2)测量温度的变化,要用温度计。温度计为什么能测出物体的温度;它上边的“℃”是什么意思;它上面的0/100以及1℃是如何确定的?

(3)请用身边物体设计制作一支温度计,写出你的制作思路。

上面的设计中,各个问题都能体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由认识到实践也非常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四)学程设计体现“必要性”

一节教学活动的若干学程,围绕大情境大任务展开,方向一致思路统一,过度自然水到渠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初二物理《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以本地民间打铁花表演展开,我们设计的熔铁容器问题不仅必要而且更接地气。

第三学程:了解晶体和非晶体

主问题3:

(1)根据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查表找出铁的熔点,思考可以用哪些物质作为器皿来熔化铁,再看看老乡打铁花时又是用的什么器皿,体会民间科技的高超性。

结语:道路长且阻,行则将至,我们将坚持探索!

参考文献:《龚雄飞与学本教学》,作者龚雄飞 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研究院。

本文系山西省规划课题《学本理念下初中物理导学问题优化设计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2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