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轻声演唱方法教学咸水歌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8
/ 2

运用轻声演唱方法教学咸水歌的实践探索

李湘颖

广东省中山市民众街道浪网小学  528441

【摘要】咸水歌是中山特色歌谣,口口相传,且演唱方法都是原生态,开口就唱的方式。针对咸水歌学习的现状观察,学生唱咸水歌都是用喉咙"喊"出来的。本文以咸水歌与课堂音乐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为契机,运用轻声演唱方法教学咸水歌的实践探索,解决学生发声方法不对而导致学生不愿学习这一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咸水歌的兴趣,从而提升学校咸水歌传承的实效性。

【关键词】咸水歌  喊唱  轻声演唱  传统文化  实践探索

一、咸水传唱教学的现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颖的潮流元素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咸水歌”这颗撒落沙田水乡的明珠,引不起当今小学生的注意。主要是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不爱唱,与流行歌曲比较起来显得很土,缺少吸引力,而且在社区中会唱咸水歌的群众越发稀少,缺少大环境的熏陶。咸水歌是中山特色歌谣,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所以音乐教育要协助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任。学校开展有关的活动在辅导学生时必须聘请社会人士,培训辅导的时间得不到保障。本土的咸水歌能手,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教学生演唱的方法都是口口相传,而且演唱方法都是原生态,开口就唱的方式,经过这几年对学校咸水歌小组的学生观察,校园里时常听同学们在唱咸水歌时不是“唱”出来的,而是用喉咙“喊”出来的。在歌唱的时候,个个小脸涨得通红,喉咙上的青筋都显现出来。这种“喊唱”就是学生习惯用生习惯用喉咙使劲地、大声地、甚至声嘶力竭地进行“喊歌”。这样看似学生学得很有气势,但是一节课下来,很多孩子们都是声音沙哑,甚至有咳嗽的现象。这种不科学的咸水歌唱法会给孩子们稚嫩的发声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长期如此还会毁了不少声音条件好的学生。

二、运用轻声演唱方法教学咸水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同时,英国著名的教育家哈蒂曾指出:“这种儿童自然的带劲的有生气的歌唱,特别是把全部声音都放出来甚至喊叫的歌唱,如果不加以正确指导,就会将许多孩子的良好嗓音一辈子给毁掉了。”

歌唱是人们表达心灵深处的想法和真情的流露,优美的歌声能使学生在情感得到满足,受到美的熏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认识到学生长时间大声歌唱,不但不能保护学生的声带,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全无音乐美感可言,违背了《音乐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教学宗旨。咸水歌是民间民歌的一种,由于现在没有了以前的劳作中演唱的氛围,学生很难去体会以前的劳动人民对咸水歌的喜爱,但是咸水歌也是民间歌曲艺术,作为民歌民谣需要得以传承。所以,把咸水歌引进课堂,采用轻声的发声方法去教学咸水歌,让孩子能在学会咸水歌的同时,也能保护好自己的嗓子,学会用轻声演唱方法去演唱和表演,也能让咸水歌得以传承。

三、本文中轻声演唱方法的理解

轻声演唱不等于小声演唱,轻声演唱也是需要气息的支撑,在气息的承托下,我们可以尝试用少量的声带张力和气息来发出每个声音,建立起一个均衡的发声机能。由于气息的支撑,轻声应该在八至十尺远的地方仍能听得清楚。因此,轻声演唱是在正确发声的方法下,更注重于高位置,打开喉咙,有意识的控制声带张力,用轻声高位置的方法去演唱。

四、运用轻声演唱方法教学咸水歌的实践探索

1.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技巧

用轻声唱法来训练学生演唱咸水歌既能防止学生原生态一般的“喊唱”,减轻嗓音的疲劳,还有助于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提高他们对咸水歌学习的兴趣。

模仿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中没有搬出音乐专业术语,而是多强调学生要看老师示范,通过教师用眼神、手势、脸部表情来暗示和讲解,让学生领悟。示范时,让学生观察老师发音的口型,咬字要清晰。咸水歌原是本地劳动人民生活的对话的升华,我引导学生学会用说话的方式去演唱,让学生不要去想着气息要吸到哪里,也不要想着声音是不是要集中在头顶或者两眉毛间发出。而是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包括坐、立,身体均要平直,双肩放松下进行,同时做到口型正确,下颌打开,像打哈欠般地吸气,轻柔地发声,使肌肉放松,建立学生先有歌唱状态,后有歌唱发声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面向一个点发声,如老师的拳头、教室黑板中心等,保持声音的集中而有“焦点”。

2.逐步树立学生声音美感的观念

作为音乐老师,要给学生进行声音的美感教育,采用对比式的直观教学。告诉学生,不是声音“大”就是好听,也不是大声喊出来的声音就是高音。老师通过喊出来的声音和轻声唱出高位置的声音,让学生进行比较,慢慢建立起音乐美感的观念。

“情”在歌唱中具有主导作用,没有感情的歌唱,声音再美也无法打动听众。在咸水歌教学中,先让学生感受乐曲的优美,再来感受歌词的意境,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才会领悟到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美的。如在教唱咸水歌《月下轻舟泛渔歌》时,首先分析歌曲A部分:“浪拍海滩哩银光四溅哩,江心哩明月映照渔船哩……”,老师通过情景引导学生感受:夜晚,在柔和的月光底下,海面上波光粼粼,只听到浪拍打海岸的声音。然后分析旋律中带有连音线“⌒”,学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用柔和的声音去演唱。B部分:“姐扭网纲啊哩,妹织网段啊哩,飞针走线纲网相连罗……”,描写了姐妹们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织网打鱼的片段,这里的“啊哩”都用上了顿音记号“▼”,学生能说出B部分可以采用较快的速度进行演唱。通过A、B段情感以及音乐记号对比,学生很快就能掌握演唱的情感,懂的线和点的演唱方法进行交替,从而令歌曲演唱更富有艺术形态。

3.训练学生学会轻声演唱的方法

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运用轻声演唱方法教学咸水歌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轻声教唱咸水歌时,我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节课通常比较难实现一首歌曲的教学,我也不心急,我设计把一首歌分成两节课或者三节课去教导,每一节课都强调要轻声演唱,从最简单的一个元音发声(A、E、I、O、U),到各种力度pp—p—mf—f—ff—f—mf—P—PP的单音练习,到“哼唱”歌曲,在哼唱的过程中,让声音慢慢发出来,采用“小声”唱,使声音集中起来,再打开喉咙轻声朗读歌词,最后一句一句的跟老师去演唱等,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轻声演唱咸水歌,在每一节课的坚持反复训练下,师生静待咸水歌传唱“花开”的声音。

4.增强学生的咸水歌歌唱表现能力

咸水歌包括长句咸水歌、大罾歌、姑妹歌、叹家姐、哭丧歌、高堂歌”等等,不同的类别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都能带给欣赏着不同的艺术享受。属咸水歌范畴的各种不同音调民歌,都是以别具一格的衬词显示其自身特色的。如咸水歌中的“妹好啊哩”,《叹家姐》中的“好姐呀唉”《高堂歌》中的“啰嗬”,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水乡话问字取腔。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风格特点,大力激发学生参与表现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可以通过采用对唱、齐唱、轮唱、领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使歌曲演唱的形式多样化,并延伸学生对咸水歌的真正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咸水歌传承与教学活动中,音乐教育者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会学生用轻声唱法来演唱咸水歌,为学生喜欢咸水歌、演唱咸水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