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与“趣点”——《草船借箭》教学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2
/ 2

“学点”与“趣点”——《草船借箭》教学浅谈

周亚益

深圳市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小学部      518054

摘要:“学点”和“趣点”是教学过程中彼此间相生相伴、互促互进的一种和谐关系。所谓“学点”,意有两指:一指学生学习的起点(这里指的是学生的现实起点),意味着学生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进入到文本的学习,站在什么样的高度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又喜欢用何种方式开展自己的学习;二指学生在本课中应掌握的重点与突破的难点,这由文本的内容所决定,也是判断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收获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新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围绕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和知识深入探讨、思考和学习。因此这里所谓的“趣点”,亦有两层含义:它既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悱愤之处。

【关键词】学点  趣点  核心素养

“学点”与“趣点”看似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系统,实际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人为割裂,因教学方法不当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甚至是产生对立情绪,进入到被动学习的状态。那么,学点与趣点究竟如何伴生互促,又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的呢?本人谨以自己执教的《草船借箭》(第一、二课时)为例,分别以“趣点”和“学点”为主体从三方面来浅谈自己的认识。

、用学点定位趣点,使学生对文本“相遇而喜”。

先贤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哲人也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学习主体,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也大不一样。因材施教的核心便是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兴趣,正确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到向上的发展。可见,“趣点”的激发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文本与学情的双重分析基石之上。而正确地定位并激发“趣点”,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喜闻乐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大的效益。

以《草船借箭》(第一课时)的导入为例,课前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三国月”的活动,学习力一般的学生看故事情节,学有余力的孩子析人物特点,少数拔尖的品起了原著语言。开课时,我以“瑜亮关系”入手,引导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从整本书的恩怨压缩到短短一篇文章中来,更考验学生的火眼金睛,激发起了他们强烈的挑战欲望。有的学生找到开篇的“妒忌”一词,有的学生则深入到了文本的言语之中,从周瑜的步步紧逼品出了他的不良动机与阴暗内心。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找到了故事的起因,连人物的特点都呼之欲出,为下面的学习也降低了一定难度。

正如布鲁姆所言,学习中取得的成功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对文本却产生了同样的喜爱之情,表现出了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用学点深化趣点,使学生对文本“相识而爱”。

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更应使之逐步深化,成为学生深入探究的发动机,在品读过程中对文本由单纯之“喜”过渡到浓烈之“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用学点,将学生的初见之喜,变为探索中的悱愤而发,使学生既能得到学习上的收获,又能产生情感上的喷薄。

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品味“知人心”部分既是重点,亦是难点。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诱发学生的探索欲,并将他们异质分组,自由选择探索文中任意人物的性格特点,并给出相应证据。文本中处处流露着蛛丝马迹,但仅凭只言片语便快速判断出人物的内在特点,相对基础一般和基础薄弱的孩子而言,难度较大。许多学生似乎“明于心”,却无法“言于口”,处于这种“悱愤”状态,表现出几分急躁。而这种“似通未通”的情况又驱动着他们产生了更迫切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顿时达到了“井喷”的状态。而这时,小组中其他成员的一次提醒,老师恰到好处的一句点拨,使其能立刻“拨云见月”、“淘沙得金”,而这种欲望满足的畅快,获取成功的喜悦,又反过来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用学点升华趣点,使学生对文本“相知而恋”。

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起学生情感的震撼。初读文本,学生产生的是对故事的好奇,一旦好奇心满足,便容易淡化;细读文本,学生品的是鲜活的人物形象、精妙的遣词造句,油然而生的是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转化而成的是知识与能力的收获;三读文本,则是从语言文字入手,去感悟文本的意义情感,在“呈于象,感于目”的基础上达到“会于心”的状态,在促进理解深化的基础上产生情感的升华。这种情感体验的参与、融合,使学生从文本之外走入文本之中,变“冷眼旁观”为“真情投入”,化“局外人”为“戏中角”,自然对文本真情而恋。

《草船借箭》教学结尾处,我剪辑了《三国演义》中“雾中借箭”的片断,再现了精彩的故事瞬间,激活了学生心中的“情感巨人”,引起他们内心的震撼。趁热打铁,我让仍沉浸于情境之中的孩子们自选角色,以文中人的身份对其他角色说话。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全情投入,妙语连珠,诸葛亮的意气风发,周瑜的心服口服,鲁肃的恍然大悟,曹操的后悔莫及都活灵活现地被展示出来。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想法,个性化的表演,都是学生的情感写真。课堂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学生们个个情绪激昂,以至于课已毕而趣未尽,情难歇。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也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的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索事物藏下本源。可见,学点与趣点相互影响,难以分离。步步激趣,是为了层层促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处处扣学,又是为了时时激趣,让学生的好奇之心逐步深化为探索之欲,情感之源,使学生在学习中陶醉,在陶醉中成长,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