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破坏性行为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3
/ 2

浅谈幼儿破坏性行为的策略研究

赵雪芳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街道有春幼儿园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思考,教师为了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教育对象就是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那教师应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就是合理的,符合教师职责范围的。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幼儿自身能力有限,很多能力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是需要教师给予其合理指导的,幼儿缺乏相应的条件和能力应对破坏性行为。教师灵活地抓住恰当的机会,巧妙地抓住时间,在合适的时候为幼儿提供帮助,促进幼儿自身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应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重要性

当经济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教育的发展。俗话常说三岁看老,因此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也得到了家长的重视。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我们对幼儿进行培养的第一步是注重良好行为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应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原则

(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改善需要依靠良好的知识沉淀,教师借助专业化的科学知识使得幼儿的行为得到改善,大大完善了幼儿的行为习惯,使得幼儿不断前进。

同时,教师在改善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兴趣化为目标导向,以游戏为抓手,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得到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的目的。若能结合当下发展趋势、具体教学对象以及实际教学环境,因时,因人,因地科学化、系统化地开展相对性的活动,将行为改善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必然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向性与主体性相结合

幼儿是独特的人,始终是成长的主体,一方面,教师既要善于总结利用现有的资源,强化改善导向,完善教育内容,认真把握好幼儿发展的基本点,从而使幼儿破坏性行为的改善的进度与衔接得到保障,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凸显。另一方面,在幼儿活动参与的主体性方面也要注重突出幼儿的主体学习地位,努力以幼儿破坏性行为的改善为协调对象,精心在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活动设计的同时,激发出幼儿对行为改善的欲望,让幼儿的自律性增加。

(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改善需要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他们自身的人格的发展遵循一定的理论基础,借助一定的理论基础,幼儿各方面得到更好地发展,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改善有迹可循。教师要借助更偏向实践性、体验化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守好理论性引导与遵循幼儿发展规律的育人本位,将理论性与实践性巧妙融合,为幼儿破坏性行为的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不同维度提高教学质量。

(四)多样性与激励性相结合

多样化的规则使得破坏性行为的改善有了一个前进的方向,而适当的过程鼓励,则能够更好的激发幼儿破坏性行为的改善的热情,增强了幼儿改善的动力。例如,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多样化的奖励机制,促使活动的多元性与激励性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教学的效率与能动性。

三、如何应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

(一)教育方式多样,鼓励民主教育

在应对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时候,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角色,通过多样化的指导方式,采用民主化的沟通方式,和谐的语言指导使得幼儿内心建立和教师的亲密感,教师对幼儿破坏性行为的及时纠正有助于提高幼儿主观能动性。相反,教师对幼儿破坏性行为纠正不及时,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的破坏性行为的改善制定适当的指导计划,并在适当的时间指导幼儿们。

(二)家园共育,共同助力

《纲要》中提到了家园合作一词,这是因为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忽视幼儿的破坏性行为,为了帮助家长们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儿思想,幼儿园肩负重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通过小卡片教育改善幼儿的破坏性行为,这样能够随时通过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和反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不仅包括家庭还有社会,但是幼儿时期孩子能接触的主要是家庭,所以应该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产生的影响,家长其实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因此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借助多样化的家长会使得家长改善传统的育儿观念,注重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改善幼儿的破坏性行为,注意幼儿品德的培养。借助家长开放日活动和多样化的思想性公开课,幼儿的父母了解孩子背后一些行为的动机,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帮助孩子改掉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教师告诉孩子的父母,可以通过适当的行为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多给她一些关爱,平时多给予孩子一些正向反馈,多让孩子收获一些积极的体验,并且,可以借助同伴效应让孩子受到启发。比如,带孩子去认识一些行为习惯表现良好的小朋友,通过和她们相处,孩子的言行举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改善幼儿的破坏性行为需要长期努力,教师和家长更多的是从孩子自身入手,与孩子共同合作,一起学习。老师和家长可以建立一个家园沟通本,根据幼儿的表现,老师和家长沟通,有些幼儿可能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家长上网和幼儿一起就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查找。老师可以积极鼓励幼儿对新奇的想法进行延伸,对于幼儿好的想法进行奖励,家长在互动中加深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开阔幼儿的视野。

四、结束语

一个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着眼于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从实际入手,针对幼儿的特点,及时地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争取为祖国培养各种人才。因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过一点一滴,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幼儿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使得幼儿的成长朝着一个合适的方向,使幼儿在润物细无声中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破坏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