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美育的价值与发展路径——基于“双减”背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12
/ 3

核心素养视域下美育的价值与发展路径——基于“双减”背景

袁琦

鲁东大学  264001

[摘要] 随着时代不断更迭,教育事业一直是中国持续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艺术教育领域作为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始终秉承与时代共命运的发展理念,新出台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旨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教育强国的决策部署,针对国际教育公平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两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文章将“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改革作为出发点,对教育公平问题做出了阐释并以培育中小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来解读中华美育精神,引发、延续和深化核心素养在美育中的发展路径,为国家做好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工作激发新的生命活力,推动社会繁荣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核心素养;美育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教育变革

双减政策下的学校教育改革是一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革新运动,这场教育运动的首要特征就是坚持教育公平,让教育走向群众,走进生活,走入人心。教育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发展理念,聚焦“立德树人”的核心模式,通过“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从根源上改善教育功利化、短视化、专利化的倾向,将着眼于青少年学业成绩的旧观念转变为专注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基础专业知识全面发展的新观念。

“双减”政策首先应纠正的是教育观念的偏差问题,始终牢记教育的初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教育应以尊重与关爱青少年为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的负担,纠正现当代对青少年过分严苛的育人要求,冲破对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的桎梏,坚守教育初心。

其次,为抵制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升学等教育问题上的恶性竞争现象,“双减”政策推出了新的规章制度,要求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前提下,依法依规的进行选拨与教育,建立良性的竞争环境,让青少年在竞争中有所进步,有所成长。同时,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层出不穷,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于依赖校外补习机构,给予孩子超前或过重的心理压力,“双减”政策提出,学校教育作为国家公认的专业教育场所,应承担培养和教育新时代接班人的主要责任,校外教育应作为有益补充给予青少年提供适度有效的培育教学。针对恶性竞争,超前学习等不良教育现象,国家应从源头上规范好校外补习机构的本质,利用校内与校外双教育的互补特性,提供双层教育保障,守住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后底线,构建良好优态的教育环境。

最后,“双减”政策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为详尽精确的规范与要求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虽持续开展多学科教育,但仍存在短视于学业成绩的选拨中,导致学生的学业生活依旧以升学、分数线等单一死板的目标为主要目的,“双减”政策针对此类现象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创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重视学生品格的塑造培养,从调整优化青少年的课程结构着手,既要做好学生课业过重的“减法”,也要做好青少年在学习与生活中个性发展的“加法”,合理科学的运用教育规律,对学生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中小学的教育活动结构,在减少大量单一重复无效的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将功夫下在学生的教育需求中,在校教育做到质效双增,致力于保障学生的专业基础;校外实践做到个性创新,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学生思考、实践、知行合一的全方位发展需求。

.核心素养视角下美育的价值—美育是“培根铸魂”的情感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国家对于新时代青年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动态变化,国家从专注于考察学业成绩单一层面选拔人才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考察青少年品格与情操的综合发展来培育新青年。新课改提出美育应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将了解和感悟艺术语言作为艺术教育的重点,使学生能够在鉴赏国内外经典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与作者通过艺术语言产生艺术共鸣,深入感知经典艺术作品所蕴含的独有情感并创造性的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从而自发性的理解美育实质,提升个人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启迪美好心灵,彻底扭转美育教学重知识而轻素养的不良现状。

我国新时代大学生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本质是立德树人,这就表明现当代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孕育提升学生思想情感、思维能力与审美情趣作为美术教学的重心。据调查,大部分教师虽懂得核心素养的要求却对其内涵理解出现疑惑或不知道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导致美育教学出现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高等现状,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入挖掘,剖析核心素养本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以实践为中心"成为美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协同师生力量不断拓展教学维度,但始终将核心素养教育作为美术教学的核心,把美育同一般娱乐和流行文化区分开来,充分发挥美育培根铸魂的育人特性,让中国传统文化获得内在的生命力,也能够让新时代青年获得具有一种具有东方美学韵味的生活观和一种万物自然的世界观。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美育的发展路径-教师学生协同发展

针对美术领域核心素养的发展,新课改主要提出了五个方向: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通过“素养”一词的诞生,再到核心素养的发展,直至今天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推崇,其本质内涵是不断丰富且深邃的,所蕴含的意义也是非比寻常的,从教学出发,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既要保证顺应时代发展,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保障。

(一)通过鉴赏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识读图像

目前,核心素养已被纳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些高中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认为艺术课不如语文、数学等课程重要。美术教师应认识到美术是整个人文学科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正确认识美术五个核心素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探索。比如,美术课上针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画中的线条和构图进行全面的欣赏和分析。仔细观察人物、建筑等方面的处理细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画作,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高。针对具象艺术、抽象艺术等不同的艺术门类,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深层的把握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

(二)借用艺术创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美术表现能力

为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更充分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美术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以自我视角创作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对图像的识别和解读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美术表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创作手法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表现形式。除了使用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外,各种新兴的媒体的创作技术也可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将传统美术创作方法与现代美术创作方法相结合,是一个多元化创新性的艺术课堂,不仅能够培育学生多样化的美术表现能力,同时能够拓展学的艺术视野,从而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瓷器时,可以适当使用现代化创作的教学方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线上的创作展示,美术工具不再是笔,而是光标,让学生对瓷器制作的详细工艺和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既能增强艺术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又能通过艺术创作欣赏和分析瓷器艺术品,更好地了解瓷器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高质有效地促进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三)将通俗易懂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进行创意实践

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美术教师想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就不能将美术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轨教学。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只针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鉴赏和解读,这种教学方法往往缺乏与生活的链接性,学生不能完全领悟艺术对于生活及个人的深刻影响,阻碍学生对于美育真谛的解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积极将美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现实世界与美术世界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生活元素,或是生活情境创设的形式,为学生创造感知艺术作品魅力的机会,预留更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自由去感知艺术作品,去创造新的艺术。

(四)以纵横对比法鉴赏国内外经典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保证美术教学能给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带来有效的帮助,我们需要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时,就不再是浅显的欣赏经典美术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评价能力,更好地感知美术作品的深层魅力。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调动自己的感官系统,感受艺术作品所呈现的丰富内涵,在过去的艺术鉴赏课程中,教师通常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和解读。但这种教学方法往往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审美和感知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鉴赏课程必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感知中来。采用恰如其分的语言描述或情境创设的形式,为学生创造自我感知艺术作品的时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艺术作品。

例如,教师在讲授“传承与创新——现代中国艺术”的内容时,可以将《打鼓歌》和《纺织女》作为艺术欣赏的内容,让学生观察两幅画在绘画技巧和画面构图上的差异,欣赏和分析色彩搭配和艺术表现。在比较两部作品的基础上,寻找两部作品的共同内涵: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勤劳的美德。艺术作品对比欣赏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更是让学生感知隐藏在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情感内涵。

(五)在探讨学习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理解.

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理解,教师应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创新思维的推动下积极参与艺术活动。通过有趣且有意义的教学,让学生在接触艺术知识的同时,了解和感受艺术深刻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底蕴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学习知识,提升其历史思维,丰富其自身的文化涵养,既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又能让学生在文化底蕴背后发现艺术的魅力由内而外,由浅至深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解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先传授给学生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画作产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件事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故事表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画家的创作经历,让学生全面了解达芬奇画作的创作背景,增强学生对作者画作风格的详细了解,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中不同的人物,对每个人物的形象进行分析比较,从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研究,最终让学生独立分辨各个人物,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创作手法的认识,调动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探索精神,从而稳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