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6
/ 2

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思路

张慧芳

宁夏育才中学

摘要: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德育工作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育工作开展的第一要务。而高中阶段又正是学生从青少年转向成人的关键时期,学生正在逐渐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人生价值观,是否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中阶段的教育应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引下,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

学校德育是针对学生所开展的道德与培养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及系统化的课程对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品德。在学校德育活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含规则、认知、情感、精神、灵魂五个维度的教育内容,重视智育与德育并举,强化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责任意识的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精神品质的塑造。在“递升渐进”的教育过程中,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品质健全、情感体验丰富、思想积极向上、精神坚韧不拔且意志坚定的时代新人。

一、优化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蕴含了独特的教育属性。在师生交往过程中,高中班主任的道德修养、谈吐气质会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此,班主任要优化改善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在师生关系上对学生造成创伤和不利影响。高中班主任要与学生开展真诚对话,实现心灵层面的良好沟通,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基础。高中班主任要注重用心倾听学生的谈话,并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在语言沟通中形成共鸣,消除师生之间存在的沟通障碍。同时,高中班主任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期待,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在学习生活中增强情感体验,实现成长进步。高中班主任要摒弃单一僵化的德育方式,注重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动态,对学生的认识偏差进行矫正,并引导学生对情感需求进行合理宣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另外,高中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公正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业、品德发展,对学生开展多元化评价,深入挖掘学生潜能,避免不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自尊造成伤害,消除影响德育工作的消极因素。

二、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高中阶段,学生尚处于青春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同时也承担着学生的心理指导责任,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情况及其日常行为举止。比如,当发现学生出现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厌学等情绪时,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

谈话中,教师要保持平和、亲切的语调,可先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生活及与同学相处情况,对其暂时出现的学习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面对各种问题。特别是在高中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出现暂时的成绩起伏都是正常的。要正确对待并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调整学习方法,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绝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不佳就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于学生生活、人际关系等其它方面的情况,教师也要与他一起分析事情的原委,帮助其正确解决面临的问题。在心理疏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得到学生的认可并接受教师的帮助。同时,教师与学生的谈话要保密,以进一步降低学生的担心和压力,并采用肯定和激励的语言对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及生活自信,以积极的心态正确面对自身的不足以及今后还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困扰,以健康、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三、科学指导学生发展

高中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对此,高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成长发展问题进行科学指导。高中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开展高效良好的日常学习,对其大学专业报考进行指导,并对其困惑进行解答。同时,高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和指导。高中学生肩负着繁重的学习任务,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导致各类心理问题和障碍的出现,并引发焦虑、苦闷、抑郁、困惑等不良情绪,甚至表现出逆反行为。对此,高中班主任要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全面考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测评和心理辅导。高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强化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渗透。另外,高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开展正确指导,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因素,对教室座位进行合理安排。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高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自尊自爱,学会换位思维,摒弃自私、狭隘的不良性格特点。

四、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此,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实践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并优化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探寻德育工作的有效突破口。高中班主任要对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高中学科众多,各学科教师不仅要开展良好的教学工作,还要注重加强德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对此,高中班主任要组织引导各学科教师灵活运用各类方法,诸如生活体验、探究讨论、角色扮演等锻炼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并紧扣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同时,高中班主任要对学生与其家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高中学生受逆反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通常不愿与家长沟通,家长在代沟影响下,也难以理解其子女的心理,因此双方极易产生意见分歧。对此,高中班主任要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召开家长会、实施家访等方式,有效协调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消除双方存在的意见分歧和交流障碍,促进学生家长和其子女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不仅要传授教材的知识内容,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化知识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要引导高中学生努力的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将德育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用更加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标准,进而有效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岩.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之目标教育[J].祖国,2019(14):2.

[2]杨凤君.新课改下高中班主任实施德育的理念与方法[J].中华少年,2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