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体育课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5
/ 2

试论初中体育课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马昕禄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金川第一学校

[摘 要]在当前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和调节学生体有这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体育学和体育活动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坚持合理的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怎样才能合理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关键词]合理安排 运动负荷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课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最象,但是有些体育课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兴趣,认为体育课不需要运动负荷,只要学生玩的高兴、快乐就好,抛弃运动负荷,学生上体育课只求一些肤浅的“快乐”,体育课已经越来越不像体育课了。另一方面,有时体育课又过重地强调学生的体育质量和体育成绩,安排大负荷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和学习,导致学生会过度疲乏,不仅影响下节课的上课效率,同时对学生身心也是一种伤害。因此,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不容忽祝。

一、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是指在身体锻炼中,要根锻炼者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既能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疲劳,又能承受,并能与休息合理交替。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应遵循的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顾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动负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循续序渐进原则,要求循序渐进加大负荷,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才能使学生的有机体得到刺激,提高学生的训练适应水平,但这种加大不能超越运动员现有承扭“最大负荷”,应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增加,使学生逐步适应。

二、如何合理安排好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练习时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它反映学生在练习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体育教学中,过小过大的运动负荷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银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

1、合理安排体育课的生理负荷

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多机体的刺激程度。那么如何安排好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呢?

(1)课的生理负荷的与强座的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水平。应全面考虑学生年龄、性别、身体体能、基础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的因素,合理安排好课的生理负荷,并加以区别对待。

(2)根据课型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要求安排课的生理负荷。复习课、考查课的生理负荷一般比新授课要大一些。不同的组织教学形势的生理负荷安排也有所不同。

(3)要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结构、难易程度、练习强度及气候环境等条件来安排课生理负荷。

2、合理安排体育课的心里负荷

体育课的心理负荷是指在课中学生心理上所承受各种刺激量与强度的程度。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趋势一般表现为:注意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的15分钟处《45分钟一节课》;情绪高的高峰般分别出现在课的4-18分钟处和36-40分钟处;意志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中20-30分钟处,它与机体生理活动变化过来,合理安排教学进程,使学生能承受适宜的心理负荷。

三、安排运动负荷应该注意的几个事项

1、要想把体育课上好,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教师应深入细数地钻研收材,救法、各救材之间的关系及对学生身体所产生的不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救材内容认真分析教学,合理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使学生能愉快投身于整个练习之中,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投师应在课前的客课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量的教学内容,由于课的主要目标不同,安排运动负荷也应不一样,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应交替安排,选择组织教学内容时,注意在新的课释标准基础上挖提教材的趣味性,合理安排负荷,让学生活遗偷快的爸与活动,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四、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的策略

1、合理调节适动负荷

通常二节课的运动负荷模式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多种模式。不管采取哪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路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通常把正常学生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钟之间,而一节课上,将此心率的保持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上,并以中等强度和中等量结合的运动负荷为主,兼顾学生的课后恢复。

2、灵活运用教法

体育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一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码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过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疏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应精讲让学生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较为适宜)。

五、适宜运动负荷的生理评定评定运动负荷是否适宜最好通过多途径、多指标、多学科进行同步测定,再做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理指标的检查

运动训练对人体机能引起的深刻变化,即使是大运动量也必须在2-3天之内恢复。为此,大都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各种简易指标的检查《如脉搏、呼吸、压等、检查日期至少每周末安排一次。

2、运动员的自我感觉及投育学观察

疲劳程度不深时,运动员主观感觉的变化不大,食欲和睡眠也都正常,惟感觉困倦思睡,缺乏完成训练任务后所出现的安慰感。如在此基础上继续追求大运动量,可能造成劳积累;久之,学生即可产生许多异常感受,教师还可应用教育学指标对学生进行观察。即在上课过程中是否出现烦躁不安、脸色苍白、眼光无神、表情淡漠、反应迟滞、协调性差、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运动成明显下降等等,哪怕只有部分现象出现,也都意味这疲劳积寒已经达到非调整运动量不可的地步了。

总之,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体育课堂救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合理的安排好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发展,才能真正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才能将体育课程改革继续引向深人,才能让体育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赵本祥,学校体育学,北京: 高等数育出版社.1999(2)

[2]陈家琦,运动生理学,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

[3]李宏,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的这动负荷[]],体育数学第114期,200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