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衔接在幼小数学衔接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9
/ 2

双向衔接在幼小数学衔接中的应用策略

艾克杰

河北省承德县第三幼儿园  067400

摘要:幼小衔接是一个既传统又新颖的课题,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深度关注,唯有正视问题的存在,才能给出正确的解读,研究出适合的方案。特别是数学学科的衔接问题更为突出,需要做重点应对。衔接应该是双向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要发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升级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幼小衔接;双向;数学;应用

引言

“在生活中学数学”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框定的策略。“在生活中学数学”不是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去讲解数学知识,不是单纯地运用生活材料进行技能的反复练习,而是要珍视儿童视角,从思维发展、生活实践、对幼儿园与小学数学学习差异的认知等方面来开展幼儿园数学幼小衔接工作。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强调兴趣的培养,而小学教育更重视知识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数学知识,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进行大量的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小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适应小学数学课堂带来强大的内驱力。在数学课堂的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教师要适当融入学生兴趣的培养,借助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学科知识的探究,这样的衔接教学才能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为小学教学所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创设丰富生动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

2构造数学经验积累的衔接路径

无论是幼儿园阶段还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是在真实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亲历等获得有关数学的丰富感性经验,比如,在“认识我们的学校”这一真实生活场景中,学生能整体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感知体验方向位置,理解用数来表示校园中的物体数量,充分感受数的运用,进而理解数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学习经验。幼小衔接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与难度是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可以以“小导游”活动为媒介,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尝试和比较等积累思维经验,感知量,表达数,建立形。绘制校园寻宝图,让学生从生活情境的具体事例中把握对象的相关特征并能根据这些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该对象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综合实际生活问题,铺垫数学理论知识

课程知识学习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培养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需要带领幼儿深入了解实际生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幼儿园大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幼儿关注的兴趣点,融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丰富幼儿生活场景,实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拉近数学理论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如在学习加减运算时,可以向实际生活场景迁移,还原日常生活中买卖物品的场景。教师可以给幼儿简易的纸币代替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人民币,与幼儿进行简单的货物买卖。教师可以给幼儿演示:一支笔3元,两支笔需要支付多少元?借此引导幼儿对数字计算有基本的认识,锻炼幼儿数字计算的敏感度。幼儿在观看情境表演过程中,了解了数量的多少,再通过教师的提问理解题意,并说出一道算式。这样既可以增强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幼儿喜欢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主动了解并关注数学学习内容,还可以构建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桥梁,帮助幼儿更好地内化、理解、吸收数学知识,把简单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真正做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4游戏化教学,帮助孩子做好数学幼小衔接

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数学与游戏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接受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能力。比如我们可以创设“商店开业了”的游戏情境:商店就要开业了,老板进了很多货,可是摆放得乱糟糟的,请小朋友帮老板摆整齐,这时候孩子们有了很多想法,可以根据物品的大小放,可以根据物品的种类放,可以根据物品的颜色放等等,自然而然孩子们就学会了多角度分类;除此之外,孩子们在商店开店后的商品买卖无形中学会了加减法,轻松掌握了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又比如在“皮影剧场”的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在游戏开始前自己做票,开始之后根据票上的座位找到位置坐下来,孩子们通过游戏积累了数序及数物对应的数学经验。

5数学核心经验有利于儿童知识结构的完善

儿童早期数学核心经验的建立对于知识结构的完善有着螺旋向上的促进作用。如幼儿学习“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构成要素、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图形的表征等核心经验,可以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描述新知,产生了解、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样小学阶段图形认识方面的核心经验,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认证几何必不可少的基础,也能为其初中学习物理、地理、生物等其他学科做好必要的准备。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关键能力,这在学科本质上是一种底层逻辑的建立。数学核心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真实的、蕴含在生活环节和各类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教育契机,从而启发儿童在解决问题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逐步积累数学核心经验,让其影响儿童今后的学习与理解,为儿童后期热衷于相关学科埋下伏笔。

6家园互动形成衔接教育合力

家园互动是现代幼儿教育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幼儿对亲子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抓住幼儿心理展开设计,与家长进行多重交流,共同研究数学学习方案,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家长大多会积极配合,在主动响应过程中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比较规范的教育,在家庭中则要接受不同的教育引导,其数学知识储备存在差异性,教师对幼儿学力基础有科学分析,这样才能与家长展开数学探讨,对幼儿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形成矫正,为顺利进入小学学习奠定基础。在家园互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发挥关键作用。幼儿对家园互动学习活动比较向往,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分析,针对数学衔接需要做出准确设计,让更多家长能够参与到衔接活动之中,为孩子学习助力。家园互动包含诸多内容,教师从更多方向展开设计和组织,为幼儿和家长提供学习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幼小衔接教育进程,为幼儿顺利进入到小学学习创造条件。幼儿对小学学习充满期待,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却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这样会对幼儿带来更多负面影响,教师有意识渗透幼小衔接内容,组织幼儿参加多种形式的幼小衔接活动,其助学作用会更为突出。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发挥重要辅助作用,教师要有合作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幼儿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重视教学活动中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幼小衔接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吸收幼儿教育中的优秀方法,并与小学课堂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推进数学课堂幼小衔接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来春霞.幼小衔接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智力,2023(06):151-154.

[2]刘莉娟.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19):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