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陈海清 

云浮市邓发小学  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导向,强调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科知识和德育间的融合,这就给新时期小学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是重要的启蒙教育学科之一,因此,明确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就成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室面临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教学

引言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阶段,以学生成长为基础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学阶段各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音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审美技巧,同时还能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并未对德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德育教育和课程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探寻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思路,进而为学生持续发展和进步奠定重要基础。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能够帮助教师再课程教学中时刻秉持“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普及和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习惯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正确思路。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音乐以及学习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帮助学生围绕自身成长需要树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并用积极的态度来学习和掌握更多知识,塑造属于学生自己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因此,有效渗透德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观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落实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逐渐成为新时期各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及时改变以往过度重视学科知识教学的教育体系,将学生三观的培养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帮助教师实现传递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塑造学生价值观的有效结合,围绕学生学科素养、道德素养培养的需要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而帮助教师顺应新课程在思想道德培养方面的新要求,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改革。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和习惯往往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思维与习惯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持续成长与进步奠定重要基础。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能在传递学科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接触更多思想道德知识,体会和领悟各类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价值观,促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养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进步,将单一的学科知识学习转变为文化、心理、道德等内容的综合学习,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策略

(一)有效创设德育教育情境

有效创设课堂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感觉和音乐素养,对于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与情操的感知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围绕德育教育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德育知识。教师应有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要素,及时展示拥有思想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生活化、趣味化、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情境中体会与德育相关的知识和精神内涵,构建智育、德育、美育之间充分衔接的和谐情境,进而借助环境的塑造和创设,丰富学生对思想道德的体会和理解。

例如,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在教学生演唱《团结就是力量》时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和道德体验,让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教师可在学生学唱之前,先播放《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时代和创作背景,从视觉、感觉上给学生带去一定的冲击,对“团结获得革命成功”进行初步体会,让学生感受团结的中国人所拥有的骨气、志气和底气,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因为团结而取得成功的事例,借此来体会团结给人带来的正能量和成长。进而借助团结相关情境的塑造和体验,让爱国情怀和团结精神在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脑海里。

(二)加强德育素材收集与利用

无论是所学教材还是日常生活都有很多蕴含着德育元素的素材,这能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思想道德体验,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理解和实践,广泛搜集与德育相关的素材,构建学生思维和思想道德间的桥梁,引导学生逐渐理解思想道德内涵,主动内化和体验德育知识。教师应更多地从生活实践这一角度出发来确定德育教育的主体和内容,借助学生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具体行为,形成自身关于道德的理解,进而实现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优化。

例如,教师可借助《小儿垂钓》的教学寻找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相关场景,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相应的道德与精神。在初步学习歌曲后,教师可向学生提问:

大家能说一说歌曲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河流、湖泊都是什么样的?钓上来的鱼都是什么样的呢?

这时学生就会对垂钓的过程以及河流与湖泊产生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展示河水被污染以及学生在水边游玩溺水的视频,让学生思考:

河水被污染后,我们钓上来的鱼有什么变化?

在没有大人的陪同时,大家能自己去河边钓鱼吗?

借此向学生讲解污染给河流湖泊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并具体分析小学生在河边玩耍时会遇到的问题。由此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达到知识传递和德育教学紧密结合的目的。

(三)适时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在课堂上学习音乐往往难以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体验,这很难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找到合适的机会组织与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善于给学生搭建体会道德、感悟思想精神呢的平台,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契机展现日常所学。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一阶段的教学后及时组织相应的展演活动,这中活动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堂外展开,可借助学生竞赛的形式予以体现,也可用演出活动来进行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多角度、多平台、多形式地给学生提供展示音乐技巧、表达自身情感的机会,及时让学生向同伴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互相之间交流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而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学应努力实现知识传递和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这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落实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从创设德育教育情境、有效选择和利用德育素材、适时组织德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发,努力将德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让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理解道德内容、正确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这不仅是有效传递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学生持续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卓雅芳.以乐育人,德育并进—德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3(10):6-8.

[2]郭中湘.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文学少年,2021(29):1.

[3]顾静涓.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德育功能[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3(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