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实践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3

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实践策略

刘奇

重庆科学城石板小学校      401329

  摘 要: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从小在道德行为养成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其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内涵和意义、存在的问题、实践策略、保障措施和实践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实践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行为经历从无到有、由无意识向主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旦错过这一关键期,孩子的道德行为养成势必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阻碍学生一生的发展。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为农村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长忙于生计,知识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对学生道德行为养成进行科学、系统的引导和规范,学生对道德行为的认识不清和不能有意识地发展道德行为已成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我校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相关要求,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实践、提炼,形成了从爱党爱国爱人民、诚实守信有担当、勤俭节约倡环保、勤劳笃行乐奉献、孝亲尊师善待人等方面开展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策略,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一、新时代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一)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内涵

1.道德行为: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作。道德行为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化性和倾向性特点。我们研究的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主要包括爱党爱国爱人民、诚实守信有担当、勤俭节约倡环保、勤劳笃行乐奉献、孝亲尊师善待人等五个方面。

2.养成教育:指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通过个体的感受和实践,达到不需要外力和内部意志控制,就能自觉表现出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

(二)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意义

  1.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是党和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学校要实现教育目的,就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而养成道德行为,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3.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是终生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道德要求更高。道德行为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决定着青少年是否能够健康、可持续和终身发展。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循循善诱,使他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农村学校长期存在不重视德育,对德育理解不深,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情况,对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工作表面化,方式僵化,缺乏长期性、连续性、针对性。家长对子女道德养成教育的义务履行不够,对自身所承担的教育责任没有清晰的认识,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学生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无能。

2.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越来越普遍,家中留守的是老人和儿童。在改变家庭经济的时候忽视或者减少了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交流,老人又由于观念、身体等诸多原因也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并及时教育。孩子更多的时间是自行安排,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受到各种影响,接触不同的人,但是没人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价指导和对其错位的行为思想进行纠正,久而久之养成我行我素,行为偏差的问题,这使得学校德育更难形成效果。

3.社区文化环境差。不同的地方有它的地方文化和社会风气,受经济、交通、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农村,经济、教育底蕴、文化氛围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社区文化环境,学生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时刻受到它的影响。比如一个地方大街小巷都是麻将桌,打牌声,那么这个地方长大的孩子很少有不会打麻将的,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摸着麻将,可以看到爷爷奶奶在桌上打,孙子在旁边堆麻将玩。耳濡目染这个词可以很好的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更不说是我们的未成年人,对一切有着好奇心,身心都处在成长中,他们在一个畸形的社区环境中,受多少不利的影响可想而知。

三、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结合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我校通过梳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内容,将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五方面:

1.爱党爱国爱人民:包括⑴能识别党旗、党徽、队旗、队徽,能准确地唱少先队队歌,能说出这些标志的相关知识。⑵热爱红领巾,每天规范地佩戴红领巾,保持红领巾的清洁。⑶能识别国旗、国徽,能准确地唱国歌,能说这些标志的相关知识。⑷参加升旗仪式时主动肃立、脱帽、敬礼,能完整、庄严地唱国歌。⑸不做损害国家和国家形象的事。⑹尊敬革命烈士,主动缅怀革命先烈,了解一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⑺尊敬劳动人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向劳动人民学习。⑻能说出元旦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时间,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或习俗。⑼能说出国庆节、儿童节、妇女节、青年节等节日的时间,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或相关历史。⑽主动收听收看新闻,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知道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等。

2.诚实守信有担当:包括⑴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能善意提醒他人停止类似的行为。⑵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主动及时归还,若有损坏或不能归还时尽量赔偿。⑶敢于承担责任,从不欺瞒别人。⑷不随意许诺,答应别人的事情尽最大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等。

3.勤俭节约倡环保:包括⑴爱惜粮食,饮食营养均衡,用餐无剩菜剩饭。⑵节约水电,能在用水用电后关紧水龙头和随手关灯。科学合理使用家庭电器,注意节能。⑶爱护物品。能有效地使用学习和生活用品,能实现部分物品的废物利用。对故意破坏公共设施设备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或制止。⑷爱惜纸张,节约纸张。作业本、草稿本利用率高。能回收废旧纸张。⑸不要求家长购买家长不愿意买的物品。⑹不比吃喝穿戴,衣食住行能简朴适度,不铺张浪费,购买用品有计划,能够选择性价比合适的物品,不盲目消费。⑺有一定的理财意识,有计划的使用零花钱。⑻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动物,爱护公共设施。⑼不乱扔果皮纸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⑽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用品。环保意识强。⑾能主动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⑿在家庭生活中,能提醒自己的家人注意环保节约。⒀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值日工作,会主动帮助他人完成值日工作。⒁能够主动完成班级事务,积极为老师、同学们服务。⒂坚持每天清理自己的书包、抽屉、桌面,保持整洁。⒃基本掌握了生活技能,多数时间能够自己洗轻便的衣服、整理房间。⒄积极主动的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4.勤劳笃行乐奉献:包括⑴能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⑵学生养成勤劳的行为习惯。⑶能主动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⑷能主动帮助家长、老师和同学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并很好地完成。⑸能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操作。⑹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较难的课外实践。⑺学生初步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⑻学生初步具备长期坚持知行合一的行为素养。⑼明白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⑽能主动提出帮助熟悉的人。⑾能主动帮助认识的人。⑿能在辨别善恶是非的前提下,帮助陌生人等。

5.孝亲尊师善待人:包括⑴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⑵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⑶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⑷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⑸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⑹指出老师的错处要有礼貌。⑺对老师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⑻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及时订正作业。⑼同学之间互助互爱,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⑽和同学和谐相处;懂得谦让和宽容。⑾待客热情,起立迎送。⑿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⒀乘坐公共交通时,会给老、弱、病、残、孕人士让座等。

(二)创新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实践路径

1.优化环境氛围,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校园环境对营造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校园绿化带的提档升级,对楼道、走廊等进行美化,并将道德行为的相关内容附于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或者经过的时候看到这些要求,就会铭记于心,内化于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还利用校园对面的传统文化墙、附近的长青孝善公园、红军亭等开展道德行为教育。同时,我们还利用升旗仪式、少先队广播站、课间操、班队活动等时间,大力宣传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要求,让全体师生都高度重视,都相互监督。

2.丰富活动载体,增强育人效果。学校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专项活动,如开展“幸福生活劳动创造”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形成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开展“微笑进校园 笑迎每一天”系列活动,让孩子心中充满自信、充满爱心,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开展“孝老敬老”关爱老年人活动,让学生了解老年人、理解老年人、关爱老年人……通过丰富的活动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训练,达到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目的。

3.密切家校联系,形成共育合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学生道德行为养成,家长必须与教师紧密配合。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家访、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密切家校关系,指导家庭教育,促使家长了解并积极配合学校贯彻落实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注重切身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从属于社会,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将来都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在亲身感受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学校配合高新区“垃圾分类”政策,开展“小手牵大手”深入小区,共建无废社区,争做环保卫士,让环保理念扎根学生心中。社会各界也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如:让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去养老院,培养他们尊老爱老的道德意识;让学生参加军训活动,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养成能够自理的能力等。

四、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促进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管理机制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落实,需要科学的管理。一是学校德育处定期组织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交流会,通过对各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以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二是少先队制定可以量化的班级行为考察表,设置“卫生班级”“红旗班级”,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每天不同时段对各班进行清洁检查,行为考察,对做得好的班级及时通报表扬并纳入班主任考核中。三是创设奖励机制,对做得好的班级的师生进行奖励,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以此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二)强化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过程督导

学校从各年级抽选学生、老师参与教育监督,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督导标准,通过随查的方式及时指出问题。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做到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发展性,结合班级日常表现对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成果进行评分,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实现以考促教的目的。通过考核评价引导学校和教师不断推进和优化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工作,形成具有推广性实用性经验,全面提高养成教育水平。

五、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实践成效

通过对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探索实践,在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成效。

(一)从学生层面来看

使学生自觉形成了守规矩,讲规范的自主意识,多数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人风貌,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从礼仪行为方面看,同学们能够养成尊师重道的好习惯,融洽班级关系,提高了班级凝聚力,较好地塑造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学习行为习惯方面看,通过规范学生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卫生行为习惯方面看,通过倡导勤洗澡勤换衣,爱护眼睛、用眼卫生,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日常多种方式锻炼等相关措施,切实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了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等。

(二)从教师层面来看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使教师更加深入学生身边,积极发现学生之中表率典范,有利于班级管理和教学,引导学生们成为守规矩、有礼貌、识大体、顾大局的有用之才。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方式,特别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道德行为的养成。

(三)从学校层面来看

通过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实践探索,学校切实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和学生融入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减少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一些问题。通过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和法纪意识,切实产生了实践成果,提高学校整体教育管理水平,使学校的养成教育得以常态化实施。

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主体间的通力合作与共同参与,并最大化的发挥作用,而且每个主体需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同时,也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学习,让各个主体掌握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科学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武传珍.立德树人下的小学德育[ J ]清风,2021(04):50.

     [3]陈勇.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及提升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6-7.

[4]冯立新.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3):22-23.

    注:此文系重庆市教育学会第九届(2018——2020年)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新时代农村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H2018B12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