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江苏省高职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的耦合机制研究

高阳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尤其是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然而,这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这些学院需要深入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这些趋势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自身的发展赢得先机。

关键词:高职 专业调整  耦合机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竞争转变为高技能人才的竞争,而且对于产品的科技含量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期望高等职业院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以提升区域经济建设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学者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情况,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从教育投资、劳动力受教育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教育层次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受初、中等层次教育的影响;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高等层次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制于其实际发展情况,因此对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数量、结构、规格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当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时,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保持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人才过剩或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然而,从我国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并不强,这导致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显得后劲不足,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江苏省区域经济和转型升级

目前,江苏省正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区域经济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先进制造业在江苏省的发展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环保等产业成为了发展的重点。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服务业则是江苏省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电子商务、金融、物流、旅游、文化创意、家政养老等重点领域的推进,旨在打造现代服务业的升级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可以推动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优化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高职专业调整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机制

(一)沟通协调机制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专业调整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这个小组需要调动政府、企业、院校等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以协调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建立常态化的会议制度、沟通协调制度以及效果评价制度,这样可以促进政府、行业、企业、院校高层之间的常态交流接触,并有利于解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专业调整过程中的难题。同时,还需要设立相关的常设工作机构,负责具体落实领导小组决定的各项事务和处理相关问题。其次,需要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院校各方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调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相关事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最后, 需要构建一个以领导小组为领导,常设工作机构具体落实,决策咨询委员会提供参谋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专业调整沟通协调机制。这样的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专业调整的协调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劳动力供需机制

科技部门始终关注全球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定期将这些信息分享给政府、企业和教育机构,以便他们能更好地把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各行业协会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组织专家深入研究国内外本行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确保这些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行业内企业。企业则定期评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力数量、学历层次、技术等级和职业资格技能等方面的影响。行业协会和政府职能部门会及时整理、分析、计算和预测收集到的信息,并向企业和社会发布。同时,他们会定期研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的现状与未来趋势、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当地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调整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具体方向。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各主体建立了信息采集、研究分析、应用和评价等制度。这些制度有助于劳动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通过这样的协同努力,可以确保区域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三)产教融合机制

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积极构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活动。通过实施“校中厂”和“厂中校”等校企合作模式,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教学做一体等新型教学方法,同时尝试多学期、分段式等弹性教学组织模式。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环节相结合,系统设计并高效实施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训。这不仅能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还有助于学生在校内了解企业的生产模式和具体操作方式,进行模拟性或直接的生产训练,从而实现人才的精准对接,降低企业的人才培训成本。在搭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致力于为学生在实训期间争取更多利益,并建立学生实习实训保障制度,确保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此外,高职院校还应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号召,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等创新平台的建设。

(四)专业群和产业链对接机制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首先构建与区域经济对接的专业群。这些专业群应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发展前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扬优、扶新、集群”的理念,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以促进专业群的不断完善。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企业需求, 应结合企业、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专业特性设置专业动态的调整机制。这有助于保证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应积极进行专业群建设,使专业群空间结构与产业分布对接,形成有效载体,真正实现各专业群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双向耦合。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采取以下措施:高等职业院校需积极建立专家委员会专业群,聘请职业教育研究成就较高的专业人才指导学校的专业群建设,以确保在建设过程中能聚焦学生技能的培养,积极实施相关策略,保证院校专业建设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应结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和行业背景,错位发展,建设有院校特色的专业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相关专业建设标准,建立具有就业导向性、发展动态性及实施层次性的专业教学标准,注重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同时,保证学生技能训练与产业专业需求的对口性。此外,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灵活推进弹性学分制改革。这将有助于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与时俱进,调整专业教育内容,以满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从而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匹配度。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摒弃传统思维,积极引入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新理念,明确政府、企业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角色。

此外,实现高等教育专业调整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耦合,需要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企业、院校为主体,政府统筹协调,各方主体之间充分沟通的机制。这个机制应包括劳动力供需动态平衡、质量保障、产教深度融合以及专业群产业链无缝对接等方面,以确保专业调整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动态耦合。

参考文献:

[1]麻灵.协同理论视域下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3):30-35.

[2]李宏波.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性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03):101-106.

[3]张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对高职专业结构影响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37):123-125.

[4]王波,张崎静,方学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3):38-39+4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的江苏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退出研究”(编号:2021JSJG67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