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4
/ 2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策略

胡德忠

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邮编:638400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它既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恰当的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如果想要让学生们去牢牢地记住这些知识点,那么就要更好的去培养学生,对学生们的知识性进行一个深度的探究,然后针对其深度学习的性质,去讨论一个策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让课堂的气氛变成教师在黑板上面讲的津津有味、条理清晰,但是讲台下面的学生们,互相相望,完全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一成不变,有时候适当的改变一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都能参与课堂,使学生们都去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去被动学习,这样的现象也就好得多。

一、直接导入法

所谓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该种导入方法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进入高中校园和教室时,一般的学生都以最热烈的热情迎接教师。此时,“开门见山”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尽快了解课堂内容。例如,在教授“集合”时便可使用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同学们刚军训完,在过去的几天里你是班级整个集合的一分子,现如今你是高一这个大集合的一分子,本堂课我们就学习‘集合’。”学生在了解了集合的基本概念之后带着些许的兴奋,开始深入地学习。

二、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导入新课,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 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它的设计思路: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分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围绕新课主题设问,让学生思考,教师点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反函数”时,使学生回忆函数及映射的定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引进反函数的概念。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清楚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并且掌握了反函数的定义。

中公讲师陈向辉提醒考生,运用此法要注意如下几点:一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 二是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 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教授新知识的契机。

三、立足学生实际学情

课堂导入内容设计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对课堂导入内容的选择、问题难度的设置、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新知识等方面有一个深入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课堂导入设计中,要了解学生对本阶段内容相关知识的储备、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认知能力,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设计。筛选内容必须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通过了解学生的近期发展领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学生可以积极思考,将所学内容内化为新的认知。第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通过调查学生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注意力分散容易、数学基础差、理解能力差、排斥数学学习、数学抽象、枯燥等问题,进行相应的课堂导入设计。根据调查发现,学生更喜欢简单、有趣和探索性的课堂导入方式,联系教学内容,导入内容应尽可能有趣、新颖和具有探索性。这样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感和探索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堂导入设计的内容选择应考虑所有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全面设计课堂导入内容,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探索,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悬念导入法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利用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合理设置悬念,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索,进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学生深入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探索,有助于学生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需仔细阅读教材,并巧妙设计悬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设置练习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目标。因而,教师需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叙述几道常识推理问题,引导学生在进一步的课程教学中,利用自己习得的推理方法,解决在课前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状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集中其学习注意力,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解答那些常识推理问题,以此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五、练习导入法

练习导入法,即先根据新课的内容和目标设置一定的练习,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使学生产生压力感,急于听教师讲解的导入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练习题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有笔答题,也可有口答题,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编写将会对新知识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视角下,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设置趣味性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之后,就会敢于提问,并和教师达成互动,调动自身的思考探究积极性。这样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知识,为学生们以后的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井琳琳.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91-92.

[2]陈剑华.高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管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138.

[3]杨文杰.如何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沙棘(教育纵横),2017(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