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新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3

VR新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

杨艳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13000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育更广泛的维度,《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则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动教育模式转型,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显然可见,以先进的科技生产力来带动教育转型,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而VR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就是可预期的下一个教育发展项目。在此背景下,研究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措施以及支持策略,分析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让VR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则有着非常积极的教育研究价值。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多元学术研究方法,对此论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对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措施和支持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VR技术;运用措施;支持策略

引言:

小学教学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设计并绘制美术作品、进行手工制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美育认识,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VR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模式与方案,充分利用VR技术的特点,可以将学习内容以虚拟环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助力学生多元感官作用下加强体验,也可借助交互功能,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绘画和手工,这会让美术课程实施过程更加有效,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加深入,有着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当然,VR技术在当下教育中并未普及,还存在着一定难点,相信随着时代与技术的发展,VR技术终将应用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VR技术简述

VR技术全称为虚拟现实技术,又称虚拟实境或灵境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利用并综合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显示技术、伺服技术等多种高科技,借助相关的VR设备,营造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的虚拟环境。随着VR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广泛运用到了教育、科研、商业等各方面,对于小学美术学科来说也是如此,促使教育事业从工具和方式上进行革新与发展。

VR技术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内容生成、视觉呈现、多维体验以及人机交互。1.在“内容生成”方面,打造数字化资源,在内容的采集、加工、生成等方面,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准制作,生成的VR数字化资源还可以广泛流通应用。2.在“视觉呈现”方面,是VR技术的主要功能,构建一个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实现大屏展示、桌面级展示、移动展示等,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将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3.在“多维体验”方面,除了视觉之外,还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体验,调动学生多元感官,增加学生的切实体验。4.在“人际交互”方面,其包括语音交互、肢体交互等,肢体交互利用生物电或其他技术,追踪和反馈人体的信号,反馈到虚拟环境之中[1]

二、VR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VR技术能够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VR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营造逼真的三维虚拟环境,将美术作品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观看美术作品的布局、色彩和笔触等,甚至能够让学生深切体验美术作品的肌理。虚拟呈现的环境中,可供教师构建高效度的情景,可供教师将美术作品的细节之处直观呈现给学生,方便教师讲授、互动与示范,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理性认识和感性思考双重驱动下,对美术技巧和美术美感产生新的构思,自然能够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尤其是考虑到美术教学非常考验学生的切实体验,它蕴含着非常多抽象的概念和美术技巧,VR技术独特的虚拟展示与多维体验等功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真听真看真闻真触碰,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势必更深刻,美术学习的效果更强[2]

(二)VR技术构建全新的美术教学模式

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有局限性、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等,而VR技术的应用,就是在构建全新的美术教学模式,与小学美术相关的欣赏、设计、手工、绘画等教学模块,以及知识讲授、课堂互动、欣赏交流、实践制作、考核测评等方面,都可以依托于VR技术来展开。在教学课时、教学工具、教学思维、教学程序等方面都将因此转变,教学得以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带动教育质量提升。

(三)VR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VR技术的应用,无疑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走入”美术作品之中,游淌在美术作品的世界或者生活世界中,这种新奇的、高科技的体验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提升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在对美术学习有充足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观察力、思考力、创新力等学习素养都会得到激发,学习的有效性会大大提升。

三、VR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一)VR技术运用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

在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教导学生线条、色彩、笔触、布局、结构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从细节处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深度观察以及师生课堂互动,逐步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同时,也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各种美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够让欣赏课变得更加优秀,学生戴上VR眼睛,在构建的虚拟环境中,美术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或者相关生活场景,以三维立体动画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以供学生去深入观察绘画作品的特点,去身临其境地去欣赏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3]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画画虾和蟹》的教学中,利用VR技术,向学生展示青虾、螃蟹的三维立体动画,学生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清晰地观察虾和蟹的五官、躯体和活动特点,甚至能够让学生去感受虾和蟹坚硬的外壳,让学生自主地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观察虾和蟹的颜色、形状、活动特点、形成了怎样的肌理等等。如此一来,既教导学生美术绘画技巧,又带给学生美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VR技术运用在小学美术绘画课或手工课中

绘画课或手工课又是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重点模块之二,两个模块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在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去创新、去创作,运用已有的绘画技巧去进行绘画,学生基于对美术绘画的布局、事物形态、色彩等方面的技巧,依据脑海中思考和想象进行绘画制作或者手工制作。VR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在小学美术绘画课或手工课中,首先是展示,利用VR技术构建的虚拟环境,呈现相关的三维动画特点,让学生充分了解绘画或手工的原理与技巧知识;其次是实践,利用VR技术独到的人机交互功能,学生佩戴VR电子道具,包括眼睛,控制器等,学生脑海中生成绘画图本,建立虚拟现实虚拟场景,同时手工操作,操作内容反馈到虚拟环境之中,模拟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的一系列过程,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就可以进行实践绘画或手工[4]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我设计的未来建筑》一课,先利用VR技术向学生展示各国、各地区独特的建筑特点与艺术美学,带小学生感受建筑之美。再然后让学生进行大胆设计,基于VR技术的人机交互功能,学生可自由地在虚拟空间中建造起自己设想中的未来建筑。

(三)VR技术运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情境构建中

课堂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师、学生三者交互而形成的一个环境,课堂情境的质量,直接决定教学的质量。VR技术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则支持教师构建优质的教学情境,进而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其能够运用在课堂讲授、教学示范、学习评价等各方面。例如,1.教师一会“跑到”美术作品里,指点美术作品中的细节,一会又“回到”学生身边;2.教师根据这个虚拟学习环境,对虚拟的美术作品进行补充、变色、调整、放大、缩小等,更加生动地配合讲授美术知识,展现出VR技术强有力的人机交互技术;3.教师基于VR的功能,虚拟展示文字说明、虚拟展示美术作品的作者或创作背景故事等;4.教师基于VR技术的功能,立刻将学生制作的虚拟绘画作品呈现在展板屏幕上,学生展开探讨,对美术绘画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诸多功能,都有助于教师构建完善的课堂情境,使得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VR技术运用在课余学习或翻转课堂中

因为VR资源具有可复制性、开放性,因此,VR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助于扩展第二课堂,在课余时间,可开放VR教学平台与VR资源,一些VR眼镜或其他设备也可酌情对需要的学生开放,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能够继续在VR教学平台上观看VR美术资源,持续学习。而根据这一特性,也将有助于构建基于VR技术的翻转课程,翻转课程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维度,在课前可向学生推送VR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学习,感受VR所构建的三维虚拟美术作品的特点;在课堂上,则带领学生赶赴观看VR构建的三维虚拟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或绘画制作;在课后时间,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5]

(四)VR技术运用在小学美术考核课中

教学与考核是相对应的,在VR技术的加持下,也可将其运用在美术考核作业中,依托于VR教学平台,向学生出示美术欣赏或绘画主题,考验学生在虚拟环境内进行美术欣赏、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一系列操作能力,学生在VR虚拟平台上进行操作,将VR场景传输到云平台,可进行实时直播,未到达现场的评价员、美术教师、家长等,都可通过网络直播观看学生的美术考核作业过程。除此之外,像举行跨区域的美术比赛,都可依托VR技术平台来进行,解决空间上的限制,让各地参赛学生、家长和教师,不用到达现场,就能参与比赛之中[6]

四、VR技术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难点与支持策略

(一)VR技术运用的难点

1.技术难点:技术难点目前看来是影响VR技术运用的最根本问题,虽然VR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VR技术也存在诸多不足,比如,VR技术的运用,不管是光波导还是光场技术都还处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原型阶段,在视场角、清晰度、体验性等方面,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也因为技术不够完善的问题,导致VR设备的造价昂贵,这对于学校来说,有较大的配置成本压力,影响了VR技术在包括小学美术课程在内的多学科中的应用[7]

2.资源难点:资源难点是技术难点之外另一个重大难点,要将VR技术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除了各类VR设备之外,还需要搭建数字化的VR美术资源,需要进行高精度三维动画渲染。VR资源的配置,还需要在VR技术广泛应用的过程中持续配置,考虑到VR资源的可复制性、开放性,VR资源建设会迅速由一及多,变得海量。

3.教学难点:VR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看到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这当然需要教师根据VR技术的特点来构建教学计划,需要教师能够灵活运用VR技术来展开教学,建立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无疑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颠覆。这一点,也将成为VR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难点,教学不适应、技能不足等问题需要克服解决。

(二)支持对策

1.技术研发:虽然VR技术还存在一定不足,但是VR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前景却是非常不错的,如今很多教学已经开始尝试将VR技术运用到教学内容中。基于VR技术的超强表现力,技术持续研发是必然发展趋势。随着计算芯片越来越强大,VR场景构建越来越完善;随着设备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视场角、清晰度、体验性等方面都会大大加强;随着其他操作性设备的技术发展,如手势检测、环境感知、对象识别等技术的发展,势必能够增加VR技术运用场景下的人际交互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VR设备的生产成本也会逐渐下降,技术由小众市场向着大众市场迈进,也能摊平成本……总之,VR技术的持续研发,是支持VR技术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最大支持策略。

2.设备采购:教学资金不足的问题,也是影响到VR设备采购与配备的主要因素,小学采购VR设备有着较大的建设成本压力。相信未来在VR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国家相关政策持续支持下,设备采购成本压力也会逐渐降低。学校要看到VR技术对于小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看到VR技术应用带来的教育良性循环,积极采购与配置VR设备,以满足教学需要。

3.资源建设:VR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要搭建VR教学平台,建设标准化的VR结构教室,要配置VR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准备相应的美术VR资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政策驱动,需要各大学校建立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与VR技术生产商联手共建VR教学资源,让资源持续完善[8]

4.教学改革:在VR技术加持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教学改革,在学习内容、课程学习模式、课程学习标准、平台标准、课程考核标准等方面,都要根据VR技术的特点来进行改革,编撰更符合VR技术特点的小学美术教材,注重VR演示与互动的直观性,创造更优秀的小学美术VR教学模式。另外,教师的VR教学能力,是影响因素之一,很多教师对VR技术不适应、未能建立良好的操作习惯,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建立专项培训机制,逐步提升教师应用VR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以及基于VR技术设计美术教学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VR技术在教育、科研、商业等方面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且深入,对小学美术教学来说也是一样,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VR技术,其虚拟显示、多元感知与交互功能可以支持学生进行美术的鉴赏、绘画、设计、手工等多方面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丰富而真切的感官体验,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而研究促使VR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支持策略,则要围绕当下存在的难点展开,通过技术持续研发、设备采购、创建VR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与课程评价、加强教师培养等几方面做好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婷婷.VR新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以人美版教材三年级的《我的小天地》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19):99-100.

[2]潘婷.创意课堂精彩纷呈——巧用VR提升小学生美术创意实践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1(03):100-101.

[3]马珑,沈薇.浅谈VR技术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J].才智,2020(08):123.

[4]梁辉,谢妤淇,季慧.VR在少儿美术手工教学领域的应用[J].中国宽带,2021(8):1.

[5]叶琼.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究[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000(012):P.1-1.

[6]顾葛胜.浅谈VR虚拟现实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时代教育:下旬,2020(10):0010-0010.

[7]曲颖,田浩.浅析当代小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方式改变的策略及VR技术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1(6):3.

[8]高倩.VR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资源开发新转向[J].教育现代化,2020,7(4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