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趣读、伴读——浅谈大班幼儿阅读区环境创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5
/ 2

乐读、趣读、伴读——浅谈大班幼儿阅读区环境创设

孙娇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幼儿园  江苏张家港215631

摘要:《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与幼儿一起看书、讲故事,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幼儿在了解图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之美”。

关键词:阅读区;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行为

高质量的阅读活动需要幼儿全神贯注沉浸其中,阅读区又是一个需要幼儿静下来的区域。进入大班,我们发现图书架上摆着许多图文并茂的故事书、绘本,布置美观的阅读区尽是一副无人问津的景象。孩子们都不愿意去阅读区,因为其他游戏区人满,没办法只能在图书区的幼儿在阅读时常常会分心,换书频次较高,不能静下心来阅读。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阅读区到底应该怎样布置,投放怎样的材料,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如何让孩子对阅读活动感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创设一个基于幼儿本位的图书角?成为了我们班的热点话题。

一、理念导航:尊重幼儿需求

阅读区的创设遵循孩子在阅读中”感受、体验、理解、迁移经验、想象表达”的心理过程,顺应幼儿的阅读需求和阅读特点,将原本固定不变的阅读区空间、环境、阅读区材料从内容形式上加以改变,由单一静态的图书区阅读向立体动态的全方位阅读过渡,变独享为共享。满足孩子“听说读写”的需要。观察完单纯的看图画书后,孩子们往往会觉得单调、枯燥,我就从“看问题、看兴趣、看需要”入手,跟班老师一起,通过找资料,借鉴别的班的优秀经验,把问题找出来。问题一:阅读区功能单一,根据《指南》对幼儿读写内容和目标的理解,读写区域要保证“读”和“前书写”的功能,目前读写区分为听、说、读、写四个区域,但区域功能分布不合理,容易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问题二:活动形式单一,少了一些游戏性,也少了一些趣味性;问题三:活动资料的投放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经常更换书籍,每次更换后都不与幼儿一起看书,熟悉绘本。

二、基于儿童:找出“真问题”

1.发现:为什么没人去图书区?

孩子们讨论并总结出以下几点:(1)图书区乱七八糟的,新书和旧书都堆在一起;(2)我只想静静的看书,乐乐老是要跟我讲故事影响我;(3)看书的地方太小了,坐着不舒服;(4)我很多字还还不认识;(5)我喜欢听故事。听着孩子们的吐槽,我们总结出在孩子们不喜欢阅读区的主要原因是:”空间布局不合理、图书内容不合适、活动内容单一三个原因。于是跟着孩子们的不喜欢的原因,大2班轰轰烈烈的阅读区改造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2.讨论:阅读区要如何调整?需要哪些材料?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纷纷表示:我们班的阅读区需要大一些的书架、柔软的抱枕、需要更宽敞的看书地方、最好要有推荐书目呀。为了把孩子们的想法慢慢落实,我们请孩子们通过画表征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集体分析、评估、投票选出孩子们心目中阅读区的样子。

3.设计:我心目中的图书角

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同幼儿一起讨论“你喜欢怎样的阅读区”“在阅读区你想怎么玩”,寻找现象背后的根源。从而对部分教师在环境创设方面存在的读写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找。要根据孩子的需求,投放适宜的材料。如:创设温馨的“软”环境,让幼儿静心读书。读书区搭起帐篷,铺上小毯,放上厚实的靠垫,摆放卡通图案的小沙发和绒毛玩偶,营造一个让孩子自由阅读、陪伴阅读、养成认真阅读习惯的温馨环境;投放耳麦、平板电脑、小爱同学等电子设备,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欣赏、聆听文学作品,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养成安静聆听的习惯和能力,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3.设置独立开放的写作区,为幼儿提供彩笔、橡皮等文具,以及适宜书写的纸张,引导鼓励幼儿通过感知、涂画、涂写、模拟运用文字或符号等形式向周围的人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图文并茂地表达出来。并提供多种书写材料,如水写布,可擦板等,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

三、游戏情境:提升阅读“趣”

《纲要》在语言领域强调“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在和孩子们一次的讨论和改造中,孩子们把图书区重新规划出了:”听、说、读、写“四块区域。同时创设游戏情境,增加游戏环节吸引幼儿,促进幼儿更深入地学习,让阅读自然发生,从而获得更多的的知识积累。例如:1.我们尝试在阅读区投入制作小书签的材料,不仅可以动手动脑,还能为阅读区的小朋友提供帮助,当一本书没看完的时候,只要在里面夹上一张书签,下次可以继续看;2.创设故事场景,提供手指玩偶、手偶等材料,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3.提供丰富的材料,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创意想象,模仿图书的样式,进行故事、儿歌的仿编或改变,将内心的想法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讲故事的孩子落落大方,言语生动,塑造一个个生动而鲜明的角色和形象。听故事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大家在欢乐的故事里畅想,在美妙的故事里徜徉,在温馨且适宜的的阅读环境中释放和缓解情绪,爱上阅读;4.提供阅读打卡表,用于记录幼儿所阅览的图书,增强幼儿完整的阅读体验;5.通过幼儿给图书分类、贴标记等方式培养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图书的使用、放还、整理、维护等规则意识。

在孩子们的一次次尝试中,我们班的图书区也迎来了新生:可爱的帐篷内有三三两两的孩子靠着柔软的抱枕在静静的看书;小圆桌旁有孩子们在认真的用图画、符号表达自己对阅读的体会,续编或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以单幅或连环画式的形式进行表征;小舞台上的孩子在讲着故事念着儿歌,舞台下的小观众们在认真听着;窗户下的孩子们在听着儿歌摇晃着脑袋。

四、亲自共读:点亮阅读“光”

经过一番改造,阅读区的环境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们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区域游戏结束后,经常会有孩子问我:“老师,我可以把书带回家看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把爸爸妈妈也拉到了我们的阅读活动中,设计了亲子共读活动:1.开展大2班亲自故事分享会,孩子们和家长用手机把讲故事、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分析故事道理录制下来再阅读区进行播放;2.开展“趣味故事会”活动,邀请家长来园给孩子们讲故事;3.开展读书积点卡活动,爸爸妈妈们每天陪伴幼儿阅读绘本,通过班级群、朋友圈打卡的方式,积极分享幼儿阅读的照片、视频,每天陪伴孩子们阅读,用心的记录孩子的成长。评选出班级的“阅读好习惯之星”。如果说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礼物,那么情感交流的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亲子共读。一本书 、一段故事、一个拥抱、一个眼神,构成一段温馨甜蜜的亲子时光。让“共读”成为最美的时光,只有阅读学习,打开精神世界的钥匙,浮游在书籍海洋之中,能获得现实里没有过的经历与体会。

阅读是一颗快乐的种子,把它撒播在孩子心灵的土壤里,它就会生根发芽,开出五彩缤纷的花朵。在美好的阅读时光里,每天都在发生有趣且有意义的学习故事,阅读区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孩子们的需要不断的变换,对于阅读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维霞.五觉行动,将阅读建设在幼儿园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阅读环境创设漫谈[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6):48 .

[2] 马欣宇,接受美学视欲下大班幼儿图画书阅读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1.

[3] 陈锐,提升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绘本个别化学习活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168420648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