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律——让幼儿的时间管理乐在其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自主自律——让幼儿的时间管理乐在其中

倪伟英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时间管理能力成为每个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必备能力之一。对于正处在生长发展阶段的幼儿来说,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对于自身身心发展、学习能力以及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工作往往被忽视。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时间管理;提升

一、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管理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涉及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时间,以提高效率和效果,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对于幼儿来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性。一是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能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时间目标,合理分配时间资源,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二是通过时间管理,幼儿可以学会按时完成任务,学会自我控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这对幼儿的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三是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促使幼儿在生活中提前制定生活计划,避免最后一刻产生“时间焦虑”,有助于其心理健康。因此,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感知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一)认识时间,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1.投放闹钟,激发幼儿认识时间的兴趣。

教室里摆放在墙上闹钟的指针不断地转动,发出微弱而有规律的滴答声。这个神奇的装置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幼儿观察着指针的移动,数着它每一次的跳动。教师看到幼儿的行为后,可以基于幼儿的兴趣点,在教室的不同角落和学生活动地点放置几个小闹钟,利用闹钟让幼儿初识时间的表达方式,通过在教室内放置闹钟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好奇心。幼儿在美工区域、绘画区域或阅读区域时都会注意到这些闹钟的存在。幼儿对此感到好奇,纷纷围绕着闹钟观看,询问教师关于时间的问题。这些闹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欲望,并开始主动观察和记录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时间。

2.认识时钟,引导幼儿深化时间的概念。

教师需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向幼儿讲解时钟的概念,引导其深化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针对幼儿的疑问,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近距离观察真实的时钟,指出时钟的各个部分,如时针、分针和秒针,并解释其功能和运行原理,通过观察时钟的指针移动和指向不同数字的变化,使幼儿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时间刻度的含义。其次,教师可以邀请幼儿拨动时钟的指针,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感受时间的变化。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时间问题,如“现在是几点钟”或者“过了几分钟,时针会指向哪个数字”,利用互动问题,促使幼儿思考。教师不断地引导幼儿感知时间,帮助幼儿更深入地认识时钟,并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幼儿则逐渐意识到时钟是用来测量和管理时间的工具,学会使用时钟读取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利用绘本,培养幼儿管理时间的意识

当幼儿对时间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绘本是培养幼儿时间管理意识的有效载体之一。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绘本,其中内容需涵盖时间管理内容。这些绘本以寓言故事、日常生活情景或幼儿角色为主线,向幼儿传达关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绘本中可以包含各种情景,如时间分配、计划制定等,利用可爱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其探索时间管理的动力。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阅读这些绘本,提出问题或展示绘本中的图片,激发幼儿对时间管理的思考,并利用绘本中的内容进行讨论。

三、体验时间,深入感受时间的意义

(一)“挑战90秒”活动,感受时间快慢

为了让幼儿更立体地体验时间,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游戏,让幼儿感受时间的快慢变化,如设计“挑战90秒”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时间流逝的感觉,从而提升其对时间的认知和管理能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计时器或秒表,然后提出要求,让幼儿在90秒内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跳跃、拍手、绕圈等,或是一些简单的益智游戏,如拼图、找物品等。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注意时间的流逝,让幼儿更好地感知时间的变化。

(二)制作倒计时表,感受时间流逝

制作倒计时表是另一种能够让幼儿实际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活动,使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由于活动需要幼儿参与,感受时间也变得更加直观,能通过观察倒计时表上的数字体验到时间的推移,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进而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为了制作倒计时表,首先,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彩纸、剪刀、胶水和计时器,随后与幼儿一起讨论倒计时表的用途,引导幼儿一起制作倒计时表。幼儿用彩纸、彩笔等装饰纸板,制作出漂亮的倒计时表底板。其次,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张预先打印好的倒计时表模板,供幼儿参考制作。

(三)阅读文学作品,懂得珍惜时间

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珍惜时间的道理。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寓言故事,并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意识,向幼儿传递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使其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和不可逆转性。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的选择。

四、学习方法,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

(一)做事要守时

守时指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并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以及遵守时间规定的纪律和要求。守时不仅是时间管理的基本要素,更是培养幼儿自律性、责任感的关键,使其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并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的节奏。教师在引导幼儿养成守时习惯时,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为其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

(二)做事有计划

做任何事前先制定计划的好处是多方面的。一是计划可以帮助幼儿梳理任务和活动,将它们按照优先级和时间要求进行排序,从而明确活动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的安排可以帮助幼儿集中精力更好地应对任务,减少拖延和时间的浪费。二是计划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时间,从而提高活动任务完成效率。三是通过事先规划,幼儿可以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同时完成多个任务或“临时抱佛脚”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时间,提高任务完成的成功率。

(三)做事有条理

幼儿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可以让其在未来的生活或是工作中更井然有序,减少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成长中做事有条理,幼儿可以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通过分类、标记的方式,清楚地知道每个物品所在的位置,避免在寻找物品时的混乱和浪费时间情况。有条理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感知时间、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习惯,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和提升。这些方法和措施不仅能够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体现效果,还能够为其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合理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为幼儿的成长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