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生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4
/ 2

开课生花

张春娟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古镇小学

要】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来学习新知。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新颖、独特、有趣的情境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景 谜语 游戏 生活实际 故事 兴趣

一杯好酒,入口即感甘甜醇香;一篇好的文章,开篇便能引人入胜;一堂好课,开课就会生趣盎然。新课的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表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的导入不仅要精心设计导,还应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一、情景导入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我们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味的游戏、故事、图画等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三年级内角和一课时,故事引入:有一天图形王国里有一些三角形在一起聚会,可是他们因为内角和的问题吵了起来。一个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比你们的角都大,所以我的内角

和最大。”一个锐角三角形说:“我的个子比你大,我是大三角形,你是小三角形,所以我的内角和肯定比你大。”一个直角三角形说:“不能只看一个钝角大就说你的内角和大,也不只能只看个子呀,这样不公平。”其他的三角形也跟着争执不休,都希望自己的内角和最大。这时国王来了,听了他们的诉说,也糊涂了“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呀?到底谁的话有道理呢?”国王说:“这样吧,就来考验一下我们的小同学,让他们评判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内角和吗?

学生回答。

那你能猜一下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大吗?

学生猜测。

引入:那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什么样。板书课题。到底那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学习积极主动,热情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灵敏的思维方式。

二、谜语导入

谜语能诱发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他们对谜语百听不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谜语,并配上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学生的好奇心犹然而生。如教学一年级“小兔请客”时,以谜语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和青草,蹦蹦跳跳真可爱。大家快来猜猜看。生:小白兔。师:

真棒!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小白兔过生日,请小动物一起庆祝,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来到草原上,(出示主题图)你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这样导入,巧妙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竞相前往,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旧知贯穿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又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教师找准新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而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四年级“量体重”时,1、创设情境,旧知铺垫: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看,(出示图片)花开得可美了!我们一起去欣赏。瞧,这有几朵花,你能让它开得更美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汇报交流)4.89-2.64   3.61+1.37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加或减起。2、探索新知:创设情境导:真了不起,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板书:量体重)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一起看看。出示情境图: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b、淘气比

笑笑重多少千克?c、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d、丁丁比淘气轻多少千克?e、笑笑比淘气轻多少千克?f、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g、淘气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我将旧知识与情景相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兴趣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新课的导入起到良好的效果。

四、从生活实际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创设有效的生活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教学“小熊购物”时,带领学生去超市购物,让学生一起去看看,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生:面包每个3元、饮料每瓶6元、饼干4元。

师:你想买什么?

学生充分发言,说出自己想买的东西,花了多少元?这样从生活经验引出算法,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混合运算的算理。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有效的导入新课。

总之,新课导入的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上面摘录的一些片段,尽管导入的方法各不相同,但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谐发展的理念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