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让课程游戏追随“秋”的脚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0
/ 3

基于儿童视角,让课程游戏追随“秋”的脚步

孙菁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幼儿园,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幼儿的学习探索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最能体现教育价值。从生活的一个点,可以挖掘出多领域的探索可能和知识经验,顺应幼儿的需要、促进多元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完整儿童课程为支架,探索了以秋天主题为切入口进行的推动幼儿全人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完整课程秋天多领域

实施“完整儿童活动课程”应遵循全面发展、持久性、多样性、循序渐进性、量力性、保护安全性等几个重要原则,从幼儿的实际能力和需要出发,建立完善、适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应对了《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教育理念。这让教师将教育教学活动的视野扩展到了幼儿熟悉的自然生活中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大生活、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和场所,应让幼儿充分与自然、生活接触,产生直接的自体经验。随着秋季到来,孩子们首先觉得的是自身感受的变化:天气变凉了,不能再吃冰激凌、穿凉鞋和裙子、短裤了,大树上飘下了落叶,身体的感受变冷了,倒出来的热水也凉得快了;再看街道上的人们,穿上了外套、毛衣,马路边积起了厚厚的落叶;天气早晚变得很凉,有太阳也不像夏天那么热了……所有的季节气候变化,都在告诉孩子: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天气将会越来越冷。幼儿小佳说:“我妈妈说马上快要到冬天了,就要穿棉袄了。”

真的吗?秋天,在孩子们的心里没有留下什么、就要到冬天了吗?教师请幼儿想一想,秋天是什么样的?孩子们说出了以上的感受。正巧,此时班级的主题是《多彩的秋天》,其中的课程立足于幼儿的实际经验,从幼儿的视角去观察、感受和表达,引起了孩子们的很大共鸣,结合游戏活动,产生了很好的活动实效。

一、看秋、听秋。

看和听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幼儿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观察、用耳朵去听去欣赏,了解周遭,提升经验。在色彩斑斓、物产丰富的秋季,让孩子们投入到绚烂的球的环境里去看、去听,十分有助于他们直接经验的增长。

在完整儿童课程中,有很多适于幼儿欣赏观看的活动,教师将之结合实际生活,为幼儿拉开一幅幅展现秋季美景的画卷。

首先,教师与幼儿交谈,了解孩子们眼中的秋天定位:色彩、物产、变化,在班级主题设置里,秋天充满美丽的故事,收获丰美的果实,也带来一丝丝的凉意,使幼儿的视听感官得到了极大的刺激,增长了有益经验和技能。

1.视听的艺术——用幼儿的眼和耳去看和听。

教师首先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秋天的特征。孩子们每天都会和小伙伴分享,也向教师报告:树叶黄了,叶子落下来了。马路上的人的衣服的多了,穿裙子的人少了,有的爷爷奶奶都穿着毛衣了。虽然叶子落了,但是树林里很漂亮,有很多很多的颜色。还有的孩子说:秋天是黄颜色的,有各种黄:亮黄,棕黄,带着咖啡色的黄,菊花也是黄色的。孩子们说:菊花很香呢,秋天的水果也很香!秋天了,幼儿园里还响起了关于秋天、小树叶的歌曲,幼儿就又会感到:哦,秋天来了,小叶子离开了妈妈,是一个离开的季节。

这些都是幼儿从生活中观察到、听见的信息,具有直接的教育价值,这既是和课程相结合的,又是来源于生活、自然,是不需要教师的刻意指导的。教师努力让幼儿具有主动的观察权、探究权,而不是教师的主观主导。

2.整合的感悟——用幼儿的语言去感受表达。

在幼儿充分观察欣赏“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将心里感受到的秋季特征表述出来。

这时的表达显然是粗浅的、简单的、零散的,幼儿常常说着说着就转换了话题。但是,《指南》指出了“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笔者认为,在幼儿进行表述的同时,他的思维想象和倾听能力也在快速地运转和发展,幼儿从自己的表达和倾听同伴的过程中学习组织和更新语言,并进行重新思考和组合,使自己的感受得到更为准确的表达。这时更有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它使幼儿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得到主动发展。

以上的探索均是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出发,站在幼儿的生活和审美视角展开的,具有高度真实性。在自主感受表达的基础上,“完整儿童课程”与斑斓夺目的秋季、与幼儿的接受性相得益彰,每一个活动都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接纳度、契合性更高,充分发挥了优秀的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

二、赏秋、绘秋。

应该说,引导幼儿感受秋天的过程就是实施课程的过程,实施完整儿童课程的过程也是与幼儿漫步金秋的过程,两者因其直观性和操作性而不可分割。

1.学习欣赏,学会表达——尽力描述秋天无尽的美丽。

在《秋天的大树》、《沙啦、沙啦》、《菜园子》、《秋天的色彩》、《静夜思》等语言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是语言带来的想象与美好体验,结合前期探索秋天的生活经验,孩子们体会到微凉的秋天不但有美食、有色彩,还有更多的故事可讲,这是大自然的故事,充满奇幻和浪漫。

2.大胆模仿,勇于创新——展现出最美最丰饶的秋季。

秋季的美就在我们的活动中。《跳舞的树叶》、《丰收的舞蹈》、《苹果丰收》等音乐活动带给幼儿以美妙的听觉体验,仿佛自己就是起舞的小树叶,伴随着幼儿的自创动作,落叶的凄美在幼儿的这里化了小树叶与大树妈妈的约定,这约定是美好的、幸福的。

除了音乐活动,美术是幼儿最直接地表现秋季之美的方式。在幼儿的笔下,秋天油画棒绘出峻峭感,有水粉涂抹出的丰盛感,有拼贴出的稚嫩感,也有立体造型的视觉冲击。孩子们在生活中感悟到秋天,从课程中体会到秋天,他们的表达是综合的、立体的,极具个性。如《魔法小树林》、《秋姑娘的颜色》、《颜色变变变》、《颜色娃娃抱一抱》、《多彩树叶》等活动围绕秋季的色彩变化,体会季节更替的美,从一个侧面引导幼儿建立关于季节、自然、色彩等完整的认知经验,发展动手创造和人际交往等多元化的技能,使幼儿向着全人发展的方向迈进。

3.学习设计,用于改变——师幼共同深入秋季的环创。

以往,教师习惯于将幼儿的作品展示于环创,多是教师主导的环境创设。但实践发现,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如何陈设有着积极的思考。如果教师仅仅是将品陈设出来,就浪费了幼儿与环境沟通、促进幼儿思考生活布景环境的机会。因此应当积极引导幼儿加入环创。

幼儿对色彩十分敏感,兴趣浓厚。教师就以此为突破口,鼓励幼儿自主陈设作品、创设环境。孩子们说:秋天的颜色很漂亮,又和春天的颜色不一样。春天是绿色的多,秋天是黄色、橙色的多,要把黄色橙色的东西放在一起。于是,孩子们的活动室里出现了一片一片的橙黄色的“树林”,夹杂着些许绿色、棕色,夺目的秋季气息迎面而来。孩子们说:我们的教室也是橙黄色的。于是,大家在活动室周围都装饰上了幼儿喜欢的“秋天的树林”,还布置了小动物玩偶在树林里“散步觅食”,一派愉快的备粮场景。孩子们说:这下,小动物们冬天就不会饿着了!

三、品秋、思秋。

1.积极拓展,发散思维——努力伸展探究领域触角。

“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备粮?”大家的探索延伸到了科学领域、社会领域、健康领域,去了解更多的自然秘密。

通过紧锣密鼓的收集资料,幼儿发现了秋天不仅有色彩、有果实,更有许许多多生命的变化。这是从课程中获得的经验,也是从生活中提取的宝藏。班级的自然角里增加了昆虫、标本,孩子们组建了“泥土里的秘密”小小实验室,观察秋天昆虫们的生活习性变化,还买来了大家喜欢的小刺猬,这让一直从书本、视频中获取知识的幼儿得到了直观的体验:原来蚂蚁跑起来这么快!蜗牛一天能吃很多食物!蚯蚓翻过了泥土会留下长长的痕迹!小刺猬呢,遇到天冷和惊吓,就会卷成一团!孩子们说:秋天,真好玩呀!秋天的小动物真忙呀!

教师深感,《多彩的秋天》作为完整儿童课程的一部分,其教育意义不仅仅在于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它对于幼儿主动思维和探索的实践性也有着优秀的促进作用。

2.思考组织,感受逻辑——探索语言的思维与交际。

在《多彩的秋天》主题中,幼儿与自然进行着大量的接触。他们展开积极而主动的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在表达中验证,在验证中修改,在修改中发展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并进行频繁的同伴学习交流,此时,语言不再仅仅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成为了幼儿展现自我个性、彰显自我主张的武器,每一个幼儿都积极倾听他人的表述,即提取有益的信息做为自己的补充,也学会了与他人产生认知的共鸣、情感的共鸣。

如语言活动《蚯蚓的旅行》中,幼儿一开始观察到的图片焦点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有的喜欢故事里金黄色的小灯笼,有的喜欢故事里美丽的菊花,有的喜欢紫竹林的气势,还有的幼儿为蚯蚓的见闻和勇气深深着迷。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顺势进行小组合作讲述、集体探讨和排图描述,引导幼儿从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角度理解故事,也从蚯蚓的视角去帮助幼儿理解小灯笼、紫竹林是什么?感受漫天菊花的丰美,体验枫树火红的视觉冲击。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十分活跃而集中,始终围绕话题讨论,其语言词汇、表述能力和科学认知均得到了良好的促进。

3.思维交流,学会理解——在沟通中深化秋的印象。

思维活跃,逻辑清晰,语言丰富,幼儿对秋的印象逐渐深刻、逐步美好。这种深刻和美好与活动之前大有不同。之前的感受是;冷的、枯萎的,幼儿说冬天就要来了快要冷死了,要多穿一点!而现在,孩子们爱秋天,喜欢表现秋天,也喜欢秋天的活动。幼儿一有新的发现就会和小伙伴交流:河水带走了落叶、秋天的晚上黑得更早了而早晨亮得更迟了,一些小鸟飞走了,花渐渐地少了,只有菊花盛开着。秋天,是变化多端的,充满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挑战。

孩子们也变得勇敢了,秋天的体育锻炼增多了,《彩虹伞》、《颜色娃娃抱一抱》等体育活动吸引着孩子们与秋天亲密接触,他们奔跑在金色的秋阳里,不再害怕秋凉和寒冷,他们说:秋天真好!

我们总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对于幼儿来说,“丰收”绝不仅仅是果实和稻田,获得“丰收”的更应是幼儿自身的成长与成熟。一个主题活动涵盖的教育价值是包括了幼儿发展所需所有领域的,从一个点辐射到一片、整体,使幼儿得到完整的、全面的经验,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多彩的秋天》正是基于幼儿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在幼儿的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多元智能新视野》霍华德·加德纳 (美)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3

2.《幼儿园课程论》王春燕 王秀萍 秦元东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2018.10

3.《幼儿园课程评价》虞永平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6

4.《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