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8
/ 2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策略分析

穆丽得尔·上海

中共裕民县委党校

摘要:随着社会变革速度的不断加快,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和传承问题逐渐引起大众关注。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近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如何保护、继承和传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成为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目前来看,传统文化元素正在不断消亡,再加上城镇化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关注重点放在生活质量方面,进而忽略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重要性。如若不加以制止,将可能会导致民族精神逐渐消亡。基于此,下文就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策略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民族团结思想;继承;传承;发展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而民族团结思想不仅是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开展的重要指导,也是促进国家发展和传统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1.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的重大意义

1.1有利于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是处理民族矛盾、解决民族发展问题、做好民族引导工作的重要理论,能够为现代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自改革开放至今,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重大历史成就。在民族团结方面,国家领导人也一直将其看作是整体工作的重点,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民族发展特点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发展策略,旨在促进各民族地区的发展,同时继承、传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1]。据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和传承不仅能够推动民族团结事业实现进一步发展,还能确保全国各民族提高对“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正确认知。

1.2有利于铸造民族共同体

铸造民族共同体是现代化社会对党的民族团结思想的新认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这一理念也是当前国家必须贯彻落实的创新理念。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这也是全体民众需要肩负起的社会责任。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离不开广大群众的鼎力支持。在民族共同体铸造过程中,如若党建部门能够深切意识到思想精神在民族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能更好地把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而后铸造民族共同体,这也是潜移默化继承、传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重要举措。

1.3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提供力量

只有经历过艰苦奋斗的民族,才会渴望实现伟大复兴和发展。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基础的不断增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逐渐成为全国民众的主要梦想。要想确保国家实现繁荣发展、民族振兴,就必须通过全国人民的协同奋斗才能实现。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外国敌对势力和民族分割势力妄图破坏我国的完整性,影响各民族的团结发展。因而继承、传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不仅有利于确保各民族协同发展,确保各民族朝着相同目标不断前进,还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促进国家实现进一步发展。据实践证明,“民族团结”不仅是贯彻落实二十大报告的主题,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顺利实现的重要力量。

2.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策略

2.1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为更好地继承、传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各级政府、单位应当围绕“民族团结、脱贫攻坚、共赴小康生活”开展工作,并按照“民族团结”思想继承要求设计系统、完善的宣传方案,而后将其宣传工作落实到各个环境中(企业、学校、街道、社区、家庭、宗教等),以确保民族团结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承[2]。具体措施如下所示:一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线上宣传交通共享平台(将互联网空间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协同发展的新平台),确保线上平台每周至少更新三次与民族团结进步、民族政策颁发情况相关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传播民族团结正确内容。二是组织开展民族政策讲座。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建机关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普法讲座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软件和线上平台开展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各民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世界观和文化观。三是贯彻落实民族抽检工作。各地直辖市应当定期对政府部门、党建机关的民族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矛盾纠纷,以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正当权益,同时将隐患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四是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建机关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和民族政策学习活动,确保参与人数不少于300人次。五是在教育工作中落实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各级学校可根据教育实际情况,依赖于网络打卡、微课等形式开展活动,而后通过撰写作文、知识讲座、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族团结思想教育,以确保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同时确保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教育继承、传承得到顺利落实。

2.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引导各民族凝聚价值共识

在民族团结工作不断深化过程中,基于本国国情,中共中央提出了统一多民族的科学论断。中国是集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国家,通过各民族的艰苦奋斗,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同时形成了正确的民主价值观。如若没有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或是价值认同,我们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重大历史成果,不仅无法落实历史性变革,也无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一步深化提供重要保障。现如今,大多群众都将关注重点放在追求美好生活方面,因而就需要更加强大的价值指导和文化精神,才能进一步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进而以更加强大的感召力确保国家实现进一步发展。为更好地落实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传承,部分工作人员提出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试点。由于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山区或沙漠,因此文化教育相对薄弱,在分割势力和不良思想的引导下容易对祖国产生“背弃”思想,进而影响民族团结。由此可以看出,继承、传承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若能够在少数地区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就能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观,进而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奠定基础[3]。在此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着重关注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彰显民族团结思想教育的价值导向,而后确保人民思想的统一性,避免方向错误而影响后续思想的继承、传承。同时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个阶段的具体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善,以便更好地凝聚各民族的价值共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能够进一步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还能帮助少数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国家观和民族观,进而为后续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继承、传承工作的顺利落实奠定基础。为此,各地政府部门和党建机关需要切实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有效措施推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凝聚各民族的价值共识。

参考文献

[1]章健.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4(05):80-82.DOI:10.13377/j.

[2]徐秀梅,欧阳常青,高崧耀.张有隽民族团结思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5):118-121.

[3]陶晶,熊坤新,卓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继承、创新与展望[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01):27-33.DOI:10.1641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