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引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7
/ 2

中职生心理健康引导探究

朱欣

徐州机电技师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31

摘要: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经济、文化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大多自我认知发展不完整,容易出现自卑、对立、放纵、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重视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品德与技能并重的合格人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引导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引导策略

引言

心理健康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因此,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使中职生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职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方面

近年来,中职院校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每年的学生退学率居高不下,二是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低下,学习态度懈怠,各门学科考试的及格率较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给予的教育、培养方法不当,其本人没有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多数都是由于不良的心理品质造成的,尤其表现在学生的职业动机十分被动、盲目,从而出现厌学情绪,进而发生逃学、退学现象。

(二)情感方面

由于面对当今社会的文凭歧视和社会偏见,以及劳动力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无所适从,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其次,中职学生已进入性生理基本成熟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但由于对情感问题理解得不完整和生活经验的欠缺,对于如何与异性交往比较困惑。

(三)人际交往

中职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但有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困难。如学困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在家里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对身边的人存有戒心,不愿与人交往。再如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一怕交往会给经济带来负担,二是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怯于与同学和老师交往,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校教育制度不完善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较弱,很少有学校会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也很少有学校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首先考虑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去解决。大部分学校在平时不会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学校的教育制度中存在感很低。主要表现为中职学校学制短,专业课程多,学生的基础较差,导致大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产生疲劳和厌倦;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缺乏保障,使得其工作进展的不顺利,专业课程经常占据心理健康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不充分。

(二)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单一

一些中职学校也曾利用电话,网络等先进手段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对此重视程度也不高,使得学生们对这些方式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看中职学校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育内容是否适用于中职生、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得没得到中职生的青睐;另一方面则需要看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三)师资队伍的力量薄弱

首先,心理健康教师对中职生的覆盖度不够。其次,尽管学校相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但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的构成还是相对复杂,除了具有专业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外,还有辅导员、德育课教师等兼职负责。这些教师的心理学专业训练不足,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较浅,大多不能很好的处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引导的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是服务于社会,为了有利于中职学生终身发展,决不能简单的认为理论学习等同于道德教育,因此,职业院校的道德教育目标应该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进行融合教育,成为中职院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目标。首先,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与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相结合,我们可以从社会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在培养过程中,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外,可以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再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其次,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当前一些职业院校既有普通中专班和大专班,又有高中班,分层很明显,学制也不相同,兼顾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有利因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育。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内容

首先,中职院校应衡量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校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开发必须结合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科学方法熟悉本地区的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采纳企业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其次,教师需要贴近中职生的生活,经常关注电视、网络、报刊等前沿信息,在编写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材时,听取学生的建议,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主题,这样从中更容易找取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内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内容不应该故意回避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而应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些现象,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三)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首先,要构建稳定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满足教育部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其次,加紧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的建设,逐一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活动体系,在各种活动中对自身心理健康进行多方位的思考,通过多样化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以及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而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力量建设

教师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是否具有人格魅力、专业素质对中职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全面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教出心理更健康的学生。首先,确定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标准,然后参照这个标准,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让他们尽快提高能力水平。同时在引进教师的时候也要参照这个标准,提高中职学校心理教师的整体水平。其次,制订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方案,并定期对心理教师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和进步,同时对心理教师的培训效果也要定期评估,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要特别重视心理康教育,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中职生不仅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拥有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的心理状态,成为国家新时期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亚君.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2(26):20-22.

[2]吴晓川.当代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3]李梦卿,张君第.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研究[J].职业教工教育,2019(26).

[4]温文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