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研究

李丽荣

安徽省合肥市海恒教育明珠幼儿园 230000

【摘要】:初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在离开了熟悉的亲人、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后,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系列不适应的反应:如哭闹不止、不肯去幼儿园、不参与活动、对外界环境很少关注、情绪不稳定、不正常进餐和午睡等,俗称“分离焦虑”。对于接触到陌生的幼儿园生活环境、陌生的照顾者、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而促使产生烦操、忧伤、紧张、恐慌等情绪。本文针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行为表现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行为表现

引言: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情况下产生“分离焦虑”会持续一周到一个月。对某幼儿园小一班30名幼儿, 在园三周的焦虑表现观察,焦虑表现情况如下:

表1 幼儿分离焦虑主要表现人次分布

表现

9.2

9.3

9.4

9.5

9.6

9.9

9.10

9.11

9.12

9.16

9.17

9.18

9.19

9.20

总频数

哭闹

30

35

32

25

20

17

13

9

5

3

2

0

1

0

192

恋人恋物

8

10

8

4

2

1

1

1

1

0

0

0

0

0

36

静坐

9

7

5

6

3

3

2

1

1

1

0

0

0

0

38

进餐困难

15

13

12

10

10

7

5

5

3

3

1

0

1

0

85

不午睡

16

13

14

10

8

5

4

3

1

1

0

0

1

0

76

总频数

78

78

71

55

43

33

25

18

10

8

3

0

2

0

851

通过观察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行为表现的频数来看,得出的总结果是:幼儿哭闹的次数最高,其次是幼儿进餐困难、不午觉、静坐、恋人恋物。以下对几种表现进行分析:

一、情绪易失控

哭闹是幼儿入园焦虑最基本的现象。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幼儿会表现出对抗的态度,一不顺心,就撒泼打滚、扔东西、踢人、咬人、用头撞墙等强烈的肢体动作。有的幼儿在分离时,拉扯父母或教师的衣服不放。有的幼儿缠着老师要求给自己父母打电话,坚持自己的无理要求。有的幼儿嘴里多次重复同样的句子“我找妈妈……我找爸爸……”。但有的幼儿哭声则很轻,不影响他人,但持续时间过久。。幼儿的情绪稳定极大的影响着幼儿的分离焦虑。

二、不参与集体活动

幼儿的入园焦虑现象还体现在以下内容:有的幼儿会把椅子搬到人不多的地方或朝向人少的方向坐着。这样的幼儿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关注别人的活动。不会发出声音,眼睛看着某个方向,沉浸在自己的环境中。也有的孩子几乎不哭闹,吃饭和午睡都很正常,偶尔也会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玩,对外面的环境不太关心。小一班里,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忙着活动,只有萌萌一个人站着一动不动。吃饭的时候自己也不吃,只是坐在一旁。老师只有把饭喂到她嘴里,她也不会凑过来主动吃。老师尝试抱着她,和她聊天,希望这样能够使她对活动感兴趣,但是萌萌还是一动不动的。虽然有时候会把她带进某个活动中,但她对于所有活动都很被动。幼儿不参与集体活动,产生入园焦虑,长时间还会引起幼儿的性格孤僻, 影响幼儿的心理。

三、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入园焦虑的幼儿还会更加容易生病。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免疫力等方面。有的幼儿会常出现,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昏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

年龄较小的幼儿在离开父母的时候会感到更强烈的不安,这种感情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饮食生活,从而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因此特别容易生病。相对于较大的孩子来讲,较小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当天气变化的时候, 不能适时穿脱衣物,抵抗力差,更加容易生病。当班里有小朋友生病时,也更容易被细菌传染。

四、常规的生活行为易打乱

(一)无法正常在园进餐

新入园的幼儿不仅应该适应陌生的新环境,而且还应适应新的饮食习惯。个别幼儿在吃饭的时间,什么也不吃, 也不让人喂或者吃的很少,而且伴随着哭声。孩子一开始拒绝吃饭是很正常的。如果分离情绪太大,吃饭的食欲就会下降。还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太弱,在家饭来张口,不会自己进餐,全家人围着他自己转。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照顾的是整个班级的幼儿,不可能只针对某一个幼儿进行所有事情的包办,所以孩子会感觉到老师对自己不太重视, 从而产生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抵触情绪。还有的幼儿过于挑食,吃不惯幼儿园的饭菜。小一班的小朋友佩佩,她的的母亲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多次和主班教师反应,自己的孩子总是吃不饱,一回到家还会吃很多做的饭菜。并且还向幼儿园的领导建议改善孩子们的饮食。班主任把孩子妈妈的朋友圈翻了翻,发现每天放学回家后家长还会变着花样给孩子追加饭菜。时间还都是回家后的六、七点钟。父母这样的做法,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在园生活。       

(二)不能正常在园午睡

大部分的孩子因为对幼儿园的不安而不能正常午睡,一般孩子不离开老师,需要长时间的安抚。有的幼儿哭累了之后,会在老师的臂弯里安然入睡。同时如果幼儿过于焦虑的话,睡眠质量可能会大大下降。回到家晚上睡觉会经常做噩梦,甚至还会半夜惊醒。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孩子白天的不安也可能会在睡梦中产生反应。想起白天与父母分开的事情,或者想到幼儿园的陌生环境、陌生同伴,都会使孩子睡眠不好。早上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去幼儿园,不去幼儿园!”小一班的幼儿雨萱,她的妈妈自从家里有了她,就成了家庭主妇,孩子一直到三岁半才开始上幼儿园。按说孩子大了生活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也都变好了,比起年幼刚入园的孩子应该适应得更快。但是萱萱妈妈每天午饭后就接孩子回家午睡,下午就看天气和孩子的心情来不来幼儿园。早上起不来,常常十点多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结果其他的孩子在一两个星期就不哭不闹,很好地完全融入了集体生活,而雨萱在妈妈一离开之后,就哭个不停,这种现象将近持续了一个学期。雨萱妈妈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孩子在园的适应性。       

(三)拒绝在园如厕

有严重心理不安感的孩子,非常讨厌在不熟悉的地方上厕所。第一,心理不安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生理障碍。第二,对幼儿园卫生间环境缺乏安全感拒绝如厕。第二种是更多孩子出现的情况。但是这样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孩子的健康,也不利于在幼儿园的生活。毕竟幼儿在幼儿园一天要生活八、九个小时。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内,身体必须正常排泄。幼儿每天去幼儿园前,先在家里大便,然后回到家第一个就是大便。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孩子马上就会改变的,也不能强迫孩子在幼儿园使用厕所。小一班的小朋友,佑佑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之前特别的乖巧懂事。因为要去幼儿园,所以提前在家训练孩子能够独立上厕所。但是进入幼儿园后,没想到孩子竟然出现多次憋屎憋尿的行为,甚至有时还有便秘的情况。许多育儿专家和幼儿园教师都曾指出新入园的孩子出现尿裤子行为是非常正常与普遍的,由于陌生的新环境,所引起上厕所行为的倒退,也隐隐体现出孩子焦虑情绪。

结束语

教师要根据幼儿入园焦虑的各种行为表现,加强对幼儿在园不安情绪问题的关注。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的入园焦虑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在幼儿入园之前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尽量避免出现幼儿入园焦虑现象,积极应对入园焦虑。

【参考文献】:

[1]廖丹.幼儿入园焦虑与教师应对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24):17-19.

[2]薛林芳.探讨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11):22-23.

[3]谢德真.实施家园共育,消除小班幼儿入园焦虑[J].教育观察,2020,9(08):116-117.

[4]吴亭蓉.浅谈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及缓解措施[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118.

[5]杨力.幼儿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J].教育观察,2020,9(04):49-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