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研究

王海静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北豆公学校   056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减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作业负担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题海战术仍有一定的市场,这种策略并不能有效地实现学习成绩的快速提高,还会让一些学生出现厌倦学习的情绪。因此,小学数学作业必须减少,提高效率,使学生能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易于学习,使小学数学教育能事半功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优化

作业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在大多数教师心目中,作业主要是书面形式,其价值在于巩固知识和训练技能。“双减”政策的颁布使教师重新审视家庭作业的模式和家庭作业的价值功能,作业不仅可以是书面形式,还可以是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学科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途径,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有必要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推动“双减”政策的实施。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后作业布置单一

许多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观念依旧传统,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主要以课后习题和相关练习册为主,并没有太多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这种作业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感到非常无聊。很多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后会逐渐对数学学习感到厌倦,因为数学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反复计算这些数学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许多教师也采用问题海的方法进行教学。人们相信,只要学生在课后多做问题,数学成绩自然会更好,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甚至会使学生与数学学习产生冲突。

(二)老师没有根据学生个体进行分层布置

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根据个别学生的学习状况布置作业,例如,练习题中的问题可能简单或困难,对于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也可以通过思考来找到这些难题的答案,但是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思考来找到答案。他们在学习这些困难的题目时会有一些困难,如果学生长时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他们就会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

(一)融合趣味元素优化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虽然不难,但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琐碎,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面对数学作业,很多学生总有一种逃避心理,认为自己做不好、做不好,遇到问题要么空谈,要么随便应付老师,缺乏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优化作业的过程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可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数学作业的科学性、方便性、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师可以按时给学生布置作业,用手机或电脑客户端发送提醒,监督学生完成数学任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选择优秀的微课视频,让学生自主选课,弥补课堂学习的缺陷。此外,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题库资源,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作业主题,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查看学生的完成进度、完成时间和答对率,从而减轻教师批改作业和清点作业的工作负担。最后,教师要注意选题的描述,多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的选题。如有的学生喜欢动漫,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在其中插入动漫人物形象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融入趣味性元素,使小学数学作业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考水平。

(二)设计分层作业,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衡量作业的难易程度,要实现作业的层次划分,必须要有开放性和实践性问题的创造性设计,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此外,数学问题一般有多种解决方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多设置这样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用开放的心态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发展。

例如,在“平移”的教学中,老师设置分层的作业,将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合理地安排家庭作业,因材施教。像“计算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在解题过程中,要理清思维,弄清楚地图的形态特征,将不规则的图形变为有规律的图形。对于数学基础较弱的同学,只要分析一下解题思路。至于那些擅长数学的同学,就必须列出步骤和结论,并作更详尽的总结。这是衡量学生作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数学老师们划分等级界线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体现趣味

有趣的作业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做作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兴趣,并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观念,为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在作业中引入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的知识,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也可以从已知的条件中挖掘出问题的答案,并应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来激发思维,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在知识探索中实现专注,并学会运用。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数学教师可以准备指南针等教学用具,描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因为学生们已经接触到了“方位”这一概念,因此,教师们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设定题目,使其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因此,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如利探究手表中的指南针用法,并用其判断方向。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使学生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位置、方位的概念,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和练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逻辑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这种学习和生理特点,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做到学会独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思考和总结,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积极探索数学规律。与传统作业相比,这种探究式作业在完成过程中对学生更具挑战性,学生作业的过程也不会坚持传统的单一形式,大大减少了学生在作业中大量单调重复的学习压力,同时使学生能够重新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在充分复习和巩固知识的同时,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再应用和创新,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授与探索规律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数字或颜色的排列顺序,过渡到数学计算、数列规律等数学思想的教授,使学生在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数列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有很高的保障。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用珠子来完成作业,而这些作业过程不仅是颜色的排列,而且是珠子不同形状顺序的逻辑演绎,既能颠覆传统作业的枯燥影响,又能吸引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形成全面的逻辑思维。

如上所述,教师要想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就需要认识到“双减”的价值,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实现数学作业的实际内涵,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整合教育资源,设计分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掌握必修课程的标准,注重课后服务,控制好作业设计的时间,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促进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盛飞飞,陈华.“双减”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增效策略[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3(03):30-31.

[2]马艳龙.“双减”背景下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