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马琳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武装夺取政权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此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应该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坚持什么样的路线才能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事关中国革命的成败。本文旨在论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探索历程,并进一步揭示只有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释放其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革命;道路;探索

一、具体进行武装斗争的共产党人的探索

从中外革命的历史来看,革命大都走的是城市中心路线,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看,巴黎公社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都以城市为中心取得了成功;从中国的实际来看,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也都发生在中心城市。因此,在一个时间内,全党的共识都是,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农村及城市包围农村。

这条路究竟适不适合中国,这个问题首先在具体进行武装斗争的共产党人那里得到了回答。

从八七会议到1928年6月的中共六大共产党先后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试图以城市为暴动来推动革命。但实践证明,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系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那么这些以城市为中心的起义为什么会连连失败呢?这是因为,城市中心论产生的土壤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在那里,城市在实质上,形式上都统治着乡村。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不同,近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广大的人力和物力都集中在农村地区,若不深入农村就无法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就无法夺取革命的胜利。这是农村包围城市能够取得胜利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客观条件上,共产党也并非不喜欢城市,但是由于国民党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城市,中国共产党暂时没有占领城市的实力。从失败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基于内外因条件的限制,一些共产党领导人开始审时度势,避其锋芒,积蓄力量,在起义失败后,将部队转移到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南昌起义的部队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开展农村革命,最后也上了井冈山。广州起义的部队也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创建工农政权,站稳了脚跟。所以在反革命势力薄弱的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二、毛泽东对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贡献

然而,转入农村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并没有一下子就被全党全部接受,也不为当时的共产国际所接纳,有的人盲目地将马列主义教条化神圣化,无法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有的人则对革命形势抱有悲观情绪,怀疑这一小块一小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否长期存在下去,还有人将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批评为农民意识。

这时候,毛泽东就发挥了他作为领袖特有的战略眼光与智慧。他关于革命道路的想法不断成熟,从理论上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升华。他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总结,是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根据客观历史所提出的要求和已经提供的条件,逐步充实、发展和完善的。

1927年,毛泽东提出了“上山”的思想,提出要到农村去结交几个绿林朋友,发动武装起义,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针对当时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悲观情绪,毛泽东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振奋了士气,打破了当时存在于党内的消极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党的工作重点,明确提出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他指出必须到农村去,先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一步夺取城市政权,这就在理论上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三、中共中央逐步认识到农村的重要性

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必须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也意味着中共中央逐步认识到农村在革命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乡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到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了十几块农村根据地,此后,农村根据地成为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要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等错误作斗争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形成的,它使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4.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7.

[3]王桂琴.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94-98.

[4]吴继华.毛泽东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纪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06):8-9.

[5]李莉.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J].科技信息,2009(25):121+179.

[6]张绪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伟大实践[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8(03):12-15.

[7]沈建军.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J].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2013(03):45-54.

[8]张亚靖,王静.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4(06):2-3.

[9]钟健英.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三大理念基础[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9(03):40-45.

[10]贺丽丽.论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客观必然性——以井冈山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例[J].陇东学院学报,2021,32(03):1-4.

[11]孙明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完结[J].泰山学院学报,2022,44(01):10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