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由的自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做自由的自己

黄秋芸

宜宾市女学街小学校:

一直以来,我很反对心灵鸡汤类的文字和故事。从我对人和事物的理解,我感觉心灵鸡汤的真理背后,存在着某些不合理的东西,甚至能嗅到一些精神毒品的气味在里面,但无法清晰言说;那种反感在那里,我亦无从用我熟知的心理学理论去解释它。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既适合作为大众的自助手册,也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作为一般读者,它可以是你接触心理自助的第一本书。你可以不需要任何准备知识就可以从容地打开这本《被讨厌的勇气》,甚至不需要知道阿德勒是谁、他跟弗洛伊德有什么关系。本书由在当代并不常见的对话体写就,延续了很多古代经典赖以传世的方式,如《论语》《黄帝内经》《理想国》及大多数佛教经典。对话体使得我们阅读的时候感到非常亲切,有“如师在侧、如友在临”的体验。

本书就是这样一个“禅师”和“青年”的故事。书中的“禅师”很了不得,他是精修多年阿德勒心理学的“哲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充满了对人生的领悟和洞见。本书的“青年”就犹如生活中的你和我。

生活给我们各种束缚,表面上看起来,这些束缚是时间的、金钱的、人际关系的,但实际上,这些束缚是心灵的。阿德勒的整个理论体系,都在试图把人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让人重获心灵自由。

阿德勒想要帮我们挣脱的第一个束缚来自过去。从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人是过去、尤其是童年经历的产物。

     这些经历变成了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人生。可本书中的阿德勒却说,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么看待过去,而我们对过去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在阿德勒的学说里,所谓的心理症状,并不是过去经历的产物,而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比如,和异性谈话会脸红,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焦虑。但阿德勒说,探讨这个症状没什么意义,探讨这个症状的功能——终于可以让你死宅到底了,却又很有意义。通过这样的理论,阿德勒把自我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第二个束缚来自人际关系。我们的很多心理困扰都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期待和评价。正是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人的骄傲和自卑。而人们又经常借“爱”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实。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际关系大概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第三个束缚,来自未来。很多人目标远大,觉得只有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人生才真的开始,现在的生活还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现在贬低成了实现未来的工具。但现在却是我们唯一真正经历和拥有的。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所说的,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阿德勒的哲学同样强调当下的意义,认为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阿德勒的心理学,就这样把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未来中解放出来。可是越狱成功以后呢?以前我们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会,而阿德勒却完全把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了我们自己。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后,却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让我们裹足不前的,原来正是我们自己。正如本书的名字《被讨厌的勇气》,承担这种自由和责任,需要无畏的勇气。这种勇气,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当然,也唯有在我们发现自己价值的时候,才具备了让自己真正自主和自由的勇气。这是一本关于我们自我发现和自我疗愈的工具书。我一口气读完,发现自己已多年未有如此这般认真、孜孜不倦的感觉了。本书以哲人和青年的对话形式,答出了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以及“我将去到哪里”。这本书,具备工具书的特质,在仔细阅读中,经常会有“拍大腿”的感觉:太棒了,我原来是这样的!

它加深了我对人性的理解,同时帮助我发现了隐藏在记忆深处又一直影响着我的“自卑”,让我抗拒改变的“借口”无所遁形。原来,我们一直缺乏勇气让自己过得更好。

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

很多人觉得自己生活的很不幸,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点,在书里也提到了类似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很讨厌自己,但是当你问他为什么不改变时,他会告诉你一堆理由,什么没时间,什么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只会看到改变之后的好处,梦想着自己活成另一个人,可是一旦到实行,他们永远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书中跟哲人辦论的青年。

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古人说,知行合一,但显然,他们并不在此列,他们上一秒在说自己浑身没有一个优点,下一秒还是该游戏游戏,该玩乐玩乐,事实上,他们并没有从本质思想上想改变,至于为什么说这些话,也只是给自己一个“善”的理由,你看,我之所以这么一无是处,是因为我没时间啊,我忙啊,我还要去干嘛啊,从因果上来说,这所谓的“一无是处”倒正是他们不改变的内在理由,给自己的不努力搭的梯子。“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经历一次次失败之后,开始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总感觉有股阴影笼罩在头上挥之不去。就像书中有脸红恐惧症的一个女孩子,她觉得只要治好脸红恐惧症,自己就能向心爱的男孩子告白,可事实上,她最害怕和最想逃避的事情,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子拒绝,是失恋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所以,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在,就可以自我逃避,你看,是因为我有脸红恐惧症,所以我没办法向心爱的男孩子表白,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再来就比如考生会想"如果考中的话人生就会一片光明”,职员会想"如果能够改行的话,就能一起顺利“这都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人还是这个人,困难依然没有消除,只是给了自己心理安慰。

直到拿起这本书,我才逐渐意识到,大部分人缺少的只是正视自己的勇气。我们需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书上说:“重要的不是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试着在困境中改变,你之所以想要变成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昧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其次,要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害怕而止步不前,却不知这样的我们在他人眼里更显卑微,所以,何不大胆的向前迈进,成就一个更好、更自信的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平凡普通,认真生活,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要让每一种创伤,都成为一种成熟的阶梯,即使是失败了,我们还是可以坦然的接受,我们应该跌倒了马上爬起来,而不是所谓的憧憬、幻想奇迹的出现。人生的意义由自己决定。文中哲人提出,人生并不存在可以作为常识来讲的意义。如果面对不合理的悲剧而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就等于是在肯定已经发生的悲剧。无论发生何种状况,我们都必须采取一些行动,必须对抗倾向性。假如遭受到了重大天灾,按照原因论的角度去回顾过去以及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便没有多大意义。正因为是这样,我们在遭受困难的时候才更要向前看,更应该思考“今后能够做些什么?”

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哲人还提起了自己的祖父,他的脸部曾受到了重创,这看上去是非人道的灾难,也可能有人会因此而选择“世界太残酷”或者“人们都是我的敌人”之类的生活方式,但是哲人的祖父选择了“人们都是我的伙伴,世界非常美妙”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我们人生以意义的只有我们自己。人想要选择自由的时候当然就有可能会迷路,作为自己人生的重大指针,只要不迷失这个指针就可以,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就可以获得幸福,任何时候都要有迈向前进的勇气。

无论我们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我们,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这颗引导之星,那么就不会迷失,而且做什么都可以。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地生活。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作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如果我们自己改变,那么世界就会随之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们自己改变,这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我们无关,应该由我们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想要让自己拥有一个有趣精彩的人生,必须靠自己,我们对自己赋予了多大的人生意义,我们就能拥有相对应的精彩人生。美好的人生由自己创造,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选择不断接受挑战,过程是痛苦难受的。但经过历练,才能迎来成长的蜕变,经过短暂的挣扎,才能换来长久的安稳。选择安于现状,只在乎短暂的享乐,错过自我成长的机会,人生只会原地打转。蓦然回首,才领悟到本该可以改变的命运,却无法重来。把握当下,为自己积蓄足够的能量,当机会来临,便能紧紧抓住,人生才能赋予更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