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辨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用思辨助力学生深度学习

徐德芳

浙江省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发展之中,分析思辨人物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实际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并为后期语文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从思辨能力的概述、培养的必要性、策略等方面阐述全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强化学生对于语文内容深层次的学习理解和认知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思辨能力 深度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来,“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已然成为老师、家长、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使学生会读书,读好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作用,更应在阅读的过程中适当地慢下来,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我在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积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梳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在典型、关键事件中感受人物形象,在思辨能力的支撑之下强化自身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整理和归纳,借助有效的信息迅速达到理解语文内容情感与思想的主要目的,从而实现对于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 

一、思辨能力的概述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是分析、推理、判断、表达等思维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思辨指的是一种思考、辨析的能力,而思考又可以解析为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进行思维上的辨别。[2] 思辨能力可以指导人一生的思维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将受益终身。思考是学习的助推器,思辨是课堂的生长点。我们可以让思辨活动在语文课堂中落脚,借助思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深度学习是为未来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而学,要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除了要培养学生的专家素养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一般认为,深度学习要培养学生的6Cs,即个性、公民意识、协作、沟通、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极其必要的。

1.社会发展对具备思辨能力的需求

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其本质实际上是培养学生接收并分析外界信息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只停留在让学生识文断字和简单写作上。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要加强学生对汉字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让学生积累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明辨是非,在面对一件事物时,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是已经刻不容缓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在以后走入社会时,面对复杂的事物,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会认真地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2.学习内驱力对具备思辨能力的需求

学习内驱力是兴趣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内在學习动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小学学习阶段,学习内驱力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所以只有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才能够进一步为教学工作做出充足的准备。因此,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内驱力,能够为自身资源能力发展提供必要基础。在思辨过程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进行有效思辨,这样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和语言能力的科学化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教导小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使得小学生体会到思辨过程的趣味性以及获得结果的愉悦感。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3.敢于质疑对具备思辨能力的需求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文章中大量的字词和语句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赏析和评鉴。让学生通过辩论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当小学生在课堂中有了问题,才会进行主动思考和解决,进而来判断问题结果的正确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主动提出问题以外,学生也应该进行合理的质疑,在课堂中勇于质疑,才能够善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和思考,并在充足表达之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辨,这对于学生思辨能力提升而言,有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四、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1.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强思考与判断,在长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带着作者的思想和观念进行思考,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形成独特的观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提出疑问,只有学生提出了疑问,才能证明该学生真正地进行了思考,而进行了思考,就产生了对事物的判断。例如,教师在教学《观潮》时,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然后给学生扫除生字生词,让学生能够从字面上可以对该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再通过讲述作者的生平背景以及创作这首诗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地推断出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高思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文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思辨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智慧的人。

  1. 激活学生的思辨能力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多动笔去积累,将产生的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言论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加强思考,激活学生的辨思辨能力。而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及时地将产生的困惑、疑虑用笔记录下来。然后集中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虑和想法,教师通过集中解惑,让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判断、爱动笔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完《桥》之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让学生围绕这样几个问题:①这个难道是他们没有预见到的吗?②他们把村落建立在水库的下面,就应当具有防备意识,村长是伟大的,但是他却没有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分组,让学生通过围绕这样两个问题进行对立辩论,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加强对桥这篇文章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写读后感时能够加强思考,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写出自己的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交流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提高了思维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1.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文章中大量的字词和语句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赏析和评鉴。让学生通过辩论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教学《白衣天使》这一课时,首先带领学生梳理整篇文章的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再单独提出某一个句子或者其一段让学生进行辨析。例如:南丁格尔直视着少校的眼睛说,“在我的眼里,他们是人,是兄弟,他们受伤了,他们应该得到护理和安慰。”让学生多读几遍,感受这一个句子表达的情感。大部分同学会读完这个句子,认为这个句子够证明南丁格尔具有爱心,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而少部分的同学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则不能打压他们,而是请他们进行自由的发言,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少部分学生会说道:“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少校对士兵太过于严苛了,甚至不允许他们流出眼泪,少校认为流泪就代表着懦弱。”少部分学生会推论出这样的一个观点,能够说明都是进行了思考的,而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通过自主的思考,可以推断南丁格尔是一个坚强、自信、敢于反驳权威、勇敢的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使学生加强对文本中的语句进行欣赏和评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提出自己的质疑并能够坚持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的思辨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珍安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68.

[2]孙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7):264.
  [3]高淑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语文思辨能力[J]新课程, 2020(21):188.